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為中心》是2016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兆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兩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為中心
- 作者:何兆泉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3月
- 頁數:280 頁
- 定價:5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32579709
《兩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為中心》是2016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兆泉。
《兩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為中心》是2016年3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何兆泉。內容簡介本書在前人研究基礎之上,以制度考察為中心,集中圍繞宋代宗室的主要負責機構、譜牒編纂與人口管理、司法管轄與身份特權、宮學與宗...
《兩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為中心》(251)《朝堂之外:北宋東京士人交遊》(251)《宋代兩京都市文化與文學》(251)《全宋筆記》第七編(251)《宋史全文》(252)《張孝祥集編年校注》(252)《〈宋史〉宰輔列傳補正》(252)《朱子語錄》(252)《宋代墓誌輯釋》(253)第五篇學人...
南宋文官徐謂禮仕履系年考釋——新出土文獻《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研究 南宋宗室科舉制度探析 北宋仁宗朝的集議 開私家藏書提要目錄先河的李淑與《邯鄲圖書志》古佚佛教經錄考辨 從出土文獻看《老子》的分章——以《道經》三十六章、《德經》四十五章的分章形式為中心 國家圖書館藏尤刻本《文選》系修補本考論...
南宋真跡官告文書的解讀與研究——以首次面世的司馬僅、呂祖謙真跡官告為中心 宋代官員告身的收繳——從武義徐謂禮文書談起 重寫世界:宋人從家廟到祠堂的構想 宋代宗室行輩聯名制度——兼論《趙氏宗譜·太祖遺囑》系偽作 再論宋代的慮囚與疏決 交易費用視角下南宋田宅買賣中“親鄰優先權”之弊及法律調適 北宋文武換...
宋欽宗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方遊牧民族的鐵騎長驅中原、直搗汴京,擄掠徽、欽二帝及太妃、太子、宗室三千人,輦轂繁華、壯麗輝煌的宋都頃刻間煙消灰滅,宗廟毀廢,北宋滅亡。大批臣民逃命南方,顛沛流離的生活使他們的心幕上時時閃動著汴梁的富華景象,依依不盡地頻頻回首那饜足人心的生活。孟元老懷著對往昔的...
四 學術研究概要 五 考察視角與研究方法 第二篇 晚唐中樞政局變動的起點 ——以唐文宗的繼位為考察對象 一 文宗以前中樞政局演變的基本特徵 (一)關於皇位繼承的回顧 (二)關於政治中樞的發展變化 二 由“寶曆宮變”所引發的繼統困局 (一)從幾則熱點史料談起 (二)“寶曆宮變”與文宗繼統:兼論宗室親王...
西漢宗室絕國考 陳蘇鎮 新出吐魯番文書所見唐龍朔年間哥邏祿部落破散問題 榮新江 吐魯番新出送使文書與闞氏高昌王國的郡縣城鎮 榮新江 吐魯番新出《前秦建元二十年籍》研究 榮新江 新獲吐魯番出土文獻概說 榮新江 淺議宋人子嗣觀念變化及對婦女生活的影響 臧健 張芝“匆匆不暇草書”本義辨說 辛德勇 譚其驤先生寫給我的...
[740] 隨著趙昺隨陸秀夫及趙宋皇族八百餘人集體跳海自盡,許多忠臣追隨其後,十萬軍民跳海殉國,至此四十多年與蒙古抗衡以失敗告終。南宋在中國南方153年的偏安統治結束,而趙宋宗室在中國320年的統治亦終結。 [117] 崖門海戰極為慘烈,據估算,宋軍在此役中陣亡十萬,海上都是屍體。身在元營的文天祥親自目睹慘狀,作詩云...
1279年,宋朝滅亡,趙氏三兄弟後裔作為宗室的歷史宣告結束,作為宗族的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家與國的聯繫最為緊密直接的,莫過於宗室。本書奉獻給讀者的,是宋朝宗室充滿了傳奇與變幻的歷史長卷,共中有娓娓的史實敘述,也有深刻的制度檢討。作者介紹 賈志揚(John W.Chaffee)著有本書和The Thorny Gates of ...
中國人對鴉片戰爭前後中國社會封建性質的認識,對於中國古代存在被漢語譯成“封建制度”的“feudalism”體制(含有“食世業”、“食業”、“食邑”等義),經歷了一個從現實到歷史的逆向考察的過程。它得以完成,即由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馬列主義唯物史觀的傳播和指導起決定作用,其中列寧關於中國社會是“半封建”...
第六章 唐——科舉選官制度的形成 第一節 常科 第二節 制科 第三節 投卷及其流弊 第四節 考試與錄取 第五節 複試與授官 第六節 武舉 第七節 其他 一、南選 二、宗室補官 三、僧道科目 第八節 濫選 附 唐、五代登科一覽表 第七章 宋代——科舉制的完善 第一節 重文輕武——宋代的基本國策 第...
劉義康(409年—451年),小字車子,彭城郡彭城縣(今江蘇徐州銅山區)人。劉宋宗室大臣、宰相,宋武帝劉裕的第四子,宋文帝劉義隆的異母弟弟。劉義康聰慧過人,從政期間能夠自強不息,不計尊卑,禮賢下士。初仕東晉,拜冠軍將軍,豫州刺史,豫州、司州、雍州、并州督諸軍事。劉宋永初元年(420年),拜右將軍,封...
《兩宋宗室研究——以制度考察為中心》,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南宋名人與臨安》,杭州出版社2010年 《功過是非誰與評——清河郡王張俊》,杭州出版社2014年 《文人故事》(南宋皇城系列叢書),杭州出版社2017年 《浙江歷史大事記》,浙江人民出版社2010年論文 《考訂一則》,《史學史研究》2003年第5期 《...
唐、宋兩代在婚姻觀念和擇偶標準方面的變化相當明顯,宋人鄭樵已有精當的概括:“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世,婚姻不問閥閱。”我的《試論宋代“婚姻不問閥閱”》一文無非是從士庶通婚浸成風俗、后妃並非全出名門、宗室聯姻不限門閥三個方面對鄭樵之說作了一些印證而已。人們難免會問:不問閥閱又問什麼?宋人已有...
唐朝帝王對老子尊稱有加,自稱自己是老子的後裔,尊老子為聖祖,確定了道教為國教,並詔示天下,以抬高唐宗室的地位。唐高祖之後的幾代皇帝如唐太宗李世民、唐玄宗李隆基等都尊道抑制其他教派的發展(汪錢,1981)。高祖李淵尊老子為始祖。唐高祖武德年間,不僅為老子立廟,還規定三教次序以道為先。第二代皇帝太宗...
另外,還有一點很為重要,就是《中國通史》所說:晉武帝在分封宗室時,“既分封同姓,當然也得分封異姓士族。司馬昭所設五等爵號以外,仍保存漢魏以來鄉侯、亭侯、關內侯、關中侯、關外侯等名號。高級士族一般都得到五等爵號,並實封土地,立國多至五百餘國。這些五等國雖有封地和官屬,郡公、郡侯、縣侯還有軍...
制度與現實 中國古代官階研究的若干構想 西漢宗室絕國考 試述晚唐的兩種品位標誌與官僚生態創置與轉型——以五代巡檢為中心的考察 宋朝的書行和書讀——宋朝官府文書研究之一 “訪聞”與“體量”:宋廷考察地方的路徑舉例 遼金元賣官述略 女真與北宋的朝貢關係研究 金初原遼地的路制與路級政區試探 元代歲賜定製...
宋宗室。入元出仕,累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作為元代的藝壇領袖,素有博學多聞、操履純正、文詞高古、書畫絕倫、旁通佛老之譽。對於書畫,趙氏用力最勤、最深,就繪畫創作的表現形式明確提出“書畫本同”、“以書入畫”的藝術觀點,針對南宋筆法大壞的頹勢書風以“托古改制”的方式加以扭轉,其倡導的藝術主張對...
” 宋蘇軾《省試宗室策問》:“罷朝請而走郡縣,釋膏粱而治簿書者,固不為少,然名字暴著,可以追配古人者,蓋未之見焉。”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四:“時粵中有北田五子,亦稱五先生……皆以聲應氣求,相從講學,有名字於世。”即名詞 清馬建忠《馬氏文通·名字》:“名字所以名一切事物者,省曰‘...
於時宗室婦女起舞,進酒畢,群臣故老起舞,上曰:‘吾來故鄉數月矣,今回期已近,未嘗有一人歌本曲者。汝曹來前,吾為汝歌’……於是諸老人更歌本曲。”由此可見,除老人外,大多數女真人不會唱本民族歌曲。所以,女真族民間音樂在史料中的記載僅是,樂有“鼓笛”、歌有“鷓鴣”、“臻蓬蓬歌”等。那些...
到了西晉後期,發生宗室爭奪皇權的“八王之亂”,這些少數民族的首領紛紛趁機而起,並把漢族政權趕到了南方。在他們統治的北方地區,反過來又對漢族民眾進行了殘酷壓迫。而南方漢族政權的北伐、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的南征,也時起伏。 漢代末年在察舉制度下,士族中已經流行著鄉黨評議的風氣,如許劭與從兄許靖“俱有高名,...
一、劉宋宗室徐州刺史劉昶自彭城逃亡北魏 二、劉宋徐州刺史薛安都以彭城降魏 三、劉宋司州刺史常珍奇降魏的前後 四、慕容白曜南征與北魏占領青齊 1.攻克升城等城戍 2.占領歷城、梁鄒 3.攻占東陽 五、青齊失守後劉宋的反應 六、北魏版圖的擴大 七、平齊民 1.青齊官吏的北徙 2.平齊郡與平齊民 3.平齊民...
呂思勉在回溯農業社會歷次王朝更替爆發的革命或者戰爭時,發現“自周以前之革命,皆以諸侯滅天子,此役則亡秦者皆起於草野,無尺土一民”,並且他認為農民的起義與暴動才是真正的革命,因為根據他的考察:“(周)後世革命之人有六:曰宗室,曰外戚,曰權臣,曰軍人,曰女主。此皆舊朝之戚屬,或其所委任,仍帶舊...
南宋著名詩人陸游初娶妻唐婉,因不見容於陸母,被迫離異,唐再嫁給趙士程,趙是宋宗室,不因唐再嫁而拒婚。南宋孝宗期間,有位婦女,先嫁單氏,生單夔,又嫁耿氏,生耿延年,後來兩個兒子都做了高官,在她死時,兩子“爭葬其母”,孝宗知道後,深為他們的孝心感動,出來調停說:“二子之爭,朕為辦之。”...
南朝歷代宗室諸王也多有喜玄學清談者,史載宋武、文帝諸子,齊高、武帝諸子,梁簡文諸子,大多好談玄理。在宋齊,玄學更被立為國子學“四學(科)”之一,並居“四學”之首;而在梁朝,武帝親講《老子》。特別重要的是,在東晉南北朝,玄學成為許多士人的生活方式。北朝 在北朝,河西地區、以鄴為中心的河北地區...
4.官名, 漢 置, 晉 沿之,屬宗正卿,掌管宗室子弟的訓導。《漢書·平帝紀》:“其為宗室自太上皇以來族親,各以世氏,郡國置宗師以糾之,致教訓焉。二千石選有德義者以為宗師。”《晉書·汝南王亮傳》:“時宗室殷盛,無相統攝,乃以 亮 為宗師,本官如故,使訓導觀察,有不遵禮法,小者正以義方,大者...
2、胙土得氏:南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中言:“厲國在義陽隨縣北之厲鄉,其後以國為氏。”3、孫姓所改:晉陳壽《三國志·吳志》 “孫皓以孫秀奔魏改姓”。4、李姓所改:唐宗室李晉獲罪,子孫改姓。以上四種說法中,以謚得氏說法已被大多數厲氏宗譜所接受。本人舉我國厲姓宗譜中編撰較早的東陽宗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