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勤甫,名翼豐,字順榮,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二月初一日生, 無錫縣張涇朱村頭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勤甫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02
- 逝世日期:1981年8月4日
- 性別:男
早期生涯,主要貢獻,
早期生涯
出身道教鼓樂世家。11歲當道士,拜堂叔朱秀亭 為師,學習演奏道教音樂。16歲時就能熟練地演奏笛、笙、瑣吶、三弦、 梆胡,尤擅擊鼓,在家鄉已小有名氣。20歲時結識無錫城中雷尊殿道士 華彥鈞(阿炳),時相切磋,技藝大進。在《胡笳十八拍》的演奏中,他 能演奏5 種打擊樂器。後於無錫河埒口璨山明陽道觀為單堂客師,經常 去常州、常熟、蘇州一帶做道場。他對道教音樂司鼓技藝作了大膽創新, 將傳統簡單的“法鼓三通”發展為節奏多變的慢板、中板、快板鼓段, 組成獨奏鼓曲;將4至8分音符的點鼓發展為32至64分音符,並能表現32 --64分的瞬時休止,使敲擊富於力度和音色的變化,扣人心弦。他創作 了“蘇南吹打”鼓曲,將每一鼓段,根據音量、音色等定名,使鼓樂演 奏起來極富詩情。他創作的這套鼓曲,重在立意和手法,層次分明,對 比強烈。
主要貢獻
民國26年(1937年)6 月,音樂家楊蔭瀏為了學習和記錄“蘇南 吹打”鼓曲,每天將他請至家中口授2小時,持續近3個月,完成了《大 套鑼鼓譜》(闞獻之收集,朱勤甫正音,楊蔭測編訂)的整理工作。民國 29年,他發起組織“十勿拆”班社,與同道互相探討,使蘇南吹打、梵 音鑼鼓等道教音樂的演奏水平不斷提高,名揚滬寧線。民國36年10月應 上海陽春社邀請,赴滬演奏。當時大中華電台連續10天播放演奏實況, 唱片廠還為他們的演奏灌制了唱片。演奏結束後,他博得“南鼓王”的 美譽(“北鼓王”為當時的京劇鼓手杭子和)。建國後,朱勤甫的鼓藝受 到重視。1950年,中國音樂研究所派人到無錫為他的鼓樂班錄音(1962 年10月再錄音),曲目有《嚇西風》、《萬花燈》、《壽亭侯》、《十 八六四二》、《滿庭芳》、《將軍令》、《青鸞舞》、《翠鳳毛》、《 陰送》、《香袋》等14套吹打鑼鼓曲。1957年,中國音樂研究所教授楊 蔭瀏等根據錄音,將他創作的鼓曲整理出版了《蘇南吹打曲》和《蘇南 十番鑼鼓》樂譜。從1952年起,他先後在北京中央戲劇學院國樂隊、中 央實驗歌劇院民族樂隊任打擊樂演奏員,多次為中央領導人、華僑、國 際友人等表演精湛的技藝。1963年4 月,應聘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蘇 南吹打”音樂。9月,中央音樂學院也邀請他去傳授鼓藝。 1964年,朱勤甫轉為中國音樂學院教師,同時在天津音樂學院兼課。 1979年11月,上海音樂學院資料記錄錄像組到無錫拍攝了《蘇南吹打和 朱勤甫的擊鼓藝術》電視片,專門介紹他的表演技巧。1980年3 月,年 近8旬的朱勤甫還去中央音樂學院從事短期的教學工作。1981年8月4日病 逝於北京,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