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盤西化論

中國近代史上主張中國走歐美資本主義道路,全盤西化的政治思潮。出現於戊戌變法時期,形成於20世紀30年代。主要代表有胡適、陳序經等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盤西化論
  • 外文名:Total Westernization
戊戌變法時期,維新志士樊錐要求改革,提出從繁禮細故到大政鴻法,“唯泰西是效”的觀點。辛亥革命時期,鄒容設計了民主共和國的政治方案,要求“悉準美國辦理”。辛亥革命後,胡適表示:“吾於家庭之事,則從東方人,於社會國家政治之見解,則從西方人”(《胡適留學日記》)。這是在五四運動前後一些青年學生關於中國前途的一種思考和選擇。30年代初,在中國文化出路的討論中,胡適、陳序經等人全面提出了全盤西化的主張,當時在廣州、北平等地,以《廣州民國日報》、《獨立評論》等刊物為陣地,就全盤西化問題展開討論。
“全盤西化”一詞,是陳序經在討論中首先概括出來的。他寫有《中國文化的出路》、《中國西化觀》等多種著作,認為中國“樣樣都不如人”;西方文化是世界文化發展的方向;中國已經走上了西化道路,不能不朝西化的方向繼續邁進;西洋近代文化的主力──個人主義能夠救中國。他的結論是“徹底的全盤西洋化”的辦法,是挽救中國民族危亡的唯一出路。
胡適的觀點與陳序經有所不同,其全盤西化觀有著牢固的思想基礎和理論根據。他的思想基礎是崇洋親美思想和民族自卑論,認為“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質機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並且道德不如人,知識不如人,文學不如人,音樂不如人,藝術不如人,身體不如人”(《胡適論學近著·介紹我自己的思想》)。他甚至認為中華民族是“一分像人九分像鬼的不長進民族”(同前)。他的理論根據是實用主義和世界主義,認為有用即真理,反對“狹義的國家主義”(即民族主義),提倡“世界的國家主義”(即世界主義)。他認為中國不能革命,也沒有資格革命,只能進行一點一滴的改良,實行全盤西化。胡適的全盤西化實際上是要全盤美國化,其實質是要在中國建立共和國,走民主道路。
以胡適、陳序經為代表的全盤西化論,批評了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衝擊了國粹主義思潮,介紹了西方文明和科學、民主、自由思想,具有反對愚昧、反對獨裁專制的進步作用。但是,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方法論上來說,全盤西化論都是不符合中國國情的。外國再好的東西也必須與本民族的實際情況相結合,經過消化吸收,有所創新,才能實現,才有生命力。胡適等人不考慮中國的國情和近代社會的性質,以高談闊論來對待近代中國的出路問題,必然誤入歧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