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頂級科幻大師系列:碎片之島

全球頂級科幻大師系列:碎片之島

1971年,南緯46度,西經135度,英國皇家“應許號”登入一個無名小島,艦長將其命名為“韓德斯島”。這是僅存的唯一史料,然而字裡行間似乎隱瞞了許多無法言說的信息。2013年,南太平洋中心,“三叉戟號”正開往韓德斯島,拍攝電視真人秀節目《海洋生命》。當一位科學家登島後,一場終極的生存考驗就此展開。與世隔絕5.4億年的韓德斯島,多種門類的生物同時存在,形成了與外界迥異的小島生態系統,從而證明達爾文的“進化論”有不可磨滅的瑕疵。而且,地球上沒有哪一個物種能與之對抗,島上任何生物侵入地球其他地方,都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讓全球科幻迷一致推薦的《碎片之島》,帶您走進最後一塊未被人類文明污染的淨土,領略“超智慧型物種”帶來的震撼與敬畏。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頂級科幻大師系列:碎片之島
  • 又名:Field Guide and Map Design
  • 作者:[美]沃倫·費伊 (Warren Fahy)
  • 譯者:王聰霖
  • ISBN:9787555100195
  • 類別:小說
  • 頁數:317頁
  • 出版社:廣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3月1日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專業推薦,媒體推薦,名人推薦,圖書目錄,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侏羅紀公園+LOST)×阿凡達=科幻迷們大呼過癮的《碎片之島》
★如果達爾文看到《碎片之島》,一定會修改“進化論”!
★2010年全球懸疑作家協會最佳小說
★2009年英國科幻協會最佳小說
一座來自寒武紀的碎片之島,一個最後被人類征服的世界!
挑戰達爾文進化論,揭示不可思議的地球真相。

作者簡介

[美]沃倫·費伊出生於美國加州好萊塢。曾是書商、統計分析師、和影像資料庫的總編輯,為全國知名專欄寫過數百篇的影評。目前任職於專門生產高科技玩具的WowWee,為他們的智慧型機器人撰寫文案。現與妻子、女兒、兩隻狗、三隻貓、兩隻天竺鼠居住在加州聖地亞哥。

從小就對生物著迷,9歲開始挖化石,11歲跑去上加州理工大學的神經生物學。是自然科學主義的虔誠信徒,戴維?艾登伯祿(BBC大自然紀錄片製作人)、達爾文、劉易斯?李奇(考古學家)都是他的啟蒙老師。

首部小說《碎片之島》不但獲得科幻小說界的兩項重要大獎,還被科幻迷熱烈追捧,被譽為《侏羅紀公園》作者、科幻大師麥可·克萊頓的正宗接班人。

專業推薦

媒體推薦

比《侏羅紀公園》震撼10倍!
——《華爾街日報》
喜歡《侏羅紀公園》的人一定會迷上《碎片之島》。
——《今日美國》
前所未有的新世界,駭人的,讓你粉身碎骨的新物種,小島探險的電視現場直播,讀了你就逃不出來。
——《紐約時報》
超讚的科幻小說,完全對得起讀者的期待與智力。
——BBC
充滿想像力的小說,為《侏羅紀公園》的“古生物生存冒險”帶來新鮮的變化。
——美國《出版人周刊》

名人推薦

這套科幻叢書的出版,有著一種特別的意義。它提醒我們,只有站在與世界對話的意義上,中國文學幻想傳統的重建才是一種真正的重建。

——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 阿來

圖書目錄

一七九一
8月21日002
現在
8月22日008
8月23日028
8月24日042
9月3日062
9月4日088
9月5日093
9月7日111
9月10日121
9月15日179
9月16日191
9月17日298
9月18日313

後記

重建文學的幻想傳統
阿來
前些日子,有報紙記者採訪,談科幻作品出版問題。出版界的人有興趣談,媒體也有興趣推波助瀾,這說明,科幻作品作為一種出版資源,引起了業界的特別關注,這是好事情。其間,記者轉述了一個觀點:中國科幻出版的不景氣是因為中國文學中向來缺少幻想的傳統。
這說法讓人吃驚不小,可說是一種武斷與無知得讓人吃驚的說法。
關於中國文學,我們應討論的不是有沒有幻想傳統,而是我們為何丟掉了這一傳統,今天又該如何來接續並光大這個傳統。在任何一本簡明至極的文學史中,都能發現眾多富於幻想性的作品的名字: 《山海經》《西遊記》《聊齋志異》和《鏡花緣》等。甚至五四新文化運動以後魯迅的《故事新編》,也是一部充滿了奇麗幻想的偉大作品。只是,在剛剛過去的那個世紀中期,中國文學寬闊河床上浩蕩的水流一下被緊緊收束進高高的堤壩之中,眾多的支流消失了,這條人工收束的河道以被曲解的“現實主義”來命名。
從此,我們有整整兩三代人的雙眼中,再難從文學中看到幻想炫目的光芒,我們的兩耳再也聽不到想像力優美的吟唱。所以,現在才會有人站在正在重新開闊、重新恢復想像力的文學之河的岸邊說:中國文學沒有幻想的傳統。這妄自菲薄的大膽確實令人非常吃驚。而事實僅僅是,我們只是在短短的幾十年中丟掉了優美的幻想傳統。新時期文學開始後的二十多年來,文學界與出版界最有意義的努力成果之一就是:與我們的文化傳統接續上中斷的聯繫,同時,恢復與整個世界的對話與交流能力。而科幻這個舶來的文學品種,之所以在這些年內獲得長足進展,就是因為這不但符合科技時代的審美潮流,更暗合了人們對接續幻想文學傳統的一種渴望。
科幻是幻想文學在現代的變身。只不過,時代前進了,幻想重新上路時,除了渴望超越現實的心靈需求依舊之外,更重要的是還站在了堅實的科學知識與科學眼光的基石之上。
常常有這樣一種現象,當討論到世界文化的絕大多數成就時,我們都能從本國古人的成就中找到佐證,證明吾國的創造與發明遠比洋人們要早很多很多。這固然有一定的事實基礎,就比如幻想性吧,《莊子》就以豐沛無邊的想像來說明哲理,後起的希臘哲人則不是用這樣的方式。
霍金的《果殼中的宇宙》一書,指出了宇宙在一個巨大尺度上的封閉性,歷史在這封閉的宇宙中轉了一個圈,擁有光榮歷史的我們卻開始忘記智慧的祖先創下的偉大遺產。
“記憶中的形象一旦被詞語固定住,就給抹掉了。”在富於幻想的卡爾維諾筆下,馬可·波羅對天朝上國的可汗這樣說。因為這樣一個原因,他不願意向可汗講述記憶中的威尼斯,怕因此“一下子失去了她”。我想,那種認為中國沒有幻想文學傳統的說法,並不是要像馬可·波羅一樣,要把這偉大的遺產珍藏起來,任其塵封,在世界面前做出一副從未受過幻想恩賜的僵死的表情。其實,文學幻想傳統的中斷,只是文學被暫時工具化的結果。這樣的結果是,文學以單一的面目,細菌一樣快速自我複製;還有一些更加聰明的作品則學會了相互仿造,最後,以莊嚴現實的名義扼殺了幻想。恍惚記得塞利納的小說《茫茫黑夜漫遊》中,寫非洲大河兩岸的叢林中有一種帶菌的蚊子,浪遊河上的主人公被叮咬感染後,眼前便出現種種可怕的幻象。看來,在文學上也是一樣,一旦被某種病毒感染,也會出現幻視,使局部的放大遮蔽了整體面貌。
今天,文學生態的多樣性正在恢復,在主流文學中,想像力復活了,像洶湧的春水衝破了堤壩。遺憾的是,科幻文學只是在文學主流視野之外悄然崛起,文學界還沒有意識到,科幻文學的興起,正是另一種意義上對幻想文學傳統的有力接續。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在幻想前面有了一個限制詞:科學。也正由於此,我在這裡想襲用一個大概是來自佛經的詞:變身。也就是說,當幻想在文學中重新出現時,如果說在主流文學中,大致還能看到原來的模樣的話,那么,當幻想出現在科幻文學當中時,完全是一副很當代很時尚的樣子了。這種情況所以會出現,也是因為,科幻文學這一特別的樣式,首先是從歐美興起,轉而進入中國,我們因而難以確認科幻文學與中國文學中的幻想傳統有無一種傳承的關係。現在,大批的青少年剛開始文學閱讀,便把興趣投向了科幻文學;更多想在文學上一試身手的青少年一開始便從科幻小說創作起步,而且進步神速。這樣一些現象,很難完全歸功於歐風美雨的吹沐。在我更願意將這看成是,幻想傳統在新的時代條件下以一種新的姿態的復甦與重建。所以,這種變身是值得學界重視的,也是值得我們為之歡呼的。
為一套域外的科幻小說中文版寫序,談的卻是中國文學中的幻想傳統的復甦與重建,也許,讀者和編輯會責我文不對題。但我想,我們所以譯介這些作品,並計畫把這樣一項現在推進得還比較艱難的工作長期進行下去,其目的,是想了解幻想性的文學在另外一些文化中,是怎樣一種面貌,達到了怎樣的標高。恢復並重建我們的幻想傳統,不可能只是一個簡單的接續,而是具有全新時代特徵的大幅進步。特別是考慮到,這個傳統曾經有過相當長時期的中斷與遺忘,那么,引進這樣的他山之石,以資借鑑,開闊我們的視野,就是一件有特別意義的事情了。文學之河上束縛自由想像的堤壩有時實在是太堅固了,要衝決這樣頑固的存在,有時需要引進另外一股有活力的水流,與堤壩之內渴望自由的力量一起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
因此,這套科幻叢書的出版,有著一種特別的意義。它提醒我們,中國文學幻想傳統的重建,除了縱向的接續,還得有大量橫向的比較。只有站在與世界對話的意義上,這種重建才是一種真正的重建。
(作者為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著名作家)

序言

1999年,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於加州阿納罕姆市緊急開會,討論有關外來物種的報告,科學家所討論的並非來自外星球的物種,而是由世界其他地區入侵美國的物種。
康奈爾大學的生態學家皮蒙特與研究生雷什、莫里森和朱尼加估計,外來物種每年大約花費美國1230億美元——相當於2012年越南一年的國內生產總值。
2005年,《千禧年生態系統評估》指出,生物入侵的現象已經泛濫成災。至少有170種外來物種生活在大湖區,光是單一種類的美國水母就足以完全滅絕26種黑海的食用魚,而波羅的海現在則被超過100種的外來入侵者喧賓奪主。
1988年,吸附在黑海或裏海船隻上的淡水斑馬貽貝,被扔進了辛克萊湖,最後擴散至整片的大湖區及聖勞倫斯海道。由此處開始,這些貽貝繁衍至美國的河道系統中。一個母斑馬貽貝一次大約能產下3萬至40萬顆卵,到了1991年,這種硬殼的小軟體動物已經繁衍擴散至遠在西方的密西西比河,並將絕大多數原生物種逼至滅絕的邊緣。它們消耗藻類和氧氣,釋出氨氣,勤奮不休地展開了生物大暴走,威脅到整個美國東部的生態系統。斑馬貽貝似乎勢如破竹、銳不可當。
2000年,斑馬貽貝來自裏海的表親——小斑馬貽貝迎頭趕上。短短五年時間內,小斑馬貽貝幾乎取代了斑馬貽貝在密西根湖的數量,不僅阻塞灌溉口、影響烏龜和船隻,甚至威脅到整個食物鏈。
90年代初期,西方玉米根蟲搭上噴射機,順路來到飽受戰亂蹂躪的南斯拉夫。當人類正為他們的信念血腥奮戰時,根蟲在此找到了長久棲身之地。一隻懷孕的根蟲每年足以造成歐洲超過10億美元穀物的損失。
當然,在整個地球自然史上,外來入侵者一直會帶來毀滅性浩劫,進而促成物種的演化。在500萬年前,一座連通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陸橋形成,使得劍齒虎滅絕了曾經稱霸南美洲2000萬年、身長3米卻毫無戰鬥能力的恐鳥。
就在12000年前,人類跟隨野牛越過冰原陸橋,從西伯利亞來到北美洲。在那裡,他們發現一個由劍齒虎統治的世界。1000年後,這些大貓、長毛象、樹懶和整個共生動物生態系統全都消失殆盡。
10500年後,哥倫布與其他歐洲探險家抵達美洲時,他們帶來天花和淋病,徹底將“新大陸”的原住民一掃而盡。美洲原住民也用梅毒回敬“舊大陸”。不過相較之下,冒險家的船隻帶來的不只是疾病,還有歐洲黑鼠和挪威棕鼠,比起人類對美洲大陸的征服,它們更加成功。
北美淡水螯蝦在19世紀中期引進歐洲,取代因瘟疫而滅絕的當地原生物種。不幸的是,抗瘟疫的北美淡水螯蝦成功將瘟疫病毒帶進它們引入的河道系統中,滅絕了所有僅存的原生螯蝦。 30年代,納粹德國的赫爾曼戈林元帥認為,聰明的美國浣熊會是德國森林絕妙的新夥伴。而現在,美國浣熊幾乎要將林恩蘭地區的葡萄園斬草除根,並毀滅德國的釀酒工業。寵物主人也將外來物種引進自家後院。尤金史菲林是莎士比亞的狂熱書迷,他認為所有莎士比亞提過的鳥類,都應該住在“新世界”里,因此他在1890年3月的某天,將60隻歐洲椋鳥放進了中央公園,就為了莎士比亞戲劇《亨利四世》中的一句台詞。現在美洲有兩億隻歐洲椋鳥,全都是史菲林放生的椋鳥後代。
2000年,一位水族館老闆將兩隻成年中國黑魚放進馬里蘭的池塘里。兩年內,有100條貪婪兇狠的肉食魚類——它們身長3英尺,有著可怕的尖牙,狼吞虎咽地吃魚類、兩棲類、哺乳類甚至是鳥類。官員們相當擔憂,因為這些中國黑魚可以用鰭行走,並能離水存活三天——而水池離佩圖森河只有75碼。雖然水池被打進了滿滿的毒劑,但是到了2004年,黑魚卻開始出現在波多馬克河,而且遠至佛羅里達州。
我們在花園裡看見的勤勞的小蜜蜂,在16世紀被西班牙征服者刻意引進北美洲,成為農業上不可或缺的夥伴,卻也滅絕了大多數為原生植物傳遞花粉的原生蜜蜂。蜜蜂育種員沃維克克爾因為不滿意義大利蜜蜂的蜂蜜產量,因此在1956年引進非洲女王蜂到巴西,生產出有非洲血統的蜜蜂。後來,26隻混種女王蜂竟意外飛逃。從此,這群充滿攻擊性的非洲後代以一年375英里的速度向北方擴展地盤,幾乎殲滅了沿途的義大利蜜蜂族群。
1986年,蜂蟹蟎從東南亞來到北美洲。2005年,40%~60%的北美蜂窩都被這種吸血蟎滅絕,因此人們不得不從其他大陸送來數百萬個蜂巢,用以拯救當年的穀物。
廣大的物種網路中,我們的處境一直朝不保夕,只要有一個外來入侵者——漂流木上的一條蛇、小鳥排泄物里的一顆種子,或是飛機起落架上的一隻懷孕昆蟲——就足以殲滅過去的主宰者。我們在身邊所見的平衡,只是永無休止的生存大戰中的瞬間即景,大多情況下,它呈現出的變化太慢,以至於我們無法預見結果。我們重視夏威夷群島上脆弱的生態系統,但夏威夷群島在500萬年前甚至還不存在。因此這裡的物種曾經都是外來入侵者,它們顛覆平衡,努力穩定自己在此生存繁衍或是死亡的地位。
由於島上的物種大戰通常比較不為人類所知,反而成了研究焦點。在夏威夷群島上,這些戰爭進行得很快,造成物種滅絕而沒有競爭對手的統治物種經常會增殖出更多的新物種。去熱帶島嶼旅行的旅客常被要求填寫表格保證自己不會從自己國家運來任何物種。然而在過去,人類不管去哪裡,總是會隨身帶著自己國家生物圈的植物和動物——尤其是去島嶼時。
玻里尼西亞人在夏威夷群島上殖民時,他們帶來了身上帶著雞痘的雞,雞痘快速地殲滅了當地鳥類。歐洲人帶來了貓、豬和樹蛇,造成了今日不難猜想的後果。
1826年,皇家惠靈頓號意外地將蚊子帶到了茂伊島。蚊子身上帶著雞瘟。當地所有的原生鳥類對雞瘟毫無免疫力,它們不是遭到滅絕,就是被迫移居到高海拔地區。野豬在灌木叢中挖洞,形成繁衍蚊子的死水坑。結果在68種原生鳥中,有29種從此永遠消失。
大衛皮蒙特在報告了自己的發現後,告訴與會科學家:“不用太多難纏的動物,就足以造成可怕的傷害。”
從沒有人想過島上的物種足以徹底改變大陸的生態系統,更別說曾有人聽過韓德斯島的存在。
——摘自《幾乎命運》,妮爾達克沃斯博士 (經許可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