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範圍
北京、新疆、黑龍江、河北、寧夏、湖南、浙江、江西、甘肅 、內蒙 、陝西、台灣;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 31 ~ 39 mm , 翅展70 ~ 75 mm , 前胸背部密披灰褐色鱗毛, 並經觸角之間向前延伸至頭頂兩端, 兩側鑲以白色鱗片帶 。腹部較胸部色淡, 腹部 1 —2 節側面有黑 、白色斑。前翅前緣茶褐色, 翅後緣及外緣白色 ,後翅基部黑色, 臀角處有 1 個大白斑 ,前 、後翅反面灰黃色,前翅端黑條斑可見。
卵:短橢圓形 , 綠色 , 直徑為1.2 ~ 1.4 mm ,孵化時為灰綠色。
幼蟲:體長 60 ~ 70 mm , 背面綠色, 密布白點 。胸腹兩側各有 1條白紋 , 腹面為淡綠色, 尾角較細 ,背面為黑色 , 上有小刺。 剛孵化的幼蟲體色為灰白色, 取食後體色變為淺綠色,與葉片顏色相一致, 成熟幼蟲為淡紫紅色 。
蛹:長 43 mm , 淡褐色 ,頭胸部微綠 ,腹部後端色漸深,末端尖銳。
棲息環境
在庫爾勒東山綠化基地1 年發生2 代, 以蛹在土壤內越冬。於翌年5 月中旬羽化成蟲, 5 月下旬產卵, 每隻雌蟲產卵約500 粒, 卵期3 ~ 4 d , 幼蟲共有5 齡, 蟲期20 ~30 d 。6 月上旬為幼蟲盛發期, 6 月下旬幼蟲入土化蛹。第2 代幼蟲7 月中、下旬盛發, 8 月間入土化蛹越冬。越冬代蛹期長達250 d 。成蟲有趨光性。
生活習性
卵 卵散產於葉子背面, 將孵化時變為灰綠色, 其上端可隱約見到淺褐色的頭部在卵內擺動。卵7 ~ 9 d 孵化為幼蟲, 孵化3 h 。
幼蟲 幼蟲孵化爬出卵殼經過一段時間才取食, 先吃葉片表皮層,後吃食成洞或缺刻。3 齡前幼蟲較為靈活, 稍有驚動頭部即激烈地左右搖擺。幼蟲常躲在葉片背面取食, 3 齡以後食量大增, 可將整葉全部吃光。3 齡以後的幼蟲有轉株危害現象。幼蟲共脫皮4 次。
蛹 成熟的幼蟲在寄主植物根部化蛹。初化的蛹為淺黃色, 後逐漸為深褐色, 蛹長38 ~ 43 mm , 寬9 ~ 10 mm , 蛹期20 ~ 250 d 。
成蟲 成蟲羽化後需在蛹殼上停留一段時間才能飛翔。成蟲具趨光性強。羽化時間一般為晚上8 ∶00 ~ 11 ∶00 。成蟲羽化後不久即交尾, 雌蟲交尾後1 ~ 2 d 產卵, 多選擇在大果沙棘嫩芽或中下部小葉片背面, 卵散產。每頭雌蟲平均產卵約500 粒。成蟲壽命約7 d 左。
繁殖方式
兩性生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