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記錄遙遠上古文明的歷史著作,揭示著人類最根本的問題:生存與發展。
在物競天擇的上古時代,人類何以在萬物競爭中生存下來,並一步步成為地球的主宰?人類如何從野蠻逐步走向文明?當四大古國相繼崛起,人類文明已到達頂峰還是剛剛起步?在人類不斷膨脹的欲望下,文明又將何去何從?
古人類的演化、文明的起源、原始社會的發展與四大文明古國的興衰,恢弘的歷史畫卷該從何看起?上古政權的更替,古人類的經濟貿易,文化的交流傳播,上古匠人創造的奇蹟……本書另闢蹊徑,以時間為軸線,以平行敘述的方式,對世界史和中國史展開層層推演,爬梳歷史的細節,理清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再現全球大視野下中華文明的走向,重新審視人類文明史和中華文明史,思考人類文明走向。
基本介紹
- 書名:《全球史下看中國 第一卷:上古時代》
- 作者:翁啟宇
- ISBN:9787544764742
- 頁數:372
- 定價:45元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9-1
- 裝幀:精裝
- 開本:32開
主要內容,人民網書評,
主要內容
該書以時間為主線,採用橫向對比的方式,對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進行平行敘述,糾正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外歷史“時間差”——只知中國,不知同期的世界。書中作者以全球視野重新審視中國歷史,對世界歷史進行梳理。論述涉及外交戰爭、經濟貿易、技術傳播以及各國文化對比、社會發展、城市建築等各個方面。
該書作者翁啟宇,福建人士,歷史學者,自幼愛好歷史文化,文史專業畢業,專注於橫向研究中外各國文明發展。曾在知名歷史論壇上發表部分草稿,點擊率達數百萬。
以往歷史研究的一大缺陷,就是把民族國家作為歷史研究的一般範圍,這大大限制了歷史學家的眼界。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地說明自身的歷史問題。應該把歷史現象放到更大的範圍內加以比較和考察。
——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1975)
▲本書以時間為主線,採用橫向對比的方式,對世界歷史和中國歷史進行平行敘述,糾正我們長期以來形成的中外歷史“時間差”---只知中國,不知同期的世界。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為你挖掘最有價值,最全面的世界史料。
人民網書評
在厚黑學權謀化的“歷史熱”仍未脫離傳統歷史敘事的當下,《全球史下看中國》更顯得彌足珍貴,因為它代表了未來歷史寫作的一種大趨勢。
歷史不僅與時間有關,也與空間有關。因為地理與統治的封閉性,中國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體系;用黑格爾的話說,中國是世界的“例外”。這種封閉性不僅令中國文化自成一統,也使歷史在中國形成獨特的樣式。現代歷史與傳統歷史的最大不同,或許是現代人必須面對全球化的人類大背景。
從歷史本質上來說,每一種文明都有其差異性。這種差異在分居歐亞大陸兩端的中國與歐洲之間最為明顯。西方學者艾茲赫德在《世界歷史中的中國》一書中,將舊大陸分為亞歐洲和中國兩個部分,“中國”與“世界”幾乎完全對立。在近代之前的很長時間裡,相對於自身文化,對方幾乎都是不存在的——中國眼裡沒有世界,世界眼裡沒有中國。
在中國走向全球化的同時,中國歷史也第一次來到世界這面大鏡子面前。事實上,我們已經很難從傳統中國的角度來看待當下的中國。以民族和國家來看待一個全球化時代的歷史如同管中窺豹,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局限性是顯而易見的。
同時應該注意的是,中國傳統歷史一般以政治體制為線索,記錄帝王將相的言行事跡;相比之下,現代歷史學更加平民化一些。就目前出版的《全球史下看中國》第一卷而言,作者所關注的歷史主題涵蓋了世界不同文明發展的方方面面。古人類的遷移、三皇五帝、兩河文明、古埃及,等等,這些歷史都屬於人類的源頭,對一般讀者而言,多少有些隔閡感,但作者還是盡最大努力,使這些歷史內容更加生動。第一卷的內容以人類起源和早期文明為主,大多依據來自於史前的神話傳說和現代考古,世界不同文明整體的互動尚不是很明顯。就閱讀體驗來說,整體敘述比較簡潔明朗,每章後面用對比表加以總結,有利於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歷史的巨觀面貌。只是缺乏相關插圖,特別是地圖,多少有些遺憾。
歷史不僅是人類的共同財富,歷史也是人類的共同語言。一部《百年孤獨》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暢銷不衰,這說明人類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感和歷史感受。同樣,在中國一直以來最暢銷的歷史書便是斯塔夫里阿諾斯的《全球通史》,其實這並不意外。對今日中國來說,改革開放的收穫之一,不僅是發現了世界,也發現了一個世界語境下的中國。《從全球史下看中國》的出版恰逢其時。在某種意義上,它比一些舊瓶裝新酒的所謂《中華史》更有意義。
本書作為“第一卷”,只是一個小小的序幕和開始,從周開始,中國歷史才進入真正的黃金時代。作為讀者,我期待第二卷和後面的更精彩的歷史篇章。這不僅是一部宏大而不失細節的大歷史,而且是一部充滿野心和想像力的通史作品,它完全出自一個初出茅廬的歷史愛好者之手,這也啟發人們,歷史並不見得是多么高不可攀的東西,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成為“歷史學家”。杜君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