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電影

全景電影,也稱“西尼拉瑪”。寬銀幕電影的一種。拍攝時由三台聯接在一起的攝影機,在三條35毫米的膠片上分別攝取寬幅畫面的三分之一,放映時使用三台同步運轉的放映機,將各占畫面三分之一的三條影片同時投映於銀幕,併合成整幅畫面。全景電影放映在寬闊的弧形銀幕上,提供觀眾以146度的水平視野,並配有多路立體聲還音裝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景電影
  • 又名:西尼拉瑪
  • 觀賞 角度:146度
  • 電影形式:變形法寬銀幕電影
簡介,發明史,特點,首部影片,

簡介

全景電影又叫西尼拉瑪電影,是一種景象範圍較變形法寬銀幕電影更為廣闊的一種電影形式。
全景電影是用3台攝影機共同拍攝,放映時同時用3台放映機連鎖放映,分別放映1/3的畫面,接合成一幅全景畫面投放在寬闊的弧形銀幕上,它的水平視角可達146°,觀眾在觀看時有一種寬廣的,逼真的感覺。
全景電影全景電影
全景電影院不同於一般影院,這是全景電影的特點決定的。全景電影在放映時,觀眾視野很寬,達146度,約一個半圓的5/6。

發明史

全景電影是40年代末發明的,發明者是費雷德·瓦勒。當時,他向各大製片公司示範了這種系統,各公司的負責人肯定了這一系統和費雷德·瓦勒的做法,但一致反映這一系統在影院中普遍採用是不切實際的。在挫折面前,瓦勒沒有退卻,他繼續研究,並聘請了錄音工程師哈札·里夫斯設計一種與畫面相稱的聲音還音系統。
里夫斯設計了一種用一條35毫米全塗磁錄音和膠片,放映時與三條畫面連鎖。這種聲帶片有6路聲道。5路信號輸向銀幕後面的5組揚聲器,另1路輸入觀眾廳內的環境聲揚聲器,使西尼拉瑪電影得到了很大的改進
1950年,伊思·曼彩色影片問世。彩色影片的產生給瓦勒帶來了活力,給西尼拉瑪增色不少。
前蘇聯的列寧格勒電影院,為了放好全景電影,曾在該影院就地設計了專用放映鏡頭,中間放映機鏡頭的焦距為110毫米,兩邊放映機鏡頭焦距為80毫米。

特點

全景電影是用三部機器同時自三個點來放映的,影院整個前牆布置了寬大的銀幕,觀眾廳的四周布置了還音設備。三台放映機連續放映,並和一台還音設備共用一個操縱台來操縱,放映效果很好。

首部影片

1952年9月30日,第一部西尼拉瑪電影《這是西尼拉瑪》在紐約百老匯劇院首次公開上映。影片一開始選
用了幾個在西尼拉瑪出現以前的簡單鏡頭,然後轉瞬之間,銀幕畫面一下子擴展到了最大尺寸(65×25英尺),相當於普通銀幕的幾倍,觀眾隨著銀幕上的空中飛車鏡頭做了一次驚險的滑行,使人產生一種空前驚心動魄的感覺,於是西尼拉瑪一舉成功。很快,許多影院購買了西尼拉瑪設備,開始放映西尼拉瑪電影。美國科幻影片《阿凡達》風靡全球,其運用的全息技術再次被人們熱議,業內人士表示,全息技術已經成熟,甚至全息影像感知技術都已開發出來,但要投入到電影的實際製作中卻絕非易事,其中成本和市場是最主要的問題。在《阿凡達》出現之前幾十年,3D立體影像技術就已存在,全景式電影同樣需要一個過程。
全景電影全景電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