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興大麯酒
- 所屬:白酒
- 原料:黍
- 產地:四川
產品特點,產品型號,發展歷史,製作工藝,四川名酒,產品榮譽,社會評價,
產品特點
全興大麯酒質呈無色透明,清澈晶瑩,窖香濃郁,醇和協調,綿甜甘洌,落口淨爽。系濃香型大麯酒。酒度分38度、52度、60度三種。
產品型號
全興大曲系列:
全興牌全興大曲·紅樽500ML;
全興牌全興大曲·金樽500ML;
全興牌全興大曲·晶彩紅500ML;
全興牌全興大曲·晶彩金500ML;
全興牌全興大曲·經典1989 500ML。
發展歷史
成都古為蜀國、蜀州,釀酒歷史悠久。據漢代古辭《蠶叢國詩》曰:“川產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穀,可以養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穀旨酒,可以養母。”這首古詩生動地描繪出在西周末年至春秋之間,成都平原的先民辛勤勞作、黍稷豐收、釀酒敬老的美德。先秦時釀有“清酒”。漢代酒業較興盛,如成都城郊出土漢代畫像磚中,有《釀酒圖》、《宴飲圖》、《酤酒圖》、《酒肆圖》等,充分說明民間釀酒、飲酒的風習。三國時,章武年間劉備在成都“禁酒,釀者有刑”。唐代釀有“生春酒”列為貢品。當時成都酒品頗受文人名士所青睞,杜甫曰:“蜀酒濃無敵”,又雲“魚知丙穴由來美,酒憶郫筒不用酤”,張籍曰:“萬里橋邊多酒家,遊人愛向誰家宿”、李商隱曰:“美酒成都堪送老,當壚乃是卓文君”,又說“歌從雍門學,酒是蜀城燒”。雍陶曰:“自到成都燒酒熟,不思身更入長安”。薛濤有“濃酒屬閒人”的詩句。宋代釀有酒品較多,張能臣在《酒名記》中有“三川成都府忠臣堂、又玉髓、又錦江春、又浣花堂”等名酒。熙寧年間酒課高達“四十萬貫以上”,為全國第二大產酒地區。元代釀有“刺麻酒”。明代釀有“白酒”、“萬里春”酒。彭作賓詩曰“萬里橋西呼白酒”。又《酒譜》載:“范至能酒於成都,用八桂法,名萬里春”。明末清初,陝西王姓客商開店自釀自賣酒品。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王姓三代孫在東門外水井街建“福升全酒坊”,引“薛濤井”水釀製“薛濤酒”,頗著稱於世,李汝珍《鏡花緣》中將“成都薛濤酒”列入全國50餘種名酒之中。馮家吉詩曰:“枇杷深處舊藏春,井水留春不染塵。到底美人顏色好,造成佳釀最熏人。”釀酒作坊曾達30餘家。道光四年(1824)在城內水花街開闢分號,名為“全興成”,所釀之酒名為“全興大曲”。1951年改建為成都酒廠,承襲傳統工藝,繼續生產全興大曲,1989年易為現廠名。
四川釀酒歷史
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國就釀製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糧食酒。到了商代中期,中國人將曲、櫱分離,單獨制曲釀酒,實現了釀酒工藝上的重大突破。在商周出土的各類文物中,酒器就占了40%的比重。由此可見,這時的酒對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重要影響。
“三星堆”見證川酒始於漢代四川釀酒歷史起源於何時,歷來眾說紛紜。但隨著20世紀大量文物出土,遂日漸清晰。1959年和1980年,彭縣竹瓦街兩次發現戰國青銅器,出土有尊、觶等酒器10多件,鑄造水平與河南殷墟相當。1976年,綿竹出土了戰國中期的銅?、提梁壺等11件,證明在中國名酒劍南春的發源地,至少在2400年前已開始釀酒。
1985年,在綿竹劍南春所在地,考古工作者在發現地下窖池的同時,還發現了一塊“永明五年”的南齊紀年磚。根據出土層的疊壓關係和出土器物的時代特徵,認為綿竹的地下窖池建造年代,應不晚於南北朝南齊永明五年,即公元487年。
幾乎與此同時,距綿竹僅30公里的廣漢“三星堆”更有驚人發現,3000年前至3500年前的大量陶酒器橫空出世,從釀造、貯藏到飲用的酒器亦應有盡有。
三星堆遺址的發掘,從此打破了中華民族起源於黃河流域的傳統學術觀點,形成了古蜀地區也是中華民族文明發源地之一的新觀念。就酒文化而言,在當時的川西地區就有了相當高的釀酒水平,應該說,川西的飲酒之風與中原同樣盛行。
廣漢、綿竹、彭縣三地彼此相距不過30餘公里,即使在交通、通訊很不發達的古代,經濟文化的交往也應該非常緊密而頻繁,其釀酒歷史無疑也應趨於同步發展。20世紀七八十年代,考古工作者還在瀘州、宜賓等地的出土文物中,發現了不少漢代酒器。
由此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四川呈v形狀的名酒分布區域,大約在漢代及漢代以前就基本形成了。“劍南燒春”:中國最古老的蒸餾酒南齊地下窖池及紀年磚的出土,揭開了綿竹釀酒歷史的新篇章。由南北朝到盛唐,綿竹釀酒技術經過130年的飛躍發展,配製出了美譽華夏的“劍南燒春”。
唐代名酒品牌以四川居多,其中“劍南燒春”最為有名。在大曆14年前,劍南道每年都要向唐宮進貢10斛劍南燒春酒。
更重要的是,唐代出現了中國釀酒史上最早的蒸餾酒(俗稱白酒或燒酒)。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在近年出土的隋唐酒具中,出現了容量為15~20毫升的小酒杯,說明沒有高濃度的烈性白酒,便不可能製作出如此之小的酒具。
大量佐證表明,在盛唐時期,我國已出現了醇香清冽的蒸餾酒,而這個釀酒史上的重大革命卻是在四川進行的。在唐代,四川最負盛名的酒是劍南春(劍南燒春),據此可以推論,劍南春極可能就是中國最古老的蒸餾酒。
“天益老號”風風雨雨得味成龍宋代,酒實行了專賣。但隨著民族危機的加劇,中央財政瀕臨崩潰,為增加財源,時任川陝宣撫使的綿竹人張浚,倡行了隔槽酒法,允許民間納錢釀酒,進而導致四川酒業的興盛遠超唐代。
元代幾十年曾普遍實行酒禁,但四川是個例外。明代四川釀酒業發展到新階段,瀘州老窖在萬曆年間奠基,宜賓也出現了“溫德興”、“德盛福”等一批釀酒作坊。
明末清初,四川釀酒業蓬勃發展。到了清末,川酒更是有了空前的跨越,不僅產量增加,還基本上形成了各自的獨特風格,並逐步趨於穩定。
康熙年間,著名釀酒師朱煜在綿竹城西開創了“天益老號”,利用綿竹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本地獨有的釀造方法,釀製出了新一代的綿竹大曲,很快便風靡全川乃至全國。
製作工藝
全興大麯酒在釀造工藝上也有自己的一套傳統操作方法。採用陳年老窖發酵,發酵長達60天。發酵完了必須達到窖熟糖醇、酯化充分的要求。蒸酒時,要掐頭去尾,也就是把質量不好的尾酒,稀釋後再回窖發酵。用作填充料的穀殼,要經過清蒸處理,不僅要除去谷糠的腥雜味,而且要蒸到有谷香味,才能配料蒸酒。中流酒還要經過品嘗鑑定,驗質分級。鑑定合格後,再分窖分壇入庫,貯存一年以上,然後勾兌,裝瓶,包裝出廠。
四川名酒
四川的‘六朵金花’全興大曲、瀘州老窖、 沱牌麯酒、郎酒、劍南春和五糧液都是名優酒。”
產品榮譽
全興牌全興大麯酒是四川省成都全興酒廠的產品。1959年被命名為四川省名酒;1958年、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產品稱號及金爵獎,1963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8年獲香港第六屆國際食品展金鐘獎。第五屆(1989年)國際評酒會上榮獲金獎。
社會評價
而今保留下來的“天益老號”,則是典型的清代四川釀酒作坊:臨街是青瓦黑漆龍門,上懸“天益老號”牌匾。門的兩旁分別掛著木刻對聯,上聯云:酒氣衝天飛鳥聞香化鳳;下聯應:糟粕落水游魚得味成龍。經歷世代滄桑,在300餘年的風風雨雨中,“天益老號”仍保持完整。而作為劍南春酒廠的一個車間,它產生的飛鳥聞香化鳳和游魚得味成龍的效應,亦勝過了任何朝代。劍南春豐厚的歷史底蘊,促成“天益老號”正在申報中國食品文化遺產,因為它是中國傳統白酒工藝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