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棲爬行動物》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韋紅梅,譚樺友主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動物王國的秘密兩棲爬行動物
- 作者:韋紅梅、譚樺友主編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定價:28.2 元
- ISBN:9787122016263
《兩棲爬行動物》是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韋紅梅,譚樺友主編。
兩棲爬行動物是原始的陸生脊椎動物,第一種呼吸空氣的陸生脊椎動物,由化石可以推斷它們出現在三億六千萬年前的泥盆紀後期。直接由魚類演化而來,這些動物的出現代表了從水生到陸生的過渡期。兩棲動物生命的初期有鰓,當成長為成蟲時逐漸...
兩棲爬行動物是秦嶺脊椎動物中兩大主要類群,其處於生態系統營養級的中間層,在抑制植被蟲害和鼠害、維持生態系統平衡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關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棲爬行動物的區域性調查研究信息,主要包含在以往對整個秦嶺地區動物區系的調查文獻中。其中較為重要而且涉及陝西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範圍的...
兩棲綱Amphibia是一類原始的、初登入的、具五趾型的變溫四足動物,皮膚裸露,分泌腺眾多,混合型血液循環。其個體發育周期有一個變態過程,即以鰓(新生器官)呼吸生活於水中的幼體,在短期內完成變態,成為以肺呼吸能營陸地生活的成體。現生的有3目約40科400屬4000種。除南極洲和海洋性島嶼外,遍布全球。我國現有...
墨西哥鈍口螈(學名:Ambystoma mexicanum)是鈍口螈科鈍口螈屬兩棲類動物,又名六角恐龍、美西螈。野生的墨西哥鈍口螈體色為深棕色,帶有黑色斑點。頭部較寬,眼睛較小,四肢和四足嬌小。體長通常為 20-30 厘米,體重 60-110 克。皮膚光滑無鱗,不具鼓室和鼓膜。擁有明顯的外鰓和鰭狀尾巴,呈羽毛狀。背鰭...
從生物學或化石方面的論證,爬行類無疑是起源於兩棲類,特別是迷齒亞綱最接近於爬行綱的祖先。最早的爬行類化石見於上石炭統下部,即杯龍類的Hylonomus。但其具體特徵與迷齒類對比,還不是很理想。從比較解剖學出發,發現於美國德克薩斯西蒙城下二疊統的Seymouria(蜥螈或名西蒙螈)倒是介於爬行類和兩棲類之間的...
爬行動物學是一類水陸兩棲的脊椎動物,是第一類能在陸地上生存的動物,最早出現在3.5億至3億年前,現存約2500多種。簡介 兩棲動物受精方式屬體外受精,受精卵在水中發育成幼體。幼體用鰓呼吸,在發育過程中經過變態,成為成體後,一般在陸地上生活,用皮膚及肺呼吸,但以肺為主。兩棲類皮膚光滑無鱗,富於粘液腺...
棲居於熱帶、亞熱帶低山叢林中。善攀援,嗜昏睡,夜行性、雜食性捕食時常慢慢爬行接近獵物,迅速咬住後用身體纏繞致死,並壓扁成長條形,整個吞食下。可吃山羊、鹿、麂、豬等動物,常食鼠類、鳥類、爬行類及兩棲類。除獵獲物的獸毛外,皆可消化,但飽食後可數月不食,冬眠4-5個月。在交配季節,蟒蛇發情時,雌性...
爬蟲類動物讓人聽起來就覺得很害怕。其實除了少數的鱷魚、毒蛇、毒蜥蜴會咬死人之外,絕大多數的爬蟲類對人類都是無害的,也都怕人,例如龜、鱉。爬蟲類物都是有脊椎,用肺呼吸的變溫動物,它們的體溫會隨環境的溫度而改變。此外,爬蟲類是由兩棲類演化而來,而哺乳類和鳥類又是由爬蟲類演化而來的。因為兩棲類...
這種海洋兩棲動物長有細細的長脖頸和細長尾巴,四個巨大的闊鰭,像剃刀一樣鋒利的牙齒,以捕食其他海洋動物為生。蛇頸龍生活在距今大約1.5億年到2億年之前,當時是侏羅紀時代。當時的英吉利海峽是水位不深的熱帶海洋。遺骸是由化石專家特蕾西-馬勒在萊姆里傑斯附近的蒙默思海灘岩石下發現的。她先是在石灰岩中發現了...
北京動物園兩棲爬行動物館建於黑水洋西側,建築面積為4712平方米,由於兩棲爬行動物種類多,因此在整個參觀廳內共設定了大小不同的展窗90個。最大的鱷魚展廳面積180平方米,設在大門內左側。從門廳向前直行是一個弧形展廳,分布著大小不一的展窗32個,其中象龜、海龜、揚子鱷、巨蜥的展窗均為40平方米左右,其它則為...
哈士蟆是無尾目蛙科林蛙屬兩棲動物,又稱雪蛤、蛤螞、中國林蛙。頭部扁平,頭長等於頭寬,吻較鈍,稍突出;前肢短,有四趾,後肢長,有五趾,全蹼;雄性前肢第一指內側有二個大而圓的婚疣。背部褐色;鼓膜黑色,圓形;眼後方有一黑褐色大斑;雌蛙腹部灰白色帶紅褐色花紋;雄蛙為灰白色帶黑褐色花紋,沒有...
遼寧兩犧爬行類動物分布 參考文獻 遼寧兩棲爬行動物簡要檢索表 中名索引 學名索引 英文摘要ABSTRACT 附錄 一、標本的採集和處理 附圖1 採集箱(厘米)附圖2 蛇鉤、蛇杈、蛇鉗和采蛇方法 二、檢索表使用方法 三、數量統計方法 四、毒蛇的識別和蛇傷防治簡介 五、蛇類和林蛙的飼養管理 附圖3 采毒器 附圖4 ...
蛇是肉食性動物,白天或晚上出去捕獵,或耐心等候獵物出現,不同種類習慣不同;利用視覺、嗅覺或者紅外線感測器確定獵物。蛇以昆蟲、蝸牛以及鳥類、齧齒目動物、兩棲動物、小型哺乳動物或者其他的爬行動物為食。不同種類的蛇,其繁殖的方式也不相同,多數蛇以卵生繁殖,有些蛇以卵胎生方式繁殖,雌蛇將卵保存在體內,蛇...
《兩棲與爬行動物》是2019年6月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大自然博物館編委會。內容簡介 全書詳細介紹了近200種兩棲與爬行動物的形態、習性和繁殖等。全書圖文並茂,文字簡潔,尤其是配有大量精美絕倫的高清晰度彩色圖片,不但便於讀者認識、鑑別不同兩棲與爬行動物的特徵,了解兩棲與爬行動物知識,還能夠帶來賞...
東方蠑螈是有尾目蠑螈科蠑螈屬兩棲動物,別名四足魚、四腳魚、水龍。體形小,頭部扁平;軀幹渾圓;尾部側扁,尾稍鈍圓;頭頂平坦,吻端鈍圓舌小而厚,卵圓形,前窄後寬;四肢較弱而長,指、趾略扁平而細長,末端較尖圓,基部無蹼;尾長;背腹鰭褶較平直,皮膚較光滑。肛前半部橘紅色,後半部黑色;背面滿...
《百科全書·自然:兩棲爬行哺乳類動物》以簡明易懂的語言,系統地介紹了兩棲、爬行、哺乳類動物知識,為廣大讀者構建起一座有關兩棲類、爬行類、哺乳類動物的知識寶庫,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滿足廣大讀者的求知慾和好奇心。內容簡介 《百科全書·自然:兩棲爬行哺乳類動物》由企業管理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兩棲類動物 什麼是...
蛇以昆蟲、蝸牛以及鳥類、齧齒目動物、兩棲動物、小型哺乳動物或者其他的爬行動物為食。不同種類的蛇,其繁殖的方式也不相同,多數蛇以卵生繁殖,有些蛇以卵胎生方式繁殖,雌蛇將卵保存在體內,蛇卵沒有殼,在雌蛇體內發育成幼蛇,而後產出。在《中國物種紅色名錄》中,評估蛇類208種,其中極危(CR)5種,瀕危(EN)4種,...
蠑螈,是有尾目蠑螈科蠑螈屬兩棲類動物的統稱 。蠑螈身體豐滿,呈圓筒形,與爬行類的蜥蜴很像;皮膚潮濕潤澤,有黏性;身體有明顯的斑紋,或有雞冠樣的突起;四肢較短,腳上無蹼;成體有眼瞼且能動,但幼體沒有眼瞼。蠑螈幼體靠鰓進行呼吸,成體後鰓自動脫落,開始用肺和皮膚呼吸。蠑螈主要分布於北半球的溫帶區域...
《兩棲爬行小動物》是2003年3月1日中國林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斌。本書主要介紹了兩柄、爬行動物的基本概念及其飼養方法。內容簡介 寵物100系列叢書,本書為您介紹了兩棲爬行小動物的品種、起源、特性以及飼養技巧。讓可愛的小動物在我們的精心愛護下成為我們生活的伴侶。兩棲動物在生物進化中是最早由水中登上...
《水產兩棲爬行動物養殖學》是2013年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本書從生物學基礎和養殖技術兩方面,以無尾目的牛蛙,有尾目的大鯢,龜鱉目的中華鱉和鱷目的揚子鱷為主要代表,並對中國林蛙、棘胸蛙、烏龜養殖和綠毛龜的培育做了介紹。內容簡介 《水產兩棲爬行動物養殖學/高等學校規劃教材·畜牧獸醫類》從生物...
鱉是龜鱉目鱉科鱉屬的爬行動物,俗稱甲魚、團魚、水魚、王八、腳魚。鱉的外形呈橢圓,比龜更扁平;頭前端瘦削;眼小,瞳孔圓形;鼻孔位於吻突前端;吻長,形成肉質吻突;四肢較扁,通體被柔軟的革質皮膚覆蓋,無角質盾片;頸基兩側和背甲前緣均無明顯的瘰粒或大疣;腹部有7塊胼胝體;體色為橄欖綠色;雌鱉尾比...
雙帶水巨蜥(學名:Varanus Salvator Bivittatus):是水巨蜥的亞種之一。為蜥蜴目巨蜥科巨蜥屬兩棲類爬行動物,全身密布細小鱗片,頭窄長,吻較長,尾側扁如帶,四肢粗壯,背面為黑色,夾雜著黃色斑紋。主要以魚、蛙、蝦、鼠和其他爬行動物等為食,也到樹上捕食鳥類、昆蟲及鳥卵,偶爾也吃動物屍體,偶爾還會爬到...
蜥鰭類(Sauropterygia)兩棲性水生爬行動物,能適應水中生活,四肢骨短壯而頸長,主要生活在三疊紀,如貢州龍、蛇頸龍以及典型的海生喜馬拉雅龍、巢湖龍等。生活習性 絕滅的蜥鰭目(Sauropterygia)爬蟲之統稱。非常適應水中生活,包括幻龍類、蛇頸龍類,可能還有楯齒龍類,都是中生代的動物。其中最大的是長達12公尺(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