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與小康社會建設》是201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後凱、彭建強。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與小康社會建設》是201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後凱、彭建強。
《全面深化農村改革與小康社會建設》是2016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魏後凱、彭建強。內容簡介本書是201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與河北省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深化農村改革智庫建設論壇暨第十一屆全國社...
農業農村改革發展的實踐證明,黨中央制定的方針政策是完全正確的,今後一個時期要繼續貫徹執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黨中央認為,完成上述兩大目標任務,脫貧攻堅最後堡壘必須攻克,全面小康...
農業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我們一定要切實增強做好“三農”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
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突出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特別是要堅決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
全國農村經濟發展“十二五”規劃,開始徵求意見,各大媒體分分轉發,徵求人民意見!前言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是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時期。...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時期。為充分發揮規劃引導作用,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根據《國民經濟和...
《農村改革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2013年11月1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內容簡介 《農村改革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13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論文集)》是“2013年中國農村發展高層論壇農村改革發展與...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現就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如下意見。一、新時代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八...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全面深化改革。鄧小平曾說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改革有困難,不改革會更困難。走過30多...
二、改革開放以來“小康社會”的提出與發展 三、鄧小平“小康社會”思想的內涵 四、新世紀“小康社會”思想的進一步發展 五、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 第二章 改革開放與農村小康社會建設 一、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 二、農村是建設全面小康...
為推動全省農業農村現代化,依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遠景目標綱要》等,特編制本規劃。第一章 規劃背景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之後,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
鄉村興則國家興,鄉村衰則國家衰。我國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在鄉村最為突出,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它的特徵很大程度上表現在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最...
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農村改革向縱深推進,農村社會保持和諧穩定,農村即將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農業農村發展取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黨和國家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發揮了“壓艙石”作用。實踐證明,以習近平同志為...
新農村建設是在我國總體上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新階段後面臨的嶄新課題,是時代發展和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當前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在農村,農業豐則基礎強,農民富則國家盛,農村穩則社會安;沒有農村的小康,就...
印發《關於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努力開創“三農”發展新局面的意見》。該《意見》分推動農村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加快農業轉型升級、改善農村基礎條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建設幸福美麗新村、提升扶貧開發水平、推進農村依法治理7部分29條。
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不斷鞏固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農村...
具體就是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1992年中國改革開放轉型後,正式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轉型。建設小康社會是改革開放戰略之一。鄧小平在規劃中國社會發展藍圖時...
全文約12000字,共分5個部分32條,包括: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圍繞促進農民增收,加大惠農政策力度;圍繞城鄉發展一體化,深入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增添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圍繞做好“三農”工作,加強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過。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則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導下...
實現農村發展戰略目標,深化農村改革,推進特色農牧業現代化和新農村建設,必須按照統籌城鄉發展要求,突破農村體制機制改革難題,進一步放開搞活農村經濟,最佳化農村發展外部環境,強化農村發展制度保障。
在科學評估進展狀況的基礎上,我們要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須完成的硬任務進行認真梳理。從人群看,主要是老弱病殘貧困人口。目前的農村貧困人口中,因病因殘致貧分別占40.7%、20.2%,65歲以上貧困老人占18.5%,多數不...
黨中央、國務院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新階段,為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快城鄉統籌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出的又一重大戰略決策。當前,農村綜合改革的重點是: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重點...
農村全面小康短板研究:精準扶貧與特色產業發展——以黔東南地區農村為例254 一、農村全面小康現狀與短板研究 255 二、精準扶貧和特色產業的關係研究 262 三、農村全面小康評價指標體系 268 四、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黔東南地區的進展...
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落實黨的各項惠農政策,通過深化鄉鎮機構、農村義務教育體制和財政體制為核心內容...
改革以來各級政府致力於農村改革和社會發展,但目前中國城鄉差距仍過分懸殊和不斷擴大,“三農”問題依然是制約中國全面建設小康、實現現代化的難題。主要原因是,過去解決“三農”問題的思路更多地注重於在農村內部考慮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