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氣候服務框架

全球氣候服務框架

所謂“全球氣候服務框架”,是指在現有的國際氣候觀測和研究計畫基礎上,充分利用全球各地的氣候預測和信息,並把這些信息和機遇管理聯繫起來,為各國決策者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當手中的氣候預測資料足夠完善,決策者就能在面對各種自然災害,如熱浪、沙暴、颶風、乾旱和洪水等的時候,變得更從容,作出的決策更具針對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球氣候服務框架
  • 服務範圍:全球各地的氣候預測和信息
  • 建立時間 :2009年8月31日
  • 創建機構: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
  • 目標:促進氣候災害風險管理
簡介,主要內容,中國政府態度,

簡介

世界氣象組織
2009年8月31日,以“氣候預測和信息為決策服務”為主題的第三次世界氣候大會(WCC-3)在瑞士日內瓦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在此次大會期間,來自各國的氣象專家將推動建立一個“全球氣候服務框架”,旨在於確保決策者獲得從季節乃至幾十年時間尺度的氣候信息,以適應氣候變率和變化的風險,促進氣候災害風險管理,減少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帶來的損失。

主要內容

一、改進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促進數據交換和開放;
二、加強現有的世界氣候研究計畫,保證充足的計算資源,並增加與其他全球性氣候研究倡議的合作;
三、利用國家和國際層面各種已有的安排建立一個全球氣候服務信息體系;
四、發起氣候使用者銜接計畫,以便在各級氣候服務供應者和使用者之間建立聯繫;
五、通過教育、培訓、外聯和交流等方式來加強相關能力建設。

中國政府態度

中國政府將一如既往地全面推進氣候服務的發展,樹立“公共氣象、安全氣象、資源氣象”的發展理念,進一步提高監測預報的準確性、災害預警的時效性、氣象服務的主動性、防範應對的科學性,開發利用好氣候資源,努力將與氣候相關的風險控制到最低限度。
中國將繼續堅持《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積極參與和推動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進程,推動即將召開的哥本哈根會議取得積極成果。中國政府將同國際社會密切合作,推進多方面的氣候服務,使其更好地造福全人類,為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作出新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