基本介紹
名稱來源,荀子誕生地,
名稱來源
據該村古碑記載,村名“八特”由戰國時期邯鄲名相藺相如和廉頗所賜,一直沿用至今。據傳村西南原趙王殿廟群內曾立有明嘉靖三十年所立“重刻八特鎮始初命名之由碑記”一通,記載八特村由來是因有八姓、八地、八山、八河、八樹、八石、八村、八位學有專長的老人這八大特點之綜合。該碑文中提到出自本村的名人藺相如和荀子。此碑1946年在南山頂開荒時被發現,後在“文革”時被毀。所幸有村民曾偷偷對碑文作了摘錄,使後人對“八特”村之名得見其由來。該碑文中還透露此碑為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重刻,可見“八特”村名歷史之久遠。其後的清同治年所立重刻碑等,均延續此說。村中的泓濟橋是南北八特的分界限。建於明代,是一坐建築奇特石拱橋,橋分二層,下層為單孔拱券式,上層為雙孔拱券式。橋面兩側望柱上雕刻獅子、繡球等造型。“九個獅子仨繡球,六個和尚倆平頭,廿四條石欄桿,廿四塊石枕頭”。
八特村是藺相如、荀子的故里。儘管對此都有不同的意見,但是,都有他們在趙國、在邯鄲、在邯鄲附近的說法。而八特村則一直有這種傳說。《峰峰民俗.八特卷》一書,對此有較為詳細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