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來歷
八寶山曾是明清兩代太監養老送終的世外桃源,因盛產紅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種礦產而得名。八寶山實際是京西郊
魯谷村的一片土丘。它的西部在很早以前就是墳場地葬人;還有個老山骨灰堂。在靠山的
向陽面兒的半坡上,有一塊古樹參天、蒼松翠柏、灌木叢生且又幽靜典雅的去處,有一片古廟宇式的建築物,名叫褒忠護國祠。
它是明朝永樂初年皇帝專為保護司禮太監鋼鐵墓而賜建的。歷代戰亂都沒有禍及到它,成為太監們安居的一處世外桃源,當地的人都叫它太監廟。1946年,國民黨政府將這裡改建為
忠烈祠。1949年,護國禪林寺共占地80畝,有殿堂、房舍57間,附屬房舍84間。被民政局接管後,寺內的50餘名道士和太監全部遷出。護國禪林寺的殿堂部分被改為骨灰堂,寺院四周則被闢為墓葬區。1949年後,成為中共領袖的長眠地。
建國之初,革命公墓的建設就提上了議事日程。1949年12月,北京市委、市政府即遵周恩來總理的指示,為紀念因中國革命而犧牲的烈士興建陵園,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
吳晗和秘書長
薛子正具體負責籌備工作。多方勘察後,京西八寶山南麓的護國禪林寺被選中。當時寺內還住著一些道士和太監 ,在將護國禪林寺闢為墓地的過程中,曾遭到道士和太監的牴觸。
1950年初步建成,定名為北京市革命公墓。八寶山建築格局由中國著名建築師
林徽因設計。一直用於安葬我國已故黨和國家領導人、
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國際友人、革命烈士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
烈士墓園
1927年被殺於北京安定門外箭樓西邊的烈士
王荷波和另外17個烈士,是最先移葬革命公墓者。移葬儀式隆重,周恩來主祭,李立三、
彭真等人陪祭。
1950年,
任弼時同志因病逝世,下葬在東部坡頂上——被稱為
八寶山革命第一墓。後來,開國第一任副主席之一的
張瀾老人逝世,葬在墓右,1955年6月18日紀念
瞿秋白烈士犧牲20周年時,黨又把秋白同志的遺骨從福建長汀遷葬墓左,這就形成了第一墓區。接著,又擴展了第二墓區,第三墓區。墓蓋都是水泥製成的,墓碑都是
漢白玉石雕刻的。一共有535座,都是對革命事業有所貢獻的人。其中有流血獻身的英烈,也有科學、教育、文化界的著名人士。中國人民的忠實朋友
史沫特萊、
斯特朗的陵墓也築在這裡。這裡曾一度稱為“烈士公墓”,1970年,經
周總理批准,北京市革命公墓改名為北京市八寶山革命公墓。
遭破壞
革命公墓一直受到國內外人士的景仰,要求前來參觀的人很多,影響是很大的,也是很廣泛的。但在
十年浩劫中,在極左思潮的瘋狂摧毀下,竟有48座陵墓遭到嚴重破壞,這還不包括那些被推倒的墓石,被鑿刻、塗抹“特務”、“叛徒”、“打倒”字樣的陵墓。如果加上自然損壞的,要有1/3的陵墓需要修復。
到1966年,八寶山革命公墓共建墓539座。文革開始後,紅衛兵開始衝擊公墓,整個十年動亂期間,被破壞的墳墓有120座,其中砸壞後起出屍體的墳墓有3座。瞿秋白的墓,是破壞最為嚴重的。因被戴上“叛徒”的帽子,在1966年,瞿秋白墓被幾百名紅衛兵揮鎬夷為平地。
1979年後,墓地開始修復工作,包括
瞿秋白墓在內的一百餘座被破壞的公墓全部被修好。骨灰堂內,
康生和
謝富治的骨灰盒遭到其他逝者家屬的唾棄和破壞,後經中組部同意,二人的骨灰被遷出骨灰堂。
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
胡耀邦等人的遺骨均未安置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毛澤東的遺體陳放在
毛主席紀念堂,
周恩來的遺體火化後骨灰撒在祖國大地上,劉少奇的骨灰在撥亂反正後從開封迎回北京,胡耀邦的骨灰則安葬在江西省的
共青城。北京市殯葬管理處一位工作人員稱,建國後,一定級別的幹部逝後去處一般有三:骨灰撒散;骨灰遷回逝者原籍;大部分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改行火葬
公墓最初均為土葬,1956年4月,
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
彭德懷、彭真等151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在
中南海懷仁堂的一份倡議書上籤了字,自願實行火葬。1958年,八寶山革命公墓建立骨灰堂後,開始陸續有骨灰存放。
烈士紀念園
八寶山革命公墓按照市委社會工委、市民政局、市社會福利事務管理中心要求,於2016年開始著手修建集烈士公祭廣場、烈士安葬區於一體的烈士紀念園,截至2019年6月,烈士紀念園已具備了骨灰安葬條件。八寶山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共存放烈士骨灰680份。
2019年6月,八寶山革命公墓烈士骨灰堂共存放烈士骨灰680份,將於本月底前完成遷葬。新建成的烈士紀念園集烈士公祭廣場、烈士安葬區於一體,將成為進行烈士公祭活動的場所。
墓地劃分
1951年8月,
北京市民政局制定了《革命烈士公墓安葬暫行規定》(草案),報
張友漁副市長,張友漁副市長批示:“本辦法只稱為《革命公墓暫行規則》。” 刪去了“烈士”二字。修改後的暫行規定上報政務院秘書廳轉內務部審批後,於1951年12月20日以內優字第270號檔案核准頒布執行。
公墓大致分為墓區與骨灰堂。墓地或骨灰安放,主要是按生前政治級別而定。位於一百五十畝地公墓北向頂端的一墓區,安葬中共國家領導人及副部級以上幹部、民主黨派領導人士,是公墓中政治規格最高的地方。
革命公墓安葬暫行規則第三條規定:
墓穴用地,根據幹部級別,劃分為三級區,安葬者須按照各區各級順序及面積大小使用,不得挑選和擴大。
第一區,安葬縣級以上幹部及革命軍人團級以上幹部。墓穴地長12尺,寬6尺或長12尺,寬12尺。
第二區,安葬省級以上幹部及革命軍人軍級以上幹部。墓穴地長18尺,寬18尺或長24尺,寬24尺。
第三區,安葬對革命有特殊功績的,其墓穴地大小另行規定。根據此規定,公墓墓區的劃分是:廟前是縣團級幹部墓區;廟後東側是地委級幹部墓區;西側是省委級幹部墓區;再向上是中央領導幹部的墓區。
後來建立了骨灰堂,骨灰安放也有嚴格的規定。骨灰分為一、二、三、四……室,中央領導,部隊兵團級以上領導,地方部級以上領導的骨灰可以安放在一室。但一室又分為正面和側面。正面安放的是中央領導同志的骨灰,側面則安放其他領導同志的骨灰。
烈士紀念園修建於八寶山革命公墓內,總占地11200平方米,設有兩個分區,分別為東側臥碑墓區和西側槍碑墓區,預留墓穴1000餘個。
公墓規定
從按級別定面積到以價格槓桿進行調整八寶山革命公墓原定安葬對象為革命烈士,後擴大到一定級別的幹部。1951年頒布執行的《革命公墓安葬暫行規則》規定,犧牲或積勞病故的革命軍人和革命工作人員,經過申請批准後,均可安葬在革命公墓。而幹部的級別,最初定為“縣級以上及革命軍人團級以上”。
到了1992年,革命公墓安置骨灰者的範圍由縣團級調整為司局(師)級以上幹部,這一規定一直延續。《
北京青年報》報導所稱“目前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主要是革命烈士或者副部級以上幹部”並不準確。
墓地的方位和墓穴的大小,和幹部的級別正相關。按照規定,公墓廟前為縣團級幹部墓區,廟後東側是地委級幹部墓區,西側是省委級幹部墓區,再向上是中央領導幹部墓區。墓穴用地,根據幹部級別劃分為三級區,安葬者需按各區級別順序及面積大小使用,不得挑選和擴大。至於墓蓋、石碑、月台的尺寸,也都針對不同級別幹部有詳細的規定。
前來辦喪者,一律憑上級單位的介紹信(註明死者生前級別、擔任職務)來確定入葬者安葬在哪個墓區,沒有絲毫通融。公墓建立骨灰堂後,也分為1、2、3 ……室,不同級別領導的骨灰應安放何室,置於正面或側面,均有明確規定。所以,從遺體或骨灰的安置情況,即可看出逝者的行政級別。
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不只是烈士和一定級別的官員。北京市殯葬管理處處長吳增祥說,像
李克農上將的父親李哲卿老人和掩護過老一輩中央領導同志的
夏娘娘等早期對革命做過重大貢獻的人物,也獲準在革命公墓安葬。
一個特殊案例是,《革命公墓安葬暫行規則》還未執行時,中共早期領導人
任弼時即因病去世。他被葬在八寶山東部的坡頂上。任弼時墓被稱為八寶山革命第一墓,占地300多平米,水泥方磚鋪地,
漢白玉墓碑,幾十個工人趕工數月才完工。任弼時墓建成後,曾有專門的武裝警衛把守,民眾無法接近。一直到1955年,守衛的部隊才撤出公墓。
在任弼時之後,八寶山再沒有如此大面積的墓穴了。隨著逝者增加,不要說墓地,就是骨灰堂的空間也變得日益緊張,雖然周恩來曾指示“位置改小,盒子改小,層次加多,允許拿出,投水入地”,但到了1974年,全部骨灰堂也只剩下30多個安放骨灰盒的空格。後來,革命公墓又建立了更節省空間的骨灰牆。
墓園建設
墓地擴建
據北京市殯葬管理處透露,北京市已開始重新規劃設計八寶山革命公墓,計畫將其建成中國首個國家公墓。
經過專家多次研究論證,革命公墓改擴建工作已進入規劃階段。為解決革命公墓用地不足的問題,在革命公墓的北側擴征260多畝山地,擴大現有規模。
“鑒於
八寶山公墓所具有的特殊地位,我們力求把革命公墓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國家公墓,讓它真正成為首都乃至我們國家殯葬業的一張名片,成為了解我們民族精神和革命歷史的一個獨特視窗。”市殯葬管理處有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在國外,不少國家都擁有自己的國家公墓,比如
美國華盛頓阿靈頓公墓、奧地利維也納國家公墓、柏林多羅頓國家公墓,韓國漢城
銅雀洞國家公墓,另外,日本也計畫將收納無名戰士遺骨的東京千鳥淵墓地擴充成為國家公墓。
據悉,國外只有現役和退伍軍人以及相當級別的政府官員,才有資格選擇在國家公墓安葬。國家公墓在一個國家中具有崇高的地位,人們通過不同方式對安葬在這裡的人表達他們的敬意。
市殯葬管理處處長吳增祥表示,我國國家公墓建設,將立足革命公墓的具體情況和特點,借鑑國內外公墓建設的先進經驗,以墓園文化為核心,擴展功能,使其具備骨灰安葬、悼念、瞻仰、教育、文化旅遊等功能。
2005年,八寶山新徵得北面260畝山地,開始建設;一年後,東院也開始擴建,規劃的新骨灰牆可提供6800多個
位置,一期工程結束,3500多個骨灰龕位投入使用時,曾有2000名逝者家屬通宵排隊選號。
2013年9月12日,從市規劃委獲悉,《八寶山革命公墓北院設計方案公示》已在市規劃委網站公布,八寶山革命公墓北院將新建長達620米的骨灰廊,增加10020位骨灰龕位。
壁葬
牆廊亭堂的建築風格
壁葬是將骨灰盒嵌在牆壁內的一種葬式。壁葬牆和普通的牆體高低相仿,略厚些,牆體正面分布著井字形的壁葬格,大小可放入骨灰盒。格位口用石材封死,石材外表面就當作墓碑,刻上碑文。
一堵壁葬牆可安置幾十乃至幾百個骨灰盒,存放量極大,又節約土地。壁葬的建築形式十分豐富,有迴廊式的,有亭子式的,有
四合院式的還有多層式的等等。
安葬規格
中華民族就有重視長親的傳統。依逝者威望、聲譽、資歷等的不同,在喪葬的地點、規格、禮儀、墓穴的大小及耗資等諸方面有所區別。八寶山革命公墓在修建時也是如此安排的。根據逝者在黨和政府中擔任的職務高低,參加革命的時間長短、貢獻大小,在墓穴的規格、安葬的地點上也有所不同。這並不是共產黨講等級排場,而是只要誰對歷史,對人民做出巨大的貢獻,人民就以最高規格安葬誰。
暫停接收骨灰
革命公墓門口看到,一塊告示牌上註明:“截至2013年9月底,革命公墓骨灰臨時存放室已經存滿,無法繼續接收逝者骨灰。自10月1日起,請家屬自行安排骨灰存放。北山骨灰廊工程預計2014年6月完工,屆時將按照審批的時間順序,通知家屬辦理選位。”
工作人員解釋,因為臨時存放室已經放滿了,“可以先辦審批、排號,骨灰暫時放在家裡,明年北院建好了,會電話通知家屬過來選位。”革命公墓辦公室一名負責人透露,臨時存放室體積有限,已經被放滿,“目前放了七八百個都是按順序審批過的,公墓暫時不能再接收了”。
暫停焚燒
為配合APEC會議,八寶山殯儀館暫停焚燒死者生前衣物,暫停期為2014年11月1日~15日,花圈、輓聯的焚燒於晚上7點~10點進行。八寶山方面表示此規定的依據是《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
公墓瀏覽指南
適宜遊玩季節
遊覽八寶山革命公墓的最佳季節是4、5、9、10月份,也就是北京的春季與秋季。
建議遊玩時長
最好在9點開門前到達,這樣更能表示對先烈的尊重,而且交通在早上相對也比較通暢,遊玩2小時
開放時間
工作時間為9:00am——16:00pm
門票價格
不需要門票。如果是團委等組織活動,則需要提前聯繫好方可進入。目前只接待集體預約,不向個人開放。
但參觀區域限於烈士陵園區(比如北側的國家領導人、國家友人及烈士區、南側烈士陵園區),革命公墓中央的骨灰堂和骨灰牆是不能隨便進的。平時這二者都需要骨灰暫存證或瞻仰證(憑暫存證辦理,都是給安放在骨灰堂和骨灰牆上的逝者親屬用的),清明等祭掃時節骨灰牆區的旁門會打開,可以不憑證件就能進去。有些比較有名的人的骨灰是在骨灰牆區內,比如《
沙家浜》中阿慶嫂的原唱洪雪飛、作曲家施光南、勞模時傳祥、志願軍空戰英雄劉玉堤等。但骨灰堂管理最嚴,沒有那兩種證件不能進。
交通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