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五農場史》是黑龍江省八五五農場史編寫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五五農場史
- 作者:黑龍江省八五五農場史編寫辦公室
- 出版時間:1989年12月
- 類別:地方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黑龍江省八五五農場發展的歷史。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
作品目錄
封面
八五五農場史
前言
圖片
牡丹江農墾局八五五農場
八五五農場現狀圖
省屬勃利種羊場畜牧區
種羊場運輸組(1955·5)
初期建設的場部(1956·9)
建場首次豆收(1956·10)
農場首屆黨代會(1957·3)
在朝鮮成川,志願軍後勤部領導人歡送轉業軍官赴北大荒。 (1958·3)
赴北大荒前與戰友握別
志後幹部部長姜克上校(前排右起第三人)送別上山下鄉幹部(1958·3·24)
志後轉業官兵赴二分場十隊途中
北京軍區轉業官兵赴三分場途中
置業官兵在規劃藍圖
黨委書記趙士賢(掄鎬者)身先士卒奮戰在金星水庫工地。 (1959·5)
轉業軍官張泉文等在脫坯
轉業軍官陳金文等在五分場二隊新建的[集體宿舍]前
架設通向二分場六隊的木橋
轉業官兵拉車送肥
荒原第一犁——在二分場六隊開荒點
黨委書記趙士賢(掄鎬者)身先士卒奮戰在金星水庫工地。 (1959·5)
勞動間隙轉業軍官張連富、趙青沙為大家演奏樂曲。 (1959·5)
轉業軍官在修水渠
轉業官兵自力更生建家屬房
轉業官兵在場院檢斤入庫
勞動在建房工地的轉業軍官
農場首次召開的表彰大會
鐵道兵農墾局黨委第一書記兼局長王景坤(左)在二分場五隊視察,總場黨委書記陳希祥(中)介紹情況 (1959·8)
八隊首任隊長劉德(中間戴鏡者)與全隊職工合影。
1961年秋中央農墾部長王震來場視察的情形。
在奔赴二分場九隊(現20隊)開荒建點途中。 1959.4
C-6在麥收作業
第四次黨代會主席團成員
飛機殺蟲、滅草始於1967年
先進車組
建於1967年的職工俱樂部
在完達山林區集運木材
領導幹部與職工同甘苦
基建隊職工在東方紅車站裝運木材
14隊的鹿場一角
個體戶羊群膘肥體壯
加工廠的雞群
養豬先進單位八隊的豬號班
自力更生土法上馬建煤窯
本小利大的養蜂業在發展
紅星水庫工地
由轉業官兵植的樹已密閉成林
青年科研組在田間學習
科研站果園喜獲豐收
首批北京知識青年來場
中國小運動會跳高比賽
上海知青十九連指導員謝景文同志與兵團戰士一起學習毛澤東主席“五·二0”聲明
團政委韓東升輔導戰士學習毛主席軍事思想 (1971年)
共青團四十團第二屆代表大會合影四十一團
業餘演出隊為職工表演節目
三連小麥又豐收
農機科研組在集思廣益制定方案
三八紅旗手戴桂英精心飼養育肥豬
八連麥收作業
三隊幹部職工狠批[四人幫]
迎門山林場測量造林地號
耮雪催春
金沙農場首次團代會合影
兵團戰士的批判會
科研站的科研組在討論攻關課題
團直國小一年級的兩個積肥能手——韓英(左)、孫超。如今,一個大專畢業後走上工作崗位,一個北京大學畢業手考取中國科學院研究生
十七隊在修繕青年之家
拾禾現場會
場長甄殿芳深入各連查看大豆長勢
紅星水庫捕魚
幼兒體操
民兵在靶場
勤學苦練 成績優良
勞武結合、總結經驗
歡迎外賓參加三十周年場慶
場領導和外賓參觀三十年建設成就展覽
慶祝建場三十周年
中國小運動會入場式
首次教師節慶祝會
場部辦公樓
紅星水庫主體建築
中國小運動會
商店
果酒廠
物資庫
場直幼兒運動會
老幹部活動剪影
職工籃球賽
庭院經濟在起步,無核葡萄在農場落戶
醫院產科做剖腹產手術
1984年後任職的場領導人
題詞
歷年生產總產值
歷年經營盈虧情況
金沙農場機構編制
八五五農場總場編制情況
四十一團機構設定表
一九八四年農場機關設定
1977年農場機構設定
農場機關機構設定及人員編制表
目錄
第一編 概 述
第一章 自然概況
第一節 地貌與資源
第二節 氣侯
第二章 人口、民族、戶籍
第一節 民族戶籍
第二節 人口
第三章 建制沿革
第一節 區域
第二節 沿革
第三節 農場經營規模的變革
第四節 農場現狀
第二編 農場簡史
第四章 艱苦創業
第一節 金沙農場的誕生
第二節 勤儉辦場,艱苦奮鬥
第三節 大躍進和共產風
第四節 經受嚴峻考驗
第五章 穩步前進
第一節 體制調整,生產回升
第二節 “文化大革命”動亂開始
第六章 經受挫折
第一節 組建四十一團
第二節 改造舊農場
第三節 開展批林批孔,深入“三兩”鬥爭
第四節 經營管理不善,造成嚴重虧損
第七章 體制恢復,生產發展
第一節 恢復農場體制
第二節 新的開瑞
第三節 農場在發展
第四節 經濟體制改革
第三編 經 濟
第八章 農業
第一節 種植業發展的基本概況
第二節 農田基本建設
第三節 作物生產的客觀影響
第四節 土地培肥措施
第五節 耕作與輪作
第六節 種子管理
第七節 植保
第八節 蔬菜
第九節 自然災害
第十節 農業氣象
第十一節土地利用及管理
第九章 農機
第一節 農機發展概況
第二節 機械設備情況
第三節 機務管理
第四節 農機革新及套用
第五節 機務人員培訓
第六節 農機修理
第十章 林業
第一節 林權及經營規模的變化
第二節 組織沿革
第三節 林業生產和林業資源
第四節 果林生產
第五節 護林防火
第十一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畜牧業發展概況
第二節 家畜繁殖改良
第三節 飼養管理
第四節 畜牧生產的組織領導與技術培訓
第五節 主要疫病及防治措施
第十二章 工副業
第一節工副業生產情況
第二節 煤炭生產
第三節 多種經營
第四節 金沙果酒廠
第十三章 交通及運輸
第一節 建場初期的運輸
第二節 汽車隊
第三節 客運
第四節 公路
第十四章 電力、通訊
第一節 電業
第二節 通訊
第十五章 水利
第一節 水資源概況
第二節 建場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
第三節 現有水利工程狀況
第四節 紅星水庫
第五節 水利機構情況
第十六章 基本建設
第一節 基本建設事業的發展
第二節 基建專業隊伍
第三節 技術培訓
第十七章 物資
第一節 物資管理範圍
第二節 物資來源
第三節 物資管理
第十八章 糧、貿、工商管理
第一節 糧食工作
第二節 商業
第三節 外貿
第四節 工商、物價管理
第十九章 計畫、財務管理
第一節 機構沿革
第二節 計畫、統計
第三節 財務管理
第四節 資金
第五節 歷年經營盈虧情況
第六節 財務審計工作
第二十章 勞動工資
第一節 職工隊伍
第二節 勞動報酬
第三節 安全生產
第四節 勞保福利
第二十一章 重大事故
第一節 交通事故
第二節 觸電事故
第三節 機械事故
第四節 中毒事故
第五節 煤礦事故
第六節 火災事故
第七節 其它事故
第二十二章 集體經濟
第一節 概況
第二節 集體所有制組織與規模
第三節 集體職工隊伍狀況
第四節 集體經濟的生產能力及分配形式
第二十三章 駐場機構
第一節 銀行辦事處
第二節 郵電支局
第三節 稅務分局
第四編 政 治
第二十四章 黨的工作
第一節 黨的組織沿革
第二節 黨的代表大會及黨的委員會
第三節 黨的生活
第四節 幹部工作
第五節 老幹部工作
第六節 黨的紀檢工作
第七節 宣傳工作
第八節 統戰工作
第九節 黨政辦公室工作
第二十五章 群團組織
第一節 工會
第二節 共青團
第三節 婦聯
第四節 職代會
第二十六章 公安、司法、武裝、人民代表
第一節 公安
第二節 法庭
第三節 武裝
第四節 農場的參政活動
第五節 人民代表的工作匯報
第五編 文 化
第二十七章 科學技術
第一節 科技組織的演變
第二節 科技隊伍
第三節 建場以來分配來場大、中專畢業生流動情況
第四節 科技工作概況
第五節 科技人員的培洲
第六節 科技成果簡介和科技先進人物
第二十八章 教育
第一節 教育事業的發展情況
第二節 教育改革
第三節 業餘教育
第四節 師資培訓
第五節 職工培訓
第二十九章 文體
第一節 文藝活動
第二節 體育
第三節 電影
第四節 廣播
第五節 電視
第六節 書店、圖書館
第三十章 醫療衛生、計畫生育
第一節 衛生機構
第二節 醫療工作
第三節 衛生防疫
第四節 計畫生育、婦幼保健
第六編 附 錄
第三十一章 職工生活
第一節 收入增加
第二節 住房改善
第三節 衣著和家俱
第四節 用水,取暖等
第五節 婚、喪習俗
第六節 民間往來
第三十二章 新風尚
一個和睦的家庭
當她致殘後
顆顆灼熱心
嘔心瀝血十八載,培育幼苗勝親人
重返北大荒
笫三十三章 人物
第一節 已故人物傳略
第二節 功名錄
第三節 現有抗日時期人員
第四節 農場歷屆黨政領導人
第五節 分場歷屆黨政領導人
趙金煥
笫三十四章 史話、回憶錄
(一)“五道崗”的起源和沿革
(二)“北興”的來歷
(三)八五五農場的前身
鴻雁患難餘生憶
我們的電視塔
在金沙報社的日子裡
對兵團九年的惆情
真誠與荒唐
墾荒生活剪影三則
將軍的關懷
深情的懷念
墾荒者的日記
初到農場
規劃場界
從炕頭國小到戴帽國中
難忘的一次排練
笫三十五章 首次場慶活動紀實
編後記
編史機構、人員及審定單位
場史編寫人員分工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