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3:王氣消沉

兩晉3:王氣消沉

《兩晉3:王氣消沉》是2010年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蔡東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晉3:王氣消沉
  • 作者:蔡東藩
  • 出版社: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4月1日
  • 頁數:18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212039622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歷代通俗演義》之一。西晉(265~316)公元 256年,司馬炎代魏立晉,國號晉,都洛陽,史稱西晉。西晉最強盛時,其疆域西到蔥嶺,東南到海,北抵燕山。西晉承久亂之敝,雖然有一些改良,但由於門閥士族的興盛和方鎮勢力的強大,晉武帝死後不久,國家即陷入“八王之亂”,並綿延16年,最後民敝國衰,亡於後漢。西晉短短的50年期間,除了自身的內江以外,還不斷交錯著與北方各少數民族之間的矛盾,使得國家始終處於內憂外患之中,整個政治和經濟建設乏善可陳。《兩晉演義》共一百回,概述了從晉武帝司馬炎代魏稱帝(公元265年)到劉裕代晉(公元420年)止的兩晉約一百五十年間的歷史。
《兩晉3:王氣消沉(普及版)》:風靡海內外的一部通俗歷史巨著,毛澤東案頭的一部常備書。浩浩一千餘回,寫盡幾度春秋。這是一部通俗的人人都看得懂的政治教科書、生活教科書、歷史教科書、文學教科書。該書上起秦始皇,下至1920年,共記述了2166年的歷史。蔡東藩所著的《中國歷代通俗演義》兩部全書包括《前漢演義》、《後漢演義》、《兩晉演義》、《南北朝演義》、《唐史演義》、《五代史演義》、《宋史演義》、《元史演義》、《明史演義》、《清史演義》、《民國演義》總計11部1040回,約600萬字。 本冊為《王氣消沉(兩晉3普及版)》。
《王氣消沉:兩晉3(普及版)》是青少年文史知識普及讀本。

圖書目錄

第一回 救孤城謝玄卻秦軍違眾議苻堅窺晉室
第二回 山墅賭弈寇來不驚淝水交鋒兵多易敗
第三回 結丁零再興燕祚索鄴城申表秦庭
第四回 據渭北後秦獨立入阿房西燕稱尊
第五回 墮虜謀晉將逾絕澗應童謠秦主縊新城
第六回 用僧言呂光還兵依逆謀段隨弒主
第七回 謀刺未成秦後死節失營被獲毛氏捐軀
第八回 拓跋矽創興後魏慕容垂討滅丁零
第九回 智姚萇旋師驚噩夢勇翟媼斬將掃孱宗
第十回 失都城西燕被滅壓山寨北魏爭雄
第十一回 子逼母燕太后自盡弟陵兄晉道子專權
第十二回 殷仲堪倒柄授桓玄張貴人逞凶弒孝武
第十三回 迫誅奸稱戈犯北闕僭稱尊遣將伐西秦
第十四回 呂氏肆虐涼土分崩燕祚寢衰魏兵深入
第十五回 拓跋珪轉敗為勝慕容寶因怯出奔
第十六回 攻舊都逆子忘天理陷中山嬌女作人奴
第十七回 通叛黨蘭汗弒君誅賊臣燕宗復國
第十八回 再發難王恭受戮好惑人孫泰伏誅
第十九回 戕內史獨全謝婦殺太守復陷會稽
第二十回 失荊州參軍殉主棄苑川乾歸逃生
第二十一回 受逆報呂纂被戕據偏隅李罱獨立
第二十二回 掃殘孽南燕定都立奸叔東宮失位
第二十三回 呂隆累敗降秦室劉裕屢勝走孫恩
第二十四回 覆全軍元顯受誅奪大位桓玄行逆
第二十五回 賢孟婦助夫舉義勇劉軍敗賊人都
第二十六回 截江州馮遷誅逆首陷成都譙縱害疆臣
第二十七回 貪女色吞針欺僧侶戕婦翁擁眾號天主
第二十八回 葬愛妻遇變喪身立猶子臨終傳位
第二十九回 得使才接眷還都失兵機縱敵人險
第三十回 覆孤城慕容超亡國誅逆賊馮文起開基
第三十一回 何無忌戰死豫章口劉寄奴固守石頭城
第三十二回 竄南交盧循斃命平西蜀譙縱伏辜
第三十三回 南涼王愎諫致亡西秦後敗謀殉難
第三十四回 入荊州驅除異黨奪長安翦滅後秦
第三十五回 招寇亂秦關再失迫禪位晉祚永終

作者簡介

蔡東藩,(1877-1945),名郕,字椿壽,號東藩,蕭山臨浦鎮人。光緒十七年(1891)中秀才。宣統元年(1909)中省優貢生。1910年朝考以優入選,翌年春赴福建以知縣候補。辛亥革命後,應好友之邀,到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任編輯,修撰《高等國小論說文范》、《中等新論說文范》、《清史概論》等書。從1916年至1926年的十年間,蔡東藩寫成歷朝通俗通義,有《前漢通俗演義》、《後漢通俗演義》、《兩晉通俗演義》、《南北史通俗演義》、《唐史通俗演義》、《五代史通俗演義》、《宋史通俗演義》、《元史通俗演義》、《明史通俗演義》、《清史通俗演義》、《民國通俗演義》(部分)。全書共1040回、600餘萬字,記述了從公元前221年到公元1920年間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該書在史料上遵循“以正史為經,務求確鑿,以軼聞為緯,不尚虛誣”的原則;在體裁上突出“文以載事,即以道情”的特點,並且自寫正文,自寫批註。自寫評述。

序言

《晉書》百三十卷,相傳為唐臣房喬等所撰,蓋採集晉朝十有八家之製作,及北魏崔鴻所著之《十六國春秋》等書,會而通之,以成此書。獨宣武二帝紀,與陸機、王羲之傳論,出自唐太宗手筆,故概以御撰稱之,義在尊王,無足怪也。後書評論《晉書》之得失,不一而足,而《涑水通鑑》、《紫陽綱目》敘述晉事,書法與《晉書》相出入者,亦不勝舉焉。愚謂當今之時,以古為鑑,不必問其史筆之得失,但當察其史事之變遷。兩晉之史事繁矣,即此內訌外侮之複雜,已更仆難詳。宮闈之禍,啟自武元;藩王之禍,肇自汝南;胡虜之禍,發自元海;卒致銅駝荊棘,蒿目蒼涼,鰲墜三山,鯨吞九服,君主受青衣之辱,后妃遭赭寇之污,此西晉內訌外侮之大較也。王敦也,蘇峻也,陳敏杜瞍祖約也,孫恩盧循徐道復也,而桓玄則為篡逆之尤,此東晉內訌之最大者。二趙也,三秦也,四燕五涼也,成夏也,而拓跋魏則為強胡之首,此為東晉外侮之最甚者。蓋觀於東西兩晉之一百五十六年中,除晉武開國二十餘年外,無在非禍亂侵尋之日,不有內訌,即有外侮,甚矣哉!有史以來未有若兩晉禍亂之烈也。夫內政失修,則內訌必起,內訌起則外侮即乘之而入,木朽蟲生,牆罅蟻入,自古皆然,晉特其較著耳。鄙人愧非論史才,但據歷代之事實,編為演義,自南北朝以迄民國,不下十數冊,大旨在即古證今,懲惡勸善,而於《兩晉演義》之著手,則於內訌外侮之所由始,尤三致意焉。蓋今日之大患,不在外而在內,內訌迭起而未艾,吾恐五胡十六國之禍,不特兩晉為然,而兩晉即今日之前車也。天下寧有蚌鷸相爭,而不授漁人之利乎?若夫辨忠奸,別貞淫,抉明昧,核是非,則為書中應有之餘義,非敢謂上附作者之林,亦聊以寓勸戒之意云爾。惟書成倉猝,不免詿誤,匡我未逮,是所望於閱者諸君。中華民國十三年夏正季秋之月,古越蔡東藩自敘於臨江寄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