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軍事總動員

毛澤東人民戰爭思想的重要觀點,毛澤東起草的《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的要點之一。目的在於動員全國的武裝力量,變國內革命戰爭為民族革命戰爭,開展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抗日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軍事總動員
  • 外文名:general mobilization of the whole nation’s military strength
  • 所屬學科:軍事
  • 提出者:毛澤東
  • 所屬分支:軍事思想
20世紀30年代初期,東北全境和熱河(今分屬遼寧、河北、內蒙古)淪陷後,日本逼迫國民黨政府簽訂了《塘沽協定》和《何梅協定》,中華民族陷入危急關頭。1935年11月,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救國宣言》中提出,只有全國海陸空軍與全國人民總動員,開展神聖的反日的民族革命戰爭,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才能最後獲得解放。中國共產黨的這一宣言,最早提出了全國軍事總動員的要求。1937年7月,日本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在總結過去經驗的基礎上,毛澤東針對國民黨政府推行的片面抗戰路線,提出要進行“全面的民族抗戰”,起草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國十大綱領》,提出全國軍事總動員、全國人民總動員、改革政治機構等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號召動員全國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其中,全國軍事總動員的主要內容包括:“動員全國海陸空軍,實行全國抗戰;反對單純防禦的消極作戰方針,採取獨立自主的積極作戰方針;建立經常的國防會議,討論與決定國防計畫與作戰方針;武裝人民,發展抗日的游擊戰爭,配合主力軍作戰;改革軍隊的政治工作,使指揮員與戰鬥員團結一致;軍隊與人民團結一致,發揚軍隊的積極性;援助東北抗日聯軍,破壞敵人的後方;實現一切抗戰軍隊的平等待遇;建立全國各地軍區,動員全民族參戰,以便從僱傭兵役制轉變為義務兵役制。”(《毛澤東選集》第2卷,第354~355頁)毛澤東還指出了實行全國軍事總動員的具體措施:將二百幾十萬常備軍的主力立即開到國防線上去;召集國防會議,決定戰略方針,統一戰鬥意志;確定游擊戰爭擔負戰略任務的一個方面,使游擊戰爭和正規戰爭配合起來;動員一定數量的後備軍,給以訓練,準備上前線;對軍隊的裝備和給養給以合理的補充,等等。毛澤東主張通過全國軍事總動員,實行全面抗戰,達到保衛祖國的目的。
毛澤東關於實行全國軍事總動員的思想,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主張與國民黨的片面抗戰主張之間的原則區別,是指導抗日戰爭的正確路線,得到了全國各界人民的擁護,對於推動全民族抗戰發揮了重要作用,對於在現代化條件下進行人民戰爭,依然有著積極的指導意義。
發布者: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