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自然資源
截止2008年底,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183.09畝(其中:田66.28畝,地1116.81畝),人均耕地1.37畝,主要種植糧食、菸葉、蔬菜等作物;擁有林地5745.5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246戶飲用井水,有246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有246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177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1%);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82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46戶(分別占總數的73%和59%)。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截止2008年底,該村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12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2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20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6.28畝,有效灌溉率為100%。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6.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9萬元,占總收入的40%;畜牧業收入34.5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8頭,肉牛75頭,肉羊5頭);林業收入2.9萬元,占總收入的3%;第二、三產業收入9萬元,占總收入的8%;工資性收入24萬元,占總收入的23%。農民人均純收入1682.4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9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4人(占勞動力的4%),在雲南省內務工14人,到雲南省外務工2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往保山市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4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9%。該村計畫大力發展種植烤菸、水果產業。
人口衛生
截止2008年底,該村有農戶246戶,共有鄉村人口869人,其中男性452人,女性417人。其中農業人口863人,勞動力535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白族6人,僳僳族4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845人,參合率97%;享受低保5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2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12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69戶,占農戶總數的28%。
文化教育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國小1所,校舍建築面積240平方米,擁有教師2人,在校學生25人,距離鎮中學12.5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91人,其中小學生65人,中學生2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24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18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49200元(人均100元),一事一議籌勞7860元(勞均10元)。年末集體總收入0.27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截止2008年底,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5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7人,其中男黨員7人、女黨員7人。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該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65人。
新農村建設
2008年後,按照雲南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高寒山區,交通不便,人畜飲水困難,無產業支柱。
該村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把道路修好,解決人畜飲水問題,大力發展烤菸產業,發展種植業、養殖業。
地圖信息
地址:保山市隆陽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