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治理與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全球金融治理與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全球金融治理與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是2020年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發林。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金融治理與中國(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
  • 作者:張發林
  •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1日
  • ISBN:978730028290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自經濟活動出現之後,金融相關問題便一直困擾著人類社會。主權國家的誕生使金融問題出現了國內與國際的劃分,而全球化的深入打破了這種界限,全球性金融問題頻發,對國內和國際社會的穩定與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由此,對全球金融治理的需求愈發強烈。
《全球金融治理與中國》探究全球金融治理的定義、演進與現狀,以及中國在全球金融治理中的角色和挑戰。於全球金融治理而言,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金融治理體系已然被改革,一個由網狀結構和體制複合體組成的新體系逐漸確立,這一新體系表現出一些新特徵,如半正式性、小規模多邊主義和多元多層次性,同時也存在諸多問題,如合作困境、合法性困境和有效性困境,亟須進一步改革。於中國而言,在經歷了隔絕期(1949-1970年)、接觸磨合期(1971-1992年)和加速融入期(1993-2008年)後,中國全面融人了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之中,逐漸建立了巨觀審慎監管政策框架,並通過由內及外的方式融入國際貨幣體系,推動其改革。但是,中國還不是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主導者,中國尚未有足夠的能力成為全球金融治理的帶領者,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國方案”在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還須解決一系列難題。
《全球金融治理與中國》的目的正是更加客觀地理解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更加全面地評估中國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並以此為在國際社會中建設一個更加強大的中國貢獻微薄之力。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背景與分析框架
第一章 危機與改革:一個更加安全的金融世界?
1.1 國際貨幣體系:問題與改革
1.2 美國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
1.3 國際金融監管的失敗和改革
第二章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定義、演變及特徵
2.1 全球金融治理的起源和定義
2.2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演變
2.3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演變的特徵
第二部分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歷史與現狀
第三章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現狀分析
3.1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網狀結構
3.2 全球金融治理體制複合體
3.3 特徵和困境
3.4 體系變遷、特徵和困境的國際制度學解釋
第四章 國際貨幣制度變遷及問題
4.1 國際貨幣制度及變遷
4.2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均衡困境
4.3 新均衡困境下的舊問題
第五章 巨觀審慎金融監管
5.1 巨觀審慎概念的起源和發展
5.2 定義性要素
5.3 系統性風險的識別和測量
5.4 政策工具
5.5 機構設定
5.6 政策的執行和效果
第三部分 全球金融治理體系中的中國
第六章 中國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歷史進程和現狀
6.1 中國參與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歷史進程
6.2 危機後的國內外新變化
6.3 中國融入全球金融治理體系的現狀評估
第七章 巨觀審慎監管在中國的發展
7.1 系統性風險的識別和測量
7.2 巨觀審慎政策工具
7.3 巨觀審慎政策機構設定
7.4 巨觀審慎政策在中國的執行和效果
第八章 國際貨幣體系與中國
8.1 中國的匯率制度改革
8.2 人民幣的國際化戰略
8.3 中國國際收支政策與現狀
結語:全球金融治理的“中國方案”
致謝

作者簡介

張發林,南開大學周恩來政府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博士生導師,入選“南開大學百名青年學科帶頭人培養計畫”。曾先後獲得四川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McMaster University)國際關係學碩士和博士學位,並曾在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獲評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還曾在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從事教學助理工作。主要研究領域是國際政治經濟學(IPE),具體研究興趣包括全球金融治理、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權力、中國對外經濟政策等。近期研究成果發表於《世界經濟與政治》《現代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研究》《南開學報》以及International Studies Review、Global Policy、Chin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Pacific Review、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Development等國內外核心學術期刊,並有譯著《國際政治經濟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