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 1949-2009

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 1949-2009

《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 1949-2009》是溫鐵軍及其研究團隊創作的經濟學著作,於2013年1月首次出版。

該書是溫鐵軍及其科研團隊長期努力開展調查和比較研究的成果之一。它從嶄新的角度傳遞了中國發展的經驗和教訓,分析了中國自1950年以來經歷的主要危機及其克服的辦法,總結了中國改革和發展的路徑,展示了中國如何成功實現軟著陸,並利用危機進一步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 1949-2009
  • 別名:八次危機
  • 作者:溫鐵軍 等
  • 出版時間:2013年1月
  •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 出版地:北京
  • 字數:305千字
  • ISBN:9787506055574 
  • 類別:經濟學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

內容簡介

該書對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真實發展經驗進行了去意識形態化的解讀,指出中國不僅發生過經濟危機,而且中國自建國以來的六十年間,已經發生了8次經濟危機,而這些危機均與國家工業化階段性特徵有關:在“城鄉”二元對立的基本體制矛盾約束下,工業化、城鎮化以及整個體制的改革所產生的制度成本均向“三農”轉嫁,因而城市的產業資本就可以實現“軟著陸”,原有體製得以維持;而不能直接向農村轉嫁的危機,就導致產業資本在城市“硬著陸”,引發政府財稅金融、乃至整個經濟體制的重大變革。
該書第一部分概述8次危機及其“軟著陸”,第二部分為研究團隊在2008年經濟危機後進行的幾次閉門會議記錄與簡報。

作者簡介

溫鐵軍(1951—),中國人民大學二級崗位教授,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現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院長,鄉村建設中心、可持續發展高等研究院、農村金融研究所等校屬科研機構負責人。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環境諮詢委員及環保部戰略環評專家、商務部和國家林業局等部委政策諮詢專家、福建省和北京市等地方政府顧問、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開發中國家比較研究、鄉村治理與鄉村建設以及農村金融等。

作品目錄

第一部分 中國的8次危機及其“軟著陸”
引言
第一章 發展陷阱和中國經驗
一、從外資外債視角解析“中國經驗”二、從危機化解視角思考中國發展的可持續性
第二章 1958—1976:工業化初期的3次危機及其外資外債背景
一、第一次藉助外資走出民國危機的背景及其邏輯演變:二戰後地緣戰略的重構及演變
二、危機一:1958—1960年蘇聯援華投資中斷之後,中國發生了什麼
三、危機二:1968—1970年“三線建設”中的國家戰略調整與經濟危機
四、第二次更大規模藉助外資調整結構的背景及其符合邏輯的危機演變——20世紀70年代來自西方的外債:從“四三方案”到“八二方案”
五、危機三:1974—1976年最後一次“上山下鄉”
第三章 1978—1997:改革以來3次內源性經濟危機及其化解
一、危機四:1979—1980年改革以來的第一次經濟危機及藉助“三農”的復甦
二、危機五:1989—1990年改革以來的第二次經濟危機及“三農”應對
三、第三次外資外債背景及其邏輯演變:1988—1994年:“關鍵要把出口創匯搞上去”
四、危機六:1993—1994年改革以來第三次經濟危機及其外向型轉化
第四章 1997和2008年中國2次“輸入型”危機的發生、應對及影響
一、現象歸納:60年4次引進外資各伴生2次危機
二、危機七: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及影響
三、第四次外資外債背景及邏輯演變:1997—2008年國內外兩個“產能過剩”的碰撞
四、危機八:2008年金融危機的應對措施及影響
第二部分 關於全球危機與中國對策研究
引言
Ⅰ一個趨勢,兩種保守,三大戰略——2011年春季新世紀第二個十年中國發展戰略閉門會議綜述
Ⅱ中國構築戰略迴旋空間要靠兩條腿“走出去”——2010年秋季巨觀形勢閉門研討會輯要
Ⅲ灰色經濟、壓力維穩與政治體制改革——2010年11月4日閉門研討會觀點摘要
Ⅳ中產階級的崛起與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2010年3月1日閉門研討會觀點摘要
大事年表
附錄 溫鐵軍歸來
後記

創作背景

1988年,溫鐵軍在《經濟學周報》上發表了文章《危機論》,首次提出周期性危機問題,主要闡釋經濟周期性波動是客觀規律。但是,當時編輯幾乎把他所有關於危機的論述都刪掉了,只保留了一個標題。因為那時大家對於用周期性經濟危機理論來描述中國當代的經濟發展過程是不認可的,人們普遍認為中國是社會主義計畫經濟,不可能有經濟危機周期,馬克思主義經濟危機周期理論只能分析資本主義,不應該分析中國的社會主義。所以編輯很謹慎。
從《危機論》到《八次危機》最終出版,花了25年。因為溫鐵軍提出了一個不同於主流的比較具有挑戰性的解釋框架,然後再把這個框架完善起來,因此需要花的時間比較長。

作品思想

作者及其團隊以周期性的“經濟危機”作為分析中國經濟發展歷程的線索。在官方“政治正確”的主流話語框架內,作為社會主義社會的新中國不會存在所謂發生在資本主義社會中的“經濟危機”。不過,作者反覆強調在這分析過程中要“去意識形態化”,讓歷史進程回歸它本來的面貌。作者在文中引述的原話明確表示:新中國成立後有過“新式國家資本主義”。而理順了這個發展邏輯,中國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也就不可避免。化解每一次危機所導致的後果,又為下一輪經濟危機周期埋下伏筆。而為解決危機所採取的手段,則共同組成了真實的經驗和教訓。
作者以“去意識形態”的視角分析問題,所以不同於主流學界將時代和改革開放時代割裂開來,而是將新中國的經濟發展作為一個連續的整體來解讀。在這樣一個新穎的全景視角下,作者進行了許多概念上的創新。例如,新中國以來的“4次對外開放”,3次“圈地運動”,“內生性”危機與“輸入型”危機,“盎格魯-美利堅”模式與“萊茵”模式等等。這些概念創新讓人們認識到後人為解決危機而對前人經驗的各種“路徑依賴”,並由此生髮出整體性地分析中國經濟變遷的必要性。
最後,溫鐵軍作為關注“三農”問題的學者,也擺脫了經濟理論分析中常見的“城市中心主義”,而以城鄉互動的角度來解讀危機。作者分析指出,8次危機的化解既有“軟著陸”也有“硬著陸”,這取決於中國城鄉二元體制下“三農”(農民農村農業)能否有效吸納危機中城市轉嫁的“制度成本”。例如,3次上山下鄉運動是讓時代3次危機得以“軟著陸”的手段,而改革開放後因“三農”不再有過去的社會條件而無法承接危機中積累的負面成本,由此導致多次因“硬著陸”而產生的社會問題甚至政治運動。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八次危機:中國的真實經驗 1949-2009》
2013年1月
東方出版社
978-7-5060-5557-4
《八次危機:中國式經濟危機和應對》
2014年3月
中華書局(香港)有限公司
978-988-8236-09-1
《여덟 번의 위기》
2016年
돌베개
978897199729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