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用範圍
全棉水刺無紡布(純棉水刺無紡布)套用非常廣泛,主要套用於:
①醫療衛生用品:一次性外科敷料、消毒濕巾、傷口敷料、可溶性止血紗布、藥物膏貼、止血創口癒合敷料、繃帶、紗布球、吸液墊、紗布片、手術洞巾、手術衣、手術帽、手術簾、隔離服、病床用品、口罩、面罩、鼻罩、創傷護理等,以及超級過濾、納米過濾、反滲透過濾、人工人體器官、手術縫線等高分子醫用衛生新材料;
②乾、濕揩布,包括一次性濕產品、餐飲濕巾、化妝用濕產品、消毒醫療揩布、螢屏揩布、家用揩布、嬰兒揩布、汽車揩布,適用於房屋清潔業、印刷業、油漆業等工業用各種揩布等;
③家庭衛生用品,包括化妝棉、面膜、衛生棉、護墊、嬰兒和成人尿布、保健內衣、防臭襪、環保袋、桌布、一次性洗浴用品、旅遊衛生用品等;
④具有阻燃、抗菌、拒水、抗靜電、水溶功能性水刺布,可滲透到醫用防護服、軍事防化服、電子、過濾、包裝等更多領域,起到防水透濕、細菌隔離、生化過濾等作用;
⑤合成革基布、塗層基布、家用裝飾、服裝輔料等。
⑥純棉面巾、餐巾、柔巾卷、純棉柔巾等個人護理用品
市場
我國是產棉大國又是棉花消費大國,隨著無紡布的原材料的變化和技術的進步,因木槳和人造纖維受到環保制約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限制,全棉水刺無紡布(純棉水刺無紡布)應運而生,目前國內全棉水刺無紡布用量基數低,以年增長率60%速度發展。據調查,全國全棉水刺無紡布生產線年總產量不超過1萬噸,預計我國全棉水刺無紡布年消耗量超過10萬噸,全球需求量超過150萬噸,如木槳和人造纖維無紡布被全棉無紡布逐步取代,全球需求量將超過500萬噸。
以全棉水刺無紡布基材進行深加工出成品,其消費市場更加巨大。以醫療衛生用無紡布為例,每年需求量以平均10%遞增,2007年達到了26萬噸消耗量,已開發國家在醫療紡織用品上的無紡織布占有率已達到70-80%,而我國占有率僅占15%左右。以尿布、衛生棉為例,該市場擁有適齡婦女3.5億人,2歲以下嬰兒7800萬人,60歲以上老人1.2億人,癱瘓、半癱病人200萬人,全棉水刺無紡布可以代替傳統衛生材料,提高一次性衛生用品的使用性能,此類產品發展潛力巨大。全國衛生棉市場有900億元需求量,如果研發成全棉水刺無紡布納米抗菌晶片衛生棉,全國最少有100億需求量,年增長率超過10%。
成本
產區棉花資源豐富 且就地取材
世界三大產棉區:1.中國 2.美國 3.印度
世界主要產棉區:中國、美國、印度、烏茲別克斯坦、埃及等,其中單產中國最大。1982年以前美國為全球產量第一,之後由中國代替。
種植面積:亞洲占全球種植面積的60%以上,美國占全球種植面積的30%。棉花原產地是印度,喜高溫多雨、熱帶草原、溫帶和熱帶季風地區最適宜生產。長絨棉適應氣候乾燥炎熱,日照強烈,灌溉方便,土壤肥沃地區。埃及是世界著名長絨棉產地,纖維36mm以上,中國新疆長絨棉纖維31-34mm.
中國產棉區:1.長江流域 2.黃河流域 3.西北內陸棉區。其中長江流域和黃河流域是細絨棉(纖維28mm),西北內陸新疆流域是長絨棉(主要是日熱量充足晝夜溫差大)。
以上全國三大產棉區有大量的棉花資源,棉花為再生資源,都為我國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大量的原料需求提供了保障,可謂“棉花地里開工廠”。目前國內全棉水刺無紡布生產基地均沒有在產棉區,原料供應靠外地採購,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在棉花採購價格和質量、數量、優選及運輸成本上占有一定的優勢。
產業鏈形成 減少了中間環節
全棉水刺無紡布生產工藝通過棉農合作社管理種植和銷售,既樹立了新農村建設農民增收增產的典範,又控制了原材料資源,產品實行了產業化一條龍生產,即:
棉花種植—籽棉收購—軋花加工—清花—梳棉—脫脂漂白棉 —化妝棉—無紡布 —藥用棉
節能減耗
在節能減耗方面採取了一些措施,大大節約了成本,一是節約燃料。利用低壓鍋爐生物燃料節能技術,將鍋爐用燃料由燒煤改為燒穀殼或秸桿,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降低燃料成本50%;同時將鍋爐蒸汽熱水回收再利用節約了成本。二是節約用水。天然取水,並採用美國杜邦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生物淨化和機械排污技術,使全棉水刺無紡布每天需3000噸生產用水,實行循環利用,可大大節約用水成本。三是排污成本較低。脫脂棉生產每天約有1000噸污水排放,通過污水技術處理,可回收利用90%,既減少了成本,又確保了環保;四是利用節能技術,減少電耗。採用先進的太陽能發電和地熱發電及節電設備,減少電耗。
降低人工成本
一是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生產設備自動化程度高,減少用工。二是降低管理成本。
政策扶持優勢
一是政府、銀行對棉農合作社、新農村建設、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棉花收購加工都有一定的資金和稅金優惠扶持。二政府對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給予稅費優惠政策。在工業園項目,投產年度起前2年內每年按企業新增增值稅構成縣級財力部分70%、後3年每年按50%的比例獎勵給企業擴大再生產;從投產年度起3年內每年按企業所繳企業所得稅形成地方財力部分的100%獎勵給企業擴大再生產。三是國家對全棉水刺無紡布列入重點支持行業。2008年國家發改委辦公廳發改辦工業(2008)242號“關於印發2008年行業標準計畫的通知”,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科技發展部中紡協科(2008)31號檔案下達了2008年紡織行業標準計畫,其中《產業用全棉水刺非織造布》、《非織造布(無紡布)環保購物袋》等標準正在制定過程中,並明確產業用全棉水刺非織造布產品範圍包括醫療衛生用布、防護用品、揩布,為促進全棉水刺非織造布的技術發展、提升產品質量,推動以棉為主體的產品的發展起了積極推動作用。
建設背景
1.1.1 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紡織工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城鎮化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1.1.2 產業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紡織工業快速發展,形成了從上游纖維原料加工到服裝、家用、產業用終端產品製造不斷完善的產業體系。生產持續較快增長,產品出口大幅增加,結構調整取得進展,對就業和惠農的貢獻突出。產品套用範圍已擴大到航空、航天、水利、農業、交通、醫療等眾多領域。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紡織服裝生產大國。但是,紡織工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長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也日漸凸顯。主要表現在:自主創新能力薄弱,高技術、功能性纖維和複合材料開發滯後,高性能紡織機械裝備主要依靠進口;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等不利局面。
1.1.3 國家相關產業政策及產業振興規劃
國務院頒布的《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要求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的總體要求,穩定紡織工業國際市場份額,擴大國內市場消費需求,以自主創新、技術改造、淘汰落後、最佳化布局為重點,推動紡織工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鞏固和加強紡織工業就業惠農的支撐地位,推進我國紡織工業實現由大到強的轉變。
堅持扶持骨幹企業與帶動中小企業相結合。發揮骨幹優勢企業在產業調整和振興中的帶動作用,支持優勢企業兼併重組、做大做強,積極幫助中小企業應對危機,增強具有良好業績和發展潛質的中小企業抵禦風險的能力。
《紡織工業“十二五”科技進步綱要》將非織造成型工藝技術、織造成型技術、功能性後整理技術、複合加工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作為研發重點。並規劃到2015年實現主要高速梳理等非織造成型工藝技術、複合加工技術在行業中套用比例達到30%,功能性後整理技術基本滿足產品開發需求,重磅寬幅高速織造技術落實產業化攻關項目。
1.1.4 無紡布行業特點及發展趨勢
無紡布是一種不需要紡紗織布而形成的織物,只是將紡織短纖維或者長絲進行定向或隨機撐列,形成纖網結構,然後採用機械、熱粘或化學等方法加固而成。無紡布突破了傳統的紡織原理,並具有工藝流程短、生產速度快,產量高、成本低、用途廣、原料來源多等特點,是新一代環保材料,具有拒水、透氣、柔韌、不助燃、無毒無刺激性、色彩豐富等特點。在過去的10 年裡,當無紡布業趨於全球化的時候,無紡布技術主要出現了以下幾大類:
①水刺無紡布技術
水刺工藝是將高壓微細水流噴射到一層或多層纖維網上,使纖維相互纏結在一起,從而使纖網得以加固而具備一定強力。
②熱合無紡布技術
熱粘合無紡布是指在纖網中加入纖維狀或粉狀熱熔粘合加固材料,纖網再經過加熱熔融冷卻加固成布。
③漿粕氣流成網無紡布技術
氣流成網無紡布又可稱做無塵紙、乾法造紙無紡布。它是採用氣流成網技術將木漿纖維板開松成單纖維狀態,然後用氣流方法使纖維凝集在成網簾上,纖網再加固成布。
④濕法無紡布技術
濕法無紡布是將置於水介質中的纖維原料開松成單纖維,同時使不同纖維原料混合,製成纖維懸浮漿,懸浮漿輸送到成網機構,纖維在濕態下成網再加固成布。
⑤紡粘無紡布技術
紡粘無紡布是在聚合物已被擠出、拉伸而形成連續長絲後,長絲鋪設成網,纖網再經過自身粘合、熱粘合、化學粘合或機械加固方法,使纖網變成無紡布。
⑥熔噴無紡布技術
熔噴無紡布的工藝過程:聚合物餵入---熔融擠出---纖維形成---纖維冷卻---成網---加固成布。
⑦針刺無紡布技術
針刺無紡布是乾法無紡布的一種,針刺無紡布是利用刺針的穿刺作用,將蓬鬆的纖網加固成布。
⑧縫編無紡布技術
縫編無紡布是乾法無紡布的一種,縫編法是利用經編線圈結構對纖網、紗線層、非紡織材料(例如塑膠薄片、塑膠薄金屬箔等)或它們的組合體進行加固,以製成無紡布。
其中水刺無紡布技術是目前套用最廣泛最為成熟的無紡布技術。
1.1.5 水刺無紡布技術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水刺無紡布即採用水刺法生產的非織布。水刺法又稱水力針刺法、射流噴網法、噴射纏結法、噴水成布技術等。該技術最初是由美國杜邦、奇珂比(Chicopee)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研究發明,在1985年杜邦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實現工業化生產。隨後法、日、以及美國其它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紛紛起而研究, 由於水刺法的獨特工藝技術,它廣泛套用與醫療衛生產品和合成革基布、襯衫、家庭裝飾領域,目前已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工藝方法之一,水刺無紡布行業也被認為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也是我國紡織產業技術改造與產業升級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全球水刺法無紡布產能增長迅猛,在生產供給和市場需求兩方面的發展都十分迅速。為了滿足不斷提高的市場需求,各大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不惜花重資致力於新技術、新設備的研發和推廣,因此水刺無紡行業湧現出了一批新的技術成果,包括:間隔水刺無紡技術;紡絲成網與水刺加固的複合工藝;金屬纖維水刺加固技術;改善縱橫向強力的裝置等等。
我國水刺法無紡布起步較晚,1994年從國外引進了第一條水刺法生產線。目前,我國的水刺法無紡布還處於技術成長期,其產量約占無紡布總產量的4%。預計在今後的10年內有望將該比例提高到5%-6%。目前,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水刺法無紡布生產大國,有人預測,到2020年,我國水刺法無紡布用量將達到15萬-20萬t,占無紡布總量的10%-15% 發展趨勢十分強勁。但是,也有一些專家指出,我國水刺法無紡布生產由於引進設備投資巨大、生產成本難於降低、資金投入回報率低,並存在著技術軟體、售後服務跟不上需求等弊病,在某種程度上制約了這一行業的發展。本項目採用水刺技術生產環保型全棉無紡布符合國家紡織產業升級的政策與方針,可促進國家紡織產業振興規劃目標早日實現。全國第一家也是目前全國唯一的年產5000噸環保型全棉水刺無紡布項目在福爾康醫用衛材實施,在“功能性環保型全棉水刺無紡布”項目上是全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和行業領航者,福爾康醫用衛材近年來不斷利用自身多年在醫用脫脂棉生產技術上的積累,並利用多家科研及高校所提供的紡織技術支持,研發的納米銀塗層粘合技術和全棉水刺無紡布複合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研發的新型水刺面膜基布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研發的脫脂漂白新技術,縮短了傳統工藝時間三分之一,超過了目前國內同行業先進水平;利用棉短絨和精梳機落棉為全棉水刺無紡布原材料,研發了射流成網技術,生產的全棉水刺無紡布成本下降30%左右;研發的無紡布後整理加工技術,使全棉水刺無紡布成為具有阻燃、拒水、抗菌等特殊功能的新產品。這一系列的自主研發成果為全棉水刺無紡布工藝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1.1.5.1 水刺工藝技術改造
本項目將常規工藝中的脫脂和水刺工序的先後順序進行了調換,避免了以全棉為原材料時細小雜質不易除去的問題,並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潔淨度。
本項目生產工藝流程
原棉--開清棉--梳棉--交叉鋪網--多輥牽伸--水刺--脫脂漂白--烘乾--卷繞--抗菌整理--成品
常規生產工藝流程
原棉--開清棉--梳棉--交叉鋪網--多輥牽伸--脫脂漂白--水刺--烘乾--卷繞--成品
現有水刺技術的生產工藝是先將原棉脫脂、漂白,再水刺、烘乾、卷繞、製得成品。也就是將所有雜物、雜質一起漂白,這種堆漂工藝特點是能源和材料浪費大,成本極高;另外作為醫用敷料最重要的是衛生、不含雜質,而這種先脫脂漂白棉花,後面進行清花、鋪網、水刺的過程又將棉花進行了一次污染。
環保型全棉無紡布,環保、清潔、抗菌是其主要的特徵,本項目採用非漂白優質原棉為原材料,通過“原棉--開清棉--梳棉--交叉鋪網--多輥牽伸--水刺--脫脂漂白--烘乾--卷繞--抗菌整理--成品”的生產工藝製成。水刺工序前使用的原棉是未經脫脂和漂白的純天然棉花,可先將棉網中的細小雜質除去,然後再脫脂,首先避免了細小雜質被吸附而不易除去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了產品的潔淨度,降低了產品因含雜質而報廢或返工的幾率,同時減小了漂白時的能源和材料消耗,降低成本,減輕環境負擔。
發布
(2012年5月8號)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發布了《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綱要》提出到2020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紡織品服裝價值量年均增長7%左右,纖維製品出口總額達4000億美元,建成能夠滿足國內消費需求、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的現代紡織產業體系。
《綱要》還指出,將努力在2020年實現紡織科技強國、品牌強國、可持續發展強國、人才強國等四大戰略目標,形成現代紡織產業體系的核心競爭力。同時,要基本建立低碳、綠色和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十二五”末,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十三五”期間各項節能減排的指標要進一步降低,初步建立紡織纖維循環再利用體系,再利用紡織纖維總量達到1200萬噸左右,提高再利用纖維的附加值
新華網報導
(2012年)新華網北京5月8日電(記者張辛欣)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8日討論通過《建設紡織強國綱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比2010年增加2倍以上,出口紡織品服裝價值量年均增長7%左右,纖維製品出口總額達4000億美元。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紡織服裝的需求也越來越高。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支出1674.7元,比2010年提高15.95%;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支出比2010年提高29.5%。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預計,2011-2020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衣著支出平均增長率為12.5%左右,農村居民人均衣著支出增長率為15%左右。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名譽會長杜鈺洲說,這些數據既說明了人們對纖維製品使用數量不斷增長,又反映了對衣著品質和審美時尚的更高追求。這些都促使紡織行業加速轉型,整合國際資源,增加科技和品牌附加值,向產業鏈高端邁進。
為此,中紡聯提出,2011-2020年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2.5%。出口紡織品服裝價值量年均增長7%左右,其中“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7.5%,“十三五”期間年均增長6%。
杜鈺洲說,向產業鏈高端邁進,主要體現在創新能力的提升。目前中國紡織行業的創新能力還不強,技術進步的路徑基本處於技術追趕型、技術引進型,儘管有不少企業採用了一流的裝備技術,但產品的創新價值並不高。
中紡聯表示,將運用先進技術改造傳統紡織工業,擴大新產品的設計及研發生產在產業規模中的比重,同時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2020年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投入強度達到1.5%以上。
在品牌價值上,知名品牌企業集中度大幅提高,到2020年,領軍品牌企業銷售收入占規模以上企業銷售收入的30%以上,利潤總額占50%以上,同時加大自主品牌出口比重。
此外,還將基本建立低碳、綠色和循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實現到“十二五”末,單位工業增加值能源消耗比2010年降低20%,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降低30%,主要污染物排放下降10%。“十三五”期間初步建立紡織纖維循環再利用體系,再利用紡織纖維額總量約達12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