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漢初的兩個小國南粵和閩粵的合稱。地有今廣東、廣西、福建。
②指廣東、廣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粵
- 拼音:liǎng yuè
- 注音:ㄌㄧㄤˇ ㄩㄝˋ
①漢初的兩個小國南粵和閩粵的合稱。地有今廣東、廣西、福建。
②指廣東、廣西。
①漢初的兩個小國南粵和閩粵的合稱。地有今廣東、廣西、福建。②指廣東、廣西。引證解釋1.漢初的兩個小國南粵和閩粵的合稱。地有今廣東、廣西、福建。●《漢書·食貨志下》:「﹝武帝﹞即位數年,嚴助、朱買臣等招徠東甌,事兩粵,江淮...
兩粵指東粵和南粵,這些記載可以在西漢武帝時期的《史記》,以及東漢時期由班固撰寫的《漢書》中找到。東粵系包括以下地區:東甌(今浙江省溫州市、金華市);東冶(今福建省北部);海陽(今福建省南部、廣東省東部);乾越(今江西...
《兩粵督府祝嘏詞》是明末清初詩人屈大均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作品原文 亞相宣威五嶺來,東南天柱是崧台。和平自得康公壽,文武誰如吉甫才。去歲羚羊寒有雪,今年員屋暖多梅。嘉魚又復期張仲,至日風光滿玉杯。作者簡介 屈大均,明末...
《兩粵宗師鄭獻甫》內容包括:辭官之謎、愛書如命的小孩、落第詩人、風流才子、治學起步、文不驚人誓不休、官至刑部、無官一身輕、命運的轉折點、在宜州的黃金歲月、戰爭詩人、兩粵宗師等。內容簡介 《兩粵宗師鄭獻甫》由廣西人民出版...
《辰山下贈陸蘭陔少參陸嘗備兵兩粵》是詩人葉方藹創作的一首詩。作品原文 解組還家鬢未絲,遂初早見賦新辭。試看翠竹碧梧下,何似紅蕉丹荔時。廉石載歸猶壓砌,名花攜種已交枝。君家二陸長遺恨,今日文孫更是誰。作者簡介 葉...
兩廣,又稱兩粵,是中國地名合稱,通常與湖廣相對應。起源於大明代宗景泰三年,名臣于謙奏請設兩廣總督,明憲宗成化六年成定製,治所設位處兩廣交界之梧州(今屬廣西),首任兩廣總督為韓雍。在清朝時,包括現時的廣東和廣西、海南島...
廣東廣西古為百粵之地,故合稱兩粵。清 葉廷琯 《吹網錄·劫灰錄補註跋並撰人辨》:“ 崑山李香引文學蓀以所輯《劫灰録補註》示我。是録載殘明桂藩在兩粵、黔、滇諸事。” 康有為《上粵督李鴻章書》之二:“而兩粵富腴之...
《粵游小志》,書名。兩粵山水民俗民族志。不分卷(一作3卷)。清張心泰(江蘇江都人,漢族)撰。釋義 《粵游小志》,書名。兩粵山水民俗民族志。不分卷(一作3卷)。清張心泰(江蘇江都人,漢族)撰。約成書於光緒八年(1882)。篇幅較...
“劉三姐”作為一個延續千餘年的文化符號,緣起嶺南地區,脫胎於壯族,實現多民族共享,既聯繫著古代“百越”又連線著近代“兩粵”,超越“兩廣”的地域標籤,進而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及中華文化的符號。嶺南文化塑造的劉三姐具有地域...
《泰族僮族粵族考》,書名。壯侗語族諸民族民族學專著。1冊26章。近人徐松石撰。內容簡介 寫西江流域的僮(即今壯族)及與壯族有密切關係的傣、泰、侗、水及兩粵漢族的來源、分布、相互融合等。內分“蒼梧、牂牁、僮牯、泰”、“小...
攸縣丹陵橋,架設於皇圖嶺鎮筆增村地段沙江之上。古稱渡,貫穿攸邑南北官道上一要津。“上接兩粵,下通長鄂,往來賓士者絡繹於道。”歷史記載 渡東,一片平疇沃野。沿官道南走四十丈許,道旁一塘,三畝余,遍生荷蓮。此距醴...
花尾渡,又寫花尾艔,是19世紀末到1980年代兩粵與珠三角地區主要的水上交通工具。此種木船本身無動力,靠前面的機動船拖行,所以又叫拖渡(又寫拖艔),又因為部船裝飾得好靚,是舊日廣東特有的河上風景,所以叫花尾渡。曾經是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