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人口,經濟,綜述,農業,工業,商貿,金融業,電信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科學技術,文體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歷史文化,所獲榮譽,
歷史沿革
清雍正二年(1724年),屬金匱縣天下鄉膠山鄉。
民國元年(1912年),屬無錫縣懷上市。
1949年,稱懷五鎮、八士鎮。
1950年6月,懷五鎮改鄉。
1956年3月,懷五鄉改稱張涇鄉,八士鎮改為八士鄉。
1958年9月,分屬張涇、八士人民公社。
1983年4月,復為張涇、八士鄉。
1988年6月,張涇鄉改鎮。
1993年3月,八士鄉改鎮。
1995年6月,屬錫山市。
2001年1月,屬錫山區。
2004年1月,張涇鎮、八士鎮合併為錫北鎮。
行政區劃
2011年末,轄新明、周家閣、涇西、涇新察門、光明、新壩、八士、聯新、勁豐、斗山、東房橋、春風13個村民委員會和張涇、八士、斗山花苑3個居民委員會,下設392個村民小組、46個居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錫北鎮轄4個社區、13個行政村:八士社區、張涇社區、斗山花苑社區、泉山花苑社區、新壩村、八士村、聯新村、勁豐村、斗山村、東房橋村、春風村、光明村、寨門村、涇新村、涇西村、周家閣村、新明村,鎮人民政府駐涇新村涇石路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錫北鎮境域中北部散布有斗山、夾山等低山小丘。境內最高峰斗山,海拔60米。
水文
錫北鎮境內河道屬太湖水系,主要河流有錫北運河八士港、北興塘河、東清河等4條,總長度117.381千米。
自然資源
2011年,錫北鎮有耕地4.8萬畝,人均0.77畝。
人口
截至2011年,錫北鎮轄區戶籍人口6.22萬人。另有流動人口36430人。戶籍人口中,男性30501人,占49.1%;女性31671人,占50.9%;14歲以下5818人,占9.4%;15~64歲48834人,占78.6%;65歲以上7520人,占12.1%。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有苗、布依、土家等19個少數民族,共637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6‰,人口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長率0.1‰。
截至2017年末,錫北鎮常住人口為98469人。
截至2019年末,錫北鎮戶籍人口為65253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錫北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7.85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26.37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9.27億元,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4.62:55.11:40.27。財政收入5.79億元,比上年增長4.5%,其中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0.65%。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0.53億元,增值稅2.85億元,企業所得稅0.99億元,個人所得稅4816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8.9%、23.1%、26.79%,15.6%。人均財政收入930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6465元。
截至2019年末,錫北鎮有工業企業1543個,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10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8個。
農業
錫北鎮糧食作物以水稻、小麥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47萬噸,人均236.3千克,其中稻穀9500噸、小麥5200噸。經濟作物以蔬菜、茶葉為主,蔬菜種植0.76萬畝,2011年,產蔬菜3.27萬噸;茶葉0.38萬畝,年產9.50萬千克。畜牧業以飼養生豬、雞、鴨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80萬頭,年末存欄0.99萬頭;家禽飼養24.80萬羽,年末存欄4.83萬羽。農業總產值3.61億元,比上年增長3.96%;農業增加值2.21億元。建成農業產業園區20個、面積4467畝、總投資2.6億元。擁有市優質農產品基地12個,面積2.6萬畝。有市無公害農產品16個、有機食品牌茶葉1個、綠色食品有4個。
工業
2011年,錫北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08.93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23.37億元。以機械製造、金屬製品、新材料、化工化纖、電子信息、建築、交通設施、醫療器械為主要門類。擁有工業企業751家,職工24102人,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4家,超億元企業14家。
商貿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商業網點1581個,職工6051人。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41億元,比上年增長22.01%。外貿進出口總額2.6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1.92%;外貿出口額2.10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92%。出口主要產品有熱交換器系列、高檔金紅石型鈦白粉系列、揚聲器YD系列產品、光學偏光板系列、醫療器械繫列等。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9家銀行,各類存款餘額35.23億元,比上年增長9.07%;各類貸款餘額1.09億元,比上年減少4%。
電信業
2011年,錫北鎮電信業務收入3100萬元。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幼稚園4所,在園幼兒1733人,專任教師118人;國小4所,在校生3835人,專任教師233人,國小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國中2所,在校生1693人,專任教師152人。國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制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教育經費7466.88萬元。
科學技術
截至201年末,錫北鎮有國家“火炬計畫”項目2個,國家重點新產品1個,省高新技術企業1家,省重大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個,省重點新產品2個,省高新技術產品10個省民營科技企業10家。
文體事業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鎮文化站1個。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6個,特色文化家庭20戶;圖書室22個,共藏書8餘萬冊。有文體團隊18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個。
體育2011年末,錫北鎮有學校體育館2個,塑膠田徑場6個0件套健身路徑44個,5件套健身路徑43個,各村建有籃球場或健身房、桌球室等,全鎮基本形成15分鐘文體休閒娛樂圈,經常健身的居民占常住人口的6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二級乙等醫院1所,設病床203張,共有專業衛生人員190名,其中執業醫師65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72人。2011年診療患者21.21萬人次。此外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3個,設病床40張,共有專業衛生人員71名,其中執業醫師22名,執業助理醫師12人,註冊護士26人,診療患者22.66萬人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為99.5%。
社會保障
2011年,錫北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11戶,人數1589人,支出288萬元,月人均151.04元;臨時救助623人次,支出臨時救助金51.24萬元,醫療救助280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872人次;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79人,撫恤事業費支出204萬元;有敬老院家,設床位238張,收養農村五保老人35人。有社區服務中心16個,慈善分會1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265萬元,有1550人(次)困難民眾受益。參加城鎮職工社會養老保險11792人,發放居民養老待遇13094人,參加城鎮居民養老保險6074人;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就業困難對象授助率85%,創業帶動就業813人。
基礎設施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郵政網點2個,郵政業務收入840萬元,報刊累計發行7674份(冊)。電信局2個,服務網點5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4萬門,固定電話用戶2.4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95%;行動電話用戶2.5萬戶;寬頻接入用戶1.3萬戶。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鎮區自來水廠1座,年供水500萬噸。有日處理能力2.2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1座,污水管網覆蓋率100%。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鎮區供電所1個,50萬伏變電所1座,11萬伏供變電所2座。年售電累計完成4.63億元千瓦時,綜合電壓合格率99.5%,供電可靠率99.7%。
截至2011年末,錫北鎮有文化公園1個,面積0.041平方千米。全鎮綠化覆蓋率20%,是市首批森林鎮。
交通運輸
錫北鎮境內公路有228省道和友誼路、團結路、錫虞路、錫東大道、八文路、長八路、張河路等幹線。錫北運河為四級航道,具800噸級通航能力。距無錫機場15千米,滬寧、錫澄高速公路道口5千米,距京滬高鐵無錫站5千米。2011年末,鎮區客運站1座,日發客運汽車283班次,日均容量2.8萬餘人次。
歷史文化
錫北鎮因位於無錫北部而得名。
清明以來,錫北鎮為錫北地區農副產品重要集散地,素有“錫北重鎮”之稱。鎮內湧現了狀元
顧皋、東林黨領袖
顧憲成、著名詞人
顧貞觀、愛國官吏嚴紫卿、“南鼓王”
朱勤甫、大革命時期無錫農民運動領袖嚴朴,現代藝術家、國畫大師
董欣賓等名人志士。境內旅遊資源豐富,舜帝斗山生態保護區旁邊有近千畝的無污染崇村盪,三塊康熙年間的古生態環境保護碑,堪稱“中華生態保護第一碑”。投資1000多萬元的修葺的斗山禪寺初具規模,成為無錫市文明宗教活動場所。境內還有顧憲成故居——
端居堂(明代建築),
寨門嚴子陵先生祠(清乾隆元年(1736年)重建),
顧憲成紀念館、董欣賓舊居等人文景點和新四軍六師師部舊址紀念館、錫北革命烈士陵園、錫北革命歷史紀念館等革命遺址。
所獲榮譽
2019年12月,錫北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20年7月,錫北鎮獲得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榮譽稱號。
2021年9月,錫北鎮入選“2021年全國千強鎮”。
2022年1月,入選2019—2021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名單。
2023年10月20日,入選“2023年度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排名第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