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與地方

全球與地方

《全球與地方》是2009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高建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與地方
  • 作者:高建平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5月1日
  • 頁數:332 頁
  • 開本:16 開
  • ISBN:9787301151105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全球與地方(比較視野下的美學與藝術)》主要講述了:中國有美學嗎?我們有的是“中國美學”,還是“美學在中國”?這是20世紀末以來,中國學界對中西學術交融歷史進行深層反思後在美學界的集中反映。作者以寬廣的比較視野,分析了國內文學理論和美學領域裡的諸種問題,如把中國傳統當作西方理論的試驗場,或者原封不動地用中國傳統理論來解釋當下審美和藝術現實,這兩種基本傾向再結合其他各種思潮形成新的混合體和變形,但無論如何這些方式都不能有效建構起中國自己的美學或文學理論,都不能改變“西方學問在中國”的現狀。作者主張應該從中國語言學的建立中汲取經驗,在先引進、利用之後,發現西方理論之不足,尋找其作為“普遍”理論在“地方性”經驗中的斷裂,以此為契機,創造性地給予解決,從而豐富西方的理論。如同“池塘效應”,在這個相互激盪和生髮的過程中,西方理論不斷匯入非西方成分,最終成為真正的“普遍”理論,它既是全球的,同時也是地方的。

圖書目錄

期待“美學之夏”——叢書代序
第一編 全球化與中國美學
文化多樣性與中國美學建構
美學之死與美學的復活
什麼是中國美學?
美育與社會改造
20世紀西方美學的三次轉向
西方思想對20世紀中國美學的影響
“和諧美”思想的發展與當代中國美學的選擇
第二編 中國文學在全球化時代的境遇
論文學理論建構的思想資源
中國文學理論困境和重建的可能性
魯迅:從網上評選說開去
論文學史書寫中的雙向互動關係
文學理論有明天嗎?
中國文學的身份與姿態
當中國與西方相遇
敘事:一種考察文學的新視角
第三編 藝術與文化的全球性
賽博空間與文化多樣性
藝術研究呼喚比較的視野
現代藝術對藝術概念的挑戰
中國繪畫像什麼?
藝術與人的動作痕跡
東方想像
仿造的根源
第四編 學科建設與建構性的後現代
談談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
什麼樣的印跡?
“漢學”雜談
理論的功能
傳統文化的搶救與更新
文化生產的地方特色與全球化
現代性的另一面及其後現代的審視
第五編 比較視野下的美學與文化:行進中的思考
建構現代形態的中國美學——訪談一
美學、文化與教育——訪談二
國際視野中的中國當代藝術——訪談三
經驗與實踐:兼論杜威美學和美學中的實踐觀
後記

作者簡介

高建平,1955年生於江蘇揚州,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美學博士;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學術委員、文學理論研究室主任,國際美學協會秘書長,中華美學學會常務理事兼外國美學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國藝術的表現性動作》(英文)、《畫境探幽》、《全球化與中國藝術》等著作以及近百篇中英文論文;主要譯作有約翰·杜威的《藝術即經驗》、彼得·比格爾的《先鋒派理論》、門羅·比厄斯利的《西方美學簡史》、傑克·斯佩克特的《弗洛伊德的美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