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息角度線
- 劃分:上升、下降與橫向整理角度線
- 目的:尋找出未來恰當的賣點與買點
- 判斷方式:波動率
定義,分析,
定義
一般來說,全息角度線可分為上升角度線,下降角度線與橫向整理角度線。
股價在單方向運動時候時,除了左邊某一價波動的低點畫全息角度線外,也應在左邊某一股價波動的高點畫一全息角度線,於是股價便在這兩條直線內上下波動,這就是上升角度線軌道。股價在下跌行情時,除了在左邊某一天股價波動的高點畫一全息角度線外外,也要在左邊股價波動的低點畫全息角度線,股價在這兩條直線內上下波動,這就是下跌角度線通道。
分析
上升角度線分析
(1)買賣點分析:
在股價上升趨勢中,當股價下跌而觸及期價上升全息角度線,便是絕佳的買點(買進信號),投資者可酌量買進股票。 當股價上升而觸及股價上升趨勢線之而量比沒有放大,股價回落,便是股票絕佳之賣點(拋空信號)。 全息角度線波段幅度依據艾略特波段分析認為:角度線操作分三波段,每一波段上升幅度皆同,投資者可以等幅測量,比如第一波由21.00元上升至 22.00元,拉回21.50元,第二波由21.50元上升至22.50元,拉回22.00元,第三波可上升至23.00元左右。 (2)行情分析:一輪行情主要由原始、次級或短期波動所組成,股價一波比一波高,每兩個底部低點全息角度線重疊 ,一般而言,原始趨勢線較為平緩,歷經時間較長,而次級或短期趨勢線較為陡峭,其歷經時間有時甚短。
原始全息角度線:一般市場之原始角度線的建立往往歷經相當長時間(短則一二月長則一二年)的波動,其角度較小,約為30度。 短期全息角度線:指市場之各次級滾動,以各波之底部低點為基準點延伸,其經歷之時間較短,一般為數周,這波動所建立,其角度較陡,約為45度角,有時甚至在60度角以上(尤其在市場初期最易出現)。 全息角度線之支撐與壓力:在股價上升趨勢中,遇到以往密集成交區或其他阻力位,在某個股價價位上,賣壓很大,足以阻止股價上升,或進行使止升走勢的期價反轉下跌。 整理趨勢線分析
矩形整理在期貨市場亦稱為箱形整理。股價在某一價格區上下移動,移動之軌道由兩條平行於橫軸之平行線所界定,其形狀就像幾何圖形的矩形或長方形,矩形整理亦稱為箱形整理。箱形整理形態通常出現在股價上升走勢或下跌走勢之初期或中期,若箱形出現在股價上升走勢或下跌走勢之末期,往往形成反轉形態,而非整理形態。
(1)箱形整理形態一般在期價上升波完成或下跌波完成之後出現;
下降角度線分析
原始下跌全息角度線:一般空頭市場之原始下跌趨勢線經歷之時間較原始上升趨勢線為短,約為(一至二個月),其下降之角度較為平緩約為30度角。 短期下跌趨勢線:指空頭市場之次級波動,以各反彈頂點為基準點向下延伸,其經歷之時間甚短,一般為數日或數周之波動所建立,其下降之角度約為60度角左右。股價下跌,遠離期價下降趨勢線,負乖離太大,30日乖離率這-15-30時,股價會反彈。 (2)空頭行情時,一般下降波段分為三波段,完成後方有二波段之反彈行情。在多頭市場時,下降一般為二波段之行情。
中心全息角度線分析
(2)中心趨勢線有三種:
A.上升中心線。股價可以是從低檔上揚,先將上升中心線當作是壓力線,在一次或多次上沖後,終於突破上升中心線而上揚,在股價上揚後,仍有一次或多次拉回的走勢,中心線此時由壓力線轉為支撐線。股價也可能是從高檔下跌,在下跌過程中,一次或多次因上升中心線的支撐而反彈,但最後跌破中心線,在跌破中心線後,股價向中心線拉回,但反彈至中心線後,而臨壓力再下跌。
C.水平中心線,股價呈現箱形的上下整理,其中心線往往是水平線,股價可能在中心線下波動,然後突過中心線之上,或稱在中心線之上波動,然後跌破中心線而下。
(3)中心角度線的使用要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