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鄰理論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瀋陽市瀋河區多福社區看望居民,他在與居民座談時指出:“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2020年5月12日,民政部全國基層政權和社區建設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東北大學城鄉社區建設研究院院長張雷教授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關於社區治理的理論和實踐探索,重新深入分析和研究總書記的講話精神,於《中國社區報》發表《新時代社區治理“兩鄰理論”初探》一文,正式提出“兩鄰理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鄰理論 
  • 定義: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
  • 別名:新時代社區治理“兩鄰理論” 
科學內涵,理論價值,理論核心,實踐基礎,實踐方式,具體實踐,

科學內涵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新一代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城鄉社區治理在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基礎性作用,關於新時代如何加強社區治理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觀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在這裡,“兩鄰理論”首先指出社區治理要有經費投入,建設基礎的硬體設施,這是做好社區治理的前提條件。但是“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還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居民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區治理體系。
“兩鄰理論”的關鍵是要“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兩鄰理論”著眼於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解決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之後“人與人”之間的矛盾關係。
中國特色的新時代社區治理“兩鄰理論”具有深厚的實踐性和人文關懷性。“兩鄰理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努力構建睦鄰愛鄰、守望互助共建共治共享充滿親情的新型社區治理共同體,開拓了新時代社區治理思想新境界。

理論價值

新時代我國城鄉社區治理新思想
新時代社區治理“兩鄰理論”論述的是當前社區治理過程中如何建立人與人之間新型社區關係的新思路,是指導我國加強城鄉社區治理的重要理論基礎。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快速的城鎮化和人員流動性使得城鄉社區居民之間的異質性不斷增強,熟人社區逐漸被原子化的陌生人構成的社區所取代。如何實現社區的“再組織化”還原中國社區“原初”的溫情、互助屬性,成為社區治理領域的重要議題,“兩鄰理論”正是解開這把“陌生門鎖”的金鑰匙。
“兩鄰理論”回答了社區治理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指出了社區居民滿意與否是評價社區治理效能的根本標準。社區治理工作成效,最終要看人民民眾是否真正得到實惠、生活是否真正得到改善、合法權益是否得到了切實保障。
以人民為中心的社區治理價值追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貫穿於社區治理實際工作中,是社區治理“兩鄰理論”的價值追求和根本出發點。
“社區建設光靠錢不行”表達的正是社區治理不能“見物不見人”,要建立有效的體制和機制。習近平總書記特彆強調,“我們要健全民主制度、拓寬民主渠道、豐富民主形式、完善法治保障,確保人民依法享有廣泛充分、真實具體、有效管用的民主權利。”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基層”兩個字出現了20次之多,全會指出要“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民主協商、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科技支撐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社區治理工作必須把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作為貫穿社區治理和基層建設的一條紅線,將“人”這個最重要因素放在社區治理的中心位置,從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做起,用“繡花”般的精細治理、全周期治理,傳遞黨和國家的“溫度”。

理論核心

“兩鄰理論”的核心是建立“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新型社區關係

實踐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的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是與這個國家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切相關的。”從這個意義上說,“與鄰為善、以鄰為伴”既是中國傳統的睦鄰愛鄰之道,更可以推廣為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之道,也是實現社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最深厚的歷史根基和文化源泉。
左傳·隱公六年》說:“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將“與鄰為善”作為治國的重要措施擺在了重要地位。《四書集注·論語集注》中朱熹說:“鄰,猶親也。德不孤立,必以類應。”處理鄰里關係的關鍵在於以善為先,這也是我們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中華文化力量。在“疫情防控”過程中,溫暖的鄰里關係在社區里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與鄰為善”溫情劇。
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指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以鄰為伴”就是希望生活在社區裡的居民彼此間要形成密切的互動關係。《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和完善城鄉社區治理的意見》中提出“組織居民民眾開展文明家庭創建活動,發展社區志願服務,倡導移風易俗,形成與鄰為善、以鄰為伴、守望相助的良好社區氛圍。”習近平總書記要求“社區的黨組織和黨員幹部天天同民眾打交道,要多想想如何讓民眾生活和辦事更方便一些,如何讓民眾表達訴求的渠道更暢通一些,如何讓民眾感覺更安全、更幸福一些,真正使千家萬戶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

實踐方式

實現“以鄰為伴”要通過加強黨委領導下的社區活動和社區服務把居民重新“組織”起來,還要激活居民社區參與的內生動力。做好“社區家文化建設”是非常有效的方式。重塑“以鄰為伴”的新型鄰里關係,就是要在一定程度上以“家文化”建設為核心回歸守望相助的熟人社區。

具體實踐

“兩鄰理論”,共克時艱的內生動力。經過全國上下和廣大人民民眾艱苦努力,我國疫情防控已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社區防控角度背後,有著深厚的文化基礎與發展根基。
處理鄰里關係的關鍵在於以善為先,這也是我們眾志成城戰勝疫情的中華文化力量。鄰里之間相互支持、相互關懷,形成各種夥伴關係,在這次疫情防控中起到很好的作用。儘管社區工作者最初面臨諸多不理解,但最終是我們中國這種“家文化”的力量、鄰里的力量,發揮了作用。如果僅有我們社區工作者唱獨角戲,是唱不下去的。除了社區工作者,還有社區志願者,特別是居民,從不理解到支持,到最後主動自願參與,甚至我們會發現,看到一些不文明的行為,居民會用手機記錄下來進行譴責。實際上這是弘揚一種團隊精神精神,大家以社區為家,城市社區的陌生人社會逐步形成一種守望相助、相親相愛的真正的居民社會生活共同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