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人們通常僅根據灰色聚類係數向量
各分量的最大值對決策對象進行分類,所得結果雖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有時也會產生偏頻,尤其在最大主分量
與其餘主分量差異不顯著的情形下,難以得到可靠的決策結論。例如,設
分別對應於優、良、中3個不同的灰類,對象1和對象2的灰色聚類係數向量分別為
,
。如果直接比較其聚類係數的最大值,則由於
,結論應為對象2優於對象1。但是,如果綜合考察
、
各分量的值,也許不少人會認為對象1優於對象2。造成這種認知差異的原因是在對灰色聚類係數向量進行比較時,有時需把灰色聚類係數向量視為一個整體進行綜合考察。綜合測度決策模型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模型的構建
兩階段灰色綜合測度決策模型可按以下步驟構建(Step1~Step6為第1階段,Step7~Step10為第2階段):
Step1:按照綜合評價要求劃分的灰類數,分別確定灰類
、灰類
的轉折點
、
和灰類
的中心點
,
,…,
;設定
指標
灰類的可能度函式
,
,
。其中灰類
和灰類
的可能度函式分別取為下限測度可能度函式
和上限測度可能度函式
,灰類
的可能度函式均取為三角可能度函式。
Step3:計算對象i關於灰類k的灰色聚類係數
其中:
為對象
在指標
下屬於灰類
的可能度函式,為指標在灰色評估決策中的權重。
Step4:計算決策對象i屬於灰類的歸一化灰色聚類係數
Step5:評估決策係數向量各分量之間的解析度。若最大聚類係數易於識別,則轉向
Step6;對於灰色聚類係數向量
各分量取值相近
或有若干個位於前列的主分量取值相近的情形,最大決策係數難以識別,則轉向
Step7。
Step6:由
,判定對象
屬於灰類
,轉向
Step10。
Step8:計算決策對象
關於灰類
的綜合加權決策係數向量
Step10:若有多個對象同屬於灰類
,還可進一步根據灰色聚類係數或綜合加權決策係數對同屬於灰類
的所有對象進行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