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總書記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必須堅持統籌兼顧。要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中的重大關係,統籌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統籌中央和地方關係,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樹立世界眼光,加強戰略思維,善於從國際形勢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機遇,應對風險挑戰,營造良好國際環境。”這就告訴我們,只有切實做到“八個統籌”,才能把科學發展落到實處,才能推動我國的發展。
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國內與對外,中央地方關係,個人集體,國內國際大局,
城鄉發展
就要堅決貫徹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逐步改變城鄉二元經濟,在積極穩妥地推進城鎮化的同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著力解決好“三農”問題,逐步縮小城鄉發展差距,推動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形成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新格局。統籌城鄉發展從根本上講,就必須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保障農民權益,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農民根本利益作為農村一切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區域發展
就要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積極支持東部地區率先發展,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東北地區要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改組改造,在改革開放中實現振興;發展現代農業,強化糧食基地建設,推進農業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和產業化經營,提高商品率和附加值;建設先進裝備、精品鋼材、石化、汽車、船舶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基地,發展高技術產業;建立資源開發補償機制和衰退產業援助機制,搞好棚戶區改造和採煤沉陷區治理;加強東北東部鐵路通道和跨省區公路運輸通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擴大與毗鄰國家的經濟技術合作;加強黑土地水土流失和東北西部荒漠化綜合治理。
經濟社會發展
就要在大力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發展,加快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社會管理等社會事業發展,不斷滿足人民民眾在精神文化、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需求,提高人的素質和人力資源能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的有機統一。當前是社會發展滯後於經濟發展,影響經濟發展的相關因素中,社會因素已占到70%—80%,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經濟發展的非經濟動力因素。
人與自然和諧
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整個現代化進程中,必須更加重視處理好經濟建設、人口增長與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的關係,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然而近些年,由於我們不重視人與自然之間的和諧相處,肆意掠奪和破壞生態環境及大自然,人與自然間的不和諧可以說已經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成長速度相當的快,綜合國力大為增強。但同時,代價也讓人觸目驚心:初步估算,將我國所有污染對經濟造成的損失匯總起來,每年污染造成的損失占GDP的7%左右,剛好接近我們近些年經濟成長速度。中國三分之一的田地被酸雨侵害;被監測的343個城市中,四分之三的居民呼吸著不清潔的空氣;全球污染最嚴重的10個城市,我國占一半。因此,我國必須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走科學發展之路。
國內與對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的不斷擴大,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正在改變著世界經濟版圖。同時,我們也要看到,我國經濟發展中對國外貿易的依賴越來越大,特別是一些重要的戰略性資源對國際市場依存度很高。如我國每年需要原油的40%、鐵礦石的30%、銅資源的60%、氧化鋁的50%都要靠進口解決。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後,經濟發展既有更多機遇,也有新的壓力和挑戰。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必須統籌好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
中央地方關係
就是尊重基層和民眾的首創精神,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係,合理劃分經濟社會事務管理的許可權和職責,做到事權與財權相匹配、權力與責任相一致,既維護中央的統一領導,又更好地發揮地方積極性。
個人集體
統籌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就要堅持從全體人民的整體利益、長遠利益和根本利益出發,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當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既切實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國內國際大局
要深刻認識國內大局和國際大局、內政和外交的緊密聯繫,善於從國際形勢和國際條件的發展變化中把握髮展方向、用好發展機遇、創造發展條件、掌握髮展全局,做到審時度勢、因勢利導、內外兼顧、趨利避害,為我國發展營造良好國際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