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步景,是旬陽的一種劇名,有過八種叫法,分別是:八步景、八布景、八不就等。語義已無從考證,如按照八步景八種說法的諧音和大致意思來分析,它們全都首選八(巴除外)這個數量詞,其意大概泛指演出場地的台口大小,也可能是指演員在舞台上的活動區域僅八步之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步景
- 類別:旬陽的一種劇名
- 釋義:泛指演出場地的台口大小
來源,簡介,含義,傳承,
來源
旬陽"八步景"有過八種叫法。分別是:"八步景"、"八布景"、"八不就"、"八不救"、“八不緊”、“巴不緊”、"巴不就"、"八擺景"。據現有史料文字記載的就是這八種。這樣有趣的八種叫法,它們既可以獨立成名,亦能渾然一體,各名還有民俗口語的韻律,讀起來順口,叫著也朗朗上口。
簡介
八個名字順口讀來均朗朗上口,可見是民間藝人們口口相傳遺留至今的。但是現在旬陽只有"八步景"一說了。在我們進行全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期間,從麻坪鎮"八步景"老藝人黃成選老人那僅僅了解到"八步景"一個名字。其它七個名稱據說只有在50年代以前都叫過。今已全部失傳,並且無處考證。 至於全國其他地方稱"八步景"為何名?尚且不知。旬陽現今確只稱之為"八步景"一種劇名。 然"八步景"之名原由何處?為何要說成"八步景"?看一些史料上並無過多記載。很多地方戲曲研究文字和資料中也都是只提到"八步景"這個影戲劇種條目,尚無有關其它六種名稱的來源出處。戲曲舞台上素有三步出洲縣、五步走天下的說法,八這個數字在中國傳統理念上是陪受推崇,諧音為“發”字,也有吉利興旺的意思。這在農村是最講究的。如旬陽東區的古鎮蜀河,先人們留傳至今的飲食文化遺產“蜀河八大件”,就是講究這個“八”字。也有可能是指包含著多種多樣"八步景"演出劇目中,演繹諸多人物故事或者人間悲歡離合的故事之多的意思。不過,把八個叫法連在一起推理分析,單獨這個“巴”字,並沒有具體的意義,須和另外兩個字連在一起分析才能給 “巴不緊”、“ 巴不就”兩個名字 釋義,況且,民間藝人在命名時,多用“顧名思義”或“望文生義”和原始起法,用“八”的諧音“巴”字,“八不緊”和“巴不緊”、"八不救"和"巴不就"這兩組四個名稱,不僅音同而且意同,仔細思忖加以對比,四者之間並無它意。
如果從皮影戲的演出形式來分析,影戲"八步景"之名應出自皮影戲本身的藝術表現特色。所謂皮影戲,它是一種用燈光照射獸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以表演各類本戲或小折子戲的民間戲劇演出形式。表演時,一般由三到五個藝人們在白色幕布後面(旬陽人稱“亮子 ”),一邊操縱戲曲人物,一邊用當地流行的曲調唱述本戲人物故事的發展經過,同時配以打擊樂器和弦樂,還有吹奏樂。由此可以得出,"八步景"的“八”字,就是出自皮影戲本身獨特的藝術表現方法。皮影戲"八步景"的早期表演形式,就是在一種“地攤式”的小舞台口演出,和“地圍子”一樣,能容納4至5人操持樂器家什演唱就行了。大概有八步台口,或者擺皮影子時僅用八尺台面布,這些都可以理解成影戲"八步景"之名的出處。但從八個起字中為什麼單一個“巴”字的叫法不同,把“巴不救”和“ 巴不就”各自的三個字連在一起,從皮影戲"八步景"的旋律結構上分析,因"八步景"的旋律是從旬陽民間的許多小調和戲曲、調子等演變而來的,就可以把它解釋為:“高不成,低不就”。因為"八步景"的聲腔和調式在演唱時,並無規律可循,而且音樂結構也不完整,領唱的人在行腔走韻時,只配以武場輕節拍,並沒有文場伴奏,只是到音樂過門時才用文場旋律和武場伴奏,類似於今日旬陽的花鼓子和道情的一些唱法,在武場的節奏上也是“有板無眼”,更沒有拍號和強弱關係規律可尋,節奏的變化複雜多變,且有隨意性。靠上這個調子就走這個調,巴上那個曲子就跟那個曲子。“巴”字本意就是黏結或依附在別的東西之上的意思,所以,"巴不緊"、“ 巴不就”可能也就是這個解釋。 另外,“不”字用在“八不就 、 八不救 、八不緊、 巴不緊”四個名字中,其意大致相同,全是副詞,都為中間連線前後字用,其意思多指否定的效果,不緊、不救、不就的搭配也有一種選擇的含義,和第一個字連起來用就更說明它的本意。
含義
“八不就 ”和“巴不緊”這兩種命名還有另一種含義,此二者揭示了"八步景"文武兩場音樂方面的獨特風格,使"八步景"作為皮影戲的一個獨立劇種,因“八不就 ”和“巴不緊”兩種名字的原由,順理成章的就合其它"八步景"在形成的過程中借鑑的旬陽地方各類曲種有了明顯的區別,同時因為 “八不就 ”和“巴不緊”這兩種命名,"八步景"在旬陽,乃至陝西、全國都有了自己獨立存在的劇種,而且還吸納兼容了旬陽許多地方曲種的優點,形成了"八步景"音樂獨特的個性和特徵,堂而皇之的成為僅有的十二種陝西著名皮影戲劇種之一。
再來分析“八擺景”和“八布景”這兩種叫法。兩種叫法只有中間一字之差。“擺”和“布”雖音同,但字義卻不近相同。而兩個字合在一起為“擺布”,也和各自的劇種名稱含義連不上。不過,“八擺景”中間的這個“擺”字,幾乎羅列了為何叫這個名稱的全部含義。在我們旬陽民間就流傳有“擺古景”、“擺光子”等一些民眾性的語言民俗文化,農民在農閒或年節喜日等時間裡,人們會聚集在農戶村院或田間地頭及其它的一些集會場所,饒有興趣的聽那些有文化農人們,繪聲繪色的“擺古景”,既擺歷朝歷代的王位更替,又擺忠臣良將的英雄事跡,更多的是擺一些我們旬陽這個地方的歷史變遷和旬陽名人傳說、旬陽地方風俗和地方民俗的傳說。這些旬陽勞動人民幾千年集體智慧結晶的旬陽民間故事,都是通過這個“擺”的方式,口耳相傳延續至今還用的“擺古景”。另外,“八擺景”的取名似乎還有另一種分析,就是來源於旬陽民間嗩吶曲牌中曲牌名的叫法。如在大本戲中,用於表現皇帝或者文武大臣擺駕行路的佇列進行曲,所用的嗩吶曲牌名《大擺隊》、《大官調》;表現劇中人物內心活動的《八板頭》;表述威武雄壯的起兵擺陣的嗩吶曲牌《三霄擺陣》;還有在給長輩或老人祝壽或者是在紅白喜事上擺宴席時,為了突出喜慶熱烈的場面氛圍用的嗩吶曲牌《大八板》、《四合四》等等各個嗩吶曲牌名。有可能也是民間藝人取名“八擺景”的由來。以前的民間藝人們大多是不識字的,即就是少有識字的也不精通文墨,他們的藝術素質均來源於當時的許多傳統戲曲劇目,有一點可以肯定,唱“攔頭”的藝人絕對都是戲迷戲痴,而在陝西許多傳統的劇種曲目中,嗩吶曲牌在樂隊中用途居首,這正是藝人取名“八擺景”的前期積累。有了以上分析的兩種情況,再加上“擺”字的本身含義,有擺布、羅列、列舉等意,由此大致就得出藝人們給皮影戲取名“八擺景”的原由。仔細推敲“八布景”劇名的由來,單一個“布”字就能解釋清。布:就是皮影子在八尺白色幕布後面演戲有的道具(旬陽人稱“亮子 ”),“布”是皮影戲唯一的一種演員和觀眾之間的隔離品,所以,“八布景”的解釋,就因這個“布”似乎已經順理成章了。
旬陽的 “八步景”有這樣有趣的八種叫法,它們既可以獨立成名,亦能渾然一體,不過,作為在中國曲藝詞典上榜上有名的“八布景”劇種,其餘七中命名感覺還是不夠嚴謹規範,為了達到“雅俗共賞”的目的,運用科學合理的規範命名,還是確定命名“八步景”比較合適,我為擁有“八步景”這項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而自豪。而“八步景”這個名稱也將會伴隨著“八步景”的特殊民間藝術地位,和“八步景”完整的戲曲音樂特徵,獨特的腔調和豐富的音樂表情功能,使“八步景”這項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它珍貴的藝術價值和全國唯一的別致劇種,在秦巴腹地的太極城裡延艮續種、脈脈相傳並煥發出新的藝術魅力。
傳承
我們這一代民眾文化工作者,一定要全面完成縣委政府和主管局下達的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任務,面對各級領導對文化工作的重視的關懷,我自知責任重大,意義深遠,深感“非保”工作任重道遠。先要把“八步景”現存的音樂部分,用心仔細的挖掘、蒐集、搶救、保護,然後再認真努力的整理、傳承,爭取達到在移植上的創新。想想已經86歲高齡的"八步景"老藝人黃成選老人,搶救和保護“八步景”必須迅速的行動起來,運用科學的發展觀為指導,傳承我縣這項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用“三創”精神作為繼承民間藝術移植上再創新的動力,在繼承中發揚,在保護中創新,在運用中創先。不僅在安康舞台展現“八步景”別致韻味,更要在西安省府的大舞台上展示魅力。使這個古老而幾近失傳的“八步景”曲種,在編導演出和發展創新中得以再現,象淵源流長的太極文化一樣,在民間藝術的殿堂上,為廣大人民民眾奉獻優秀的精神食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