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類愛德華菌病

兩棲類愛德華菌病由遲緩愛德華菌野生型病原引起的。主要危害變態後的幼蛙、成蛙。患病初期,外觀病一般全身腫脹,腹部膨大,隨病情發展口腔內黏液增多,肛門流出淡紅色黏液。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愛德華菌病
  • 多發群體:蛙
  • 常見發病部位:內臟器官
病原,流行特點,症狀與病理,診斷,防治,

病原

遲緩愛德華菌野生型。

流行特點

該病主要危害變態後的幼蛙、成蛙。

症狀與病理

患病初期,外觀病蛙一般全身腫脹,腹部膨大,隨病情發展口腔內黏液增多,肛門流出淡紅色黏液。

診斷

病蛙腹水多,皮膚有充血或點狀出血症狀,肝、腎充血腫大,可初步判斷;確診需進行細菌分離、培養和鑑定。

防治

(1)預防措施
1.在飼養過程中,應儘量避免對蛙過度的刺激,尤其要保持水質的穩定性。
2. 三氯異氰脲酸粉溶液和生石灰間隔全池潑灑消毒。
(2)治療方法
三氯異氰脲酸粉溶液潑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