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性生殖和孤雌生殖

兩性生殖是指有性生殖中兩性配子的結合,也就是通過受精過程進行有性生殖的現象。

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也稱單性生殖,即卵不經過受精也能發育成正常的新個體。孤雌生殖現象是一種普遍存在於一些較原始動物種類身上的生殖現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性生殖;孤雌生殖
  • 外文名:Amphoteric reproduction;Parthenogenesis
  • 種類:繁殖方式
解釋,孤雌生殖分類,繁殖優勢,兩性生殖,孤雌生殖,

解釋

昆蟲的絕大多數種類進行兩性生殖、卵生。兩性生殖需要經過雌雄交配,雄性個體產生的精子與雌性個體產生的卵子結合後,才能正常發育成新個體。昆蟲的兩性生殖的特點是:卵通常必須接受了精子以後,卵核才進行成熟分裂(減數分裂);而雄蟲在排精時精子已經減數分裂。這同別的生殖方式的分化有密切關係。
在昆蟲中,卵不經過受精就能發育成新個體的現象也不少見。這種現象統稱為孤雌生殖(parthenogenesis)。

孤雌生殖分類


昆蟲的孤雌生殖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
一種是偶發性的孤雌生殖(sporadicparthenogenesis)。即在正常情況下行兩性生殖,但偶爾可能出現不受精卵發育成新個體的現象。在蛾類中就有這樣的例子,如較熟悉的家蠶,就能進行偶發性的孤雌生殖。
第二種是經常性的孤雌生殖(Constantparthenogenesis)。例如在膜翅目昆蟲(如蜜蜂)中,雌蜂在排卵的時候並非所有的卵都是受精的。在這種情況下,受精卵發育成雌蜂,非受精卵發育成雄蜂,因為很多膜翅目昆蟲(包括蜜蜂)的雌蟲,其染色體為雙倍體,而雄蟲則是單倍體。雄蟲形成精子時是不經過減數分裂的。當精子同經減數分裂的卵核結合時就成了雙倍體,所以就都發育成雌蟲。還有一些經常孤雌生殖的昆蟲,在自然情況下雄蟲極少,有的甚至雄蟲還沒有被發現過。這些種類的生殖完全或幾乎完全通過孤雌生殖。例如一些葉蜂、癭蜂(沒食子蜂)、小蜂、竹節蟲、薊馬、蓑蛾等,都有這類情況。
第三種是周期性的孤雌生殖(cyclicalparthenogenesis)。即孤雌生殖和兩性生殖隨季節的變遷而交替進行,即所謂“異態交替”(Heterogeny)。蚜蟲是最熟悉的例子。

繁殖優勢

兩性生殖


許多蚜蟲只在冬季將要來臨的時候才產生雄蚜,進行雌雄交配,產受精卵越冬;而從春季到秋季連續十餘代都以孤雌生殖繁殖後代,在這段時期幾乎完全沒有雄蚜。蚜蟲在孤雌生殖時(產性蚜時除外),它的後代都是雌的,經兩性交配後產的卵到第二年也都發育成雌蚜(乾母),唯有產性蚜時才出現雄蚜。這是為什麼?因為蚜蟲的性染色體屬XO型(♂:XO,♀:XX),蚜卵未受精時不進行減數分裂,所以它發育成的個體均為XX型,即均屬雌性。
在產性蚜時期,由於環境條件的變化(如光周期、溫度等)以致在細胞分裂的時候,其中一部分X染色體未分裂,因而產生了XO型(即雄蚜)。在雄蚜產生精子時,本應有X型與O型兩種精子,但在精子成熟時,O型精子全部退化,只剩下X型精子,所以同卵核結合全成為XX型的受精卵,這些卵以後都成了雄性的乾母。

孤雌生殖

孤雌生殖對昆蟲的廣泛分布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即使只有一個雌蟲被偶然帶到新的地區(如風吹、人的傳帶),就有可能在這地區繁殖起來。當遇到不適宜的環境條件而造成大量死亡的時候,孤雌生殖的昆蟲也更容易保留它的種群。所以孤雌生殖可以認為是對付惡劣環境和擴大分布的有利適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