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初建,僧官制度一承隋制。天下僧尼隸鴻臚寺(一度改稱司賓寺)。高宗以後,屢有改易。武則天延載元年(694),令天下僧尼轉隸禮部祠部。祠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令史、書令史多人。寺有定數,每寺立三綱(上座、寺主、都維那各一人),以德行知識高者充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街功德使
- 設立年代:唐代
- 僧官制度:承隋制
- 領域:僧人
唐代初建,僧官制度一承隋制。天下僧尼隸鴻臚寺(一度改稱司賓寺)。高宗以後,屢有改易。武則天延載元年(694),令天下僧尼轉隸禮部祠部。祠部設郎中、員外郎各一人,主事、令史、書令史多人。寺有定數,每寺立三綱(上座、寺主、都維那各一人),以德行知識高者充任。
兩街功德使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唐代初建,僧官制度一承隋制。天下僧尼隸鴻臚寺(一度改稱司賓寺...
1 官職簡介 2 歷代建置 3 發展 功德使官職簡介 編輯 唐貞元四年(784)置左、右街大功德使、東都功德使、修功德使,總領僧尼之籍及功役。元和二年(807)...
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於兩街功德使之下設定僧錄,以雲邃為右街僧錄,端甫為左街僧錄。又左右僧錄司有時並為一職,稱為兩街僧錄或左右街僧錄,如佛祖...
唐天寶六載(747)敕僧尼屬兩街功德使(“左右街功德使”),但此後一般仍由祠部給僧尼批發度牒。憲宗時又在兩街功德使下分設僧錄。五代、宋大體沿用此制。元代...
唐朝兩街功德使即左右街大功德使,由皇帝賜僧人充任,掌全國寺院、僧尼簿籍以及僧官補授等。於是,無跡在西明寺“得戒度”。西明寺是當時唐朝長安著名的規模很大...
兩街功德使進而搜查城中僧人,並演變為對公案無名僧、近住寺僧和新裹頭僧的清洗活動。 [8] 會昌四年(844年)三月,敕下不許供奉佛牙,五台山、泗州普光王寺...
唐憲宗元和(806~820)初年,於兩街功德使下設僧錄,雲邃為右街僧錄,端甫補左街僧錄;其後,文宗、宣宗、懿宗、僖宗各帝,皆曾勒任僧錄之職。昭宗乾寧年間(...
會昌二年(842)至六年一度以僧尼隸禮部主客,但基本上仍沿行以兩街功德使掌管佛教事務的體制。州、縣之佛教政令,通常由州功曹、司功曹掌管。此外,各州皆置有僧...
會昌三年因回鶻破滅,唐政府下詔將京師摩尼寺莊宅錢物由兩街功德使收管。會昌五年滅佛,摩尼教徒亦勒令還俗。摩尼寺院經濟受到毀滅性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