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 : 1979》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編輯組。
基本介紹
- 書名: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 : 1979
- 作者:《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編輯組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82年12月
- 書號:130312096
《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 : 1979》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編輯組。
《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 : 1979》是198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文集編輯組。內容簡介本文集以1979年全國空間物理學術會議上交流的學術論文為基礎選編而成,共包括35篇論文,分別涉及高...
截至2020年5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包括12個專業委員會;截至2022年4月,中國空間科學學會設7個工作委員會。發展歷史 籌建工作 1978年11月13日,呂保維、何澤慧、肖佐和王傳善等38人在中國科學院力學所集會,共同倡議建立中國空間科學學會。1979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空間物理學術會議上,有53名同志簽名倡議建立中國空間科學...
開展了空間電漿物理和磁場重聯的數值研究。科研成果獎勵 199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學術論著 截至2016年,王水已發表論文160餘篇。學術交流 自1979年以來,王水多次應邀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和赴國外開展合作研究。1986年到1988年期間先後擔任美國阿拉巴馬大學和阿拉斯加大學地球物理所的訪問研究教授。人才培養 截至2015...
1982年3月,陳運泰擔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至2014年)。1986年,陳運泰擔任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長(至2000年)。1991年,陳運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8年,陳運泰擔任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副主任(至2000年)。1999年,陳運泰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2001年10月,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
周國成,1938年12月30日出生於四川營山,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套用地球物理系空間物理專業。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與套用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空間物理學(地球磁層物理、空間電漿物理和太陽射電物理)理論研究工作。人物經歷 已在國內外主要的學術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參加編寫了“宇航...
25. 長春人衛站、吉林大學數學系(王仁宏執筆), 藉助人造衛星軌道的攝動反求大氣密度參數的一類方法,《空間物理文集》, 科學出版社, 1980, 137-156.26. 吳順唐、王仁宏,有理函式的一個插值問題, 高等學校計算數學學報, 2 (1981), 165-175.27. C.K. Chui, R.H.Wang, Bases of bivariate spline spaces ...
郜海陽,唐遠河,華燈鑫,曹顯剛,段曉東,賈奇傑,屈歐陽: 地基氣輝成像干涉儀的實驗室及實地測試研究, 第十四屆全國日地空間物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1.10.25.Shuiwei Wang, Yuanhe Tang, Xusan Yang, Xun Zhang, Yongkui Xu, Huanhuan Zhang,Gang Gao and Yao Liu. The Anti-Glare Detector Based on Liquid...
在1984—1994年,他完全解決了多峰連續映射在整個參數空間中周期軌道數目的計數問題。2004年,他提出了從完全基因組數據出發、不用序列聯配來構建細菌親源關係的組分矢量方法,對構建整個生命之樹作出了許多工作。學術論著 截至2018年3月,郝柏林發表文章350餘篇、出版中英文著作近20本(其中有多部著作被再版)。科研...
胡海昌(1928年4月25日—2011年2月21日),浙江杭州人,彈性力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生前是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研究員、技術顧問。胡海昌195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1956年—1965年曆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固體力學研究室主任;1965年調入中國科學院651設計院;1968年任職於國防科工委...
他召集地球物理、力學、自動化、數學、電子學、計算技術等研究所參加會議。經過認真深入的討論,於7月1日向中央專委呈送了《中國科學院關於發展我國人造衛星工作的規劃方案建議》,具體闡述了發射人造衛星在政治、國防和科學技術方面的目的和意義,建議我國十年內著重發展以軍用衛星為主的套用衛星系列,結合進行空間科學控...
商談並倡議召開全國性的有關積分方程與邊值問題學術會議,組織隊伍,開展研究.這個倡議得到了中國數學學會的大力支持.這個全國性學術會議自1979年開始已召開了六次,出了會議文集,在國內外都有好的反映.其中的第六次會議還擴大為國際性學術會議,有美國、蘇聯、德國和波蘭等國知名學者、教授前來參加會議,進行交流...
席澤宗治學態度嚴謹求實,不管在什麼環境下,都實事求是,不為尊者諱,以還歷史的本來面目為己任。他主張“百家爭鳴”和寬容精神,反對文人相輕的陋習,尊重和容納不同的學術觀點,力主創新,鼓勵後學大膽想像,勇於開拓,走自己的路。講授課程 1961年,席澤宗在石家莊河北師範大學物理系 講授《天體物理》等課程。1962...
1979年,由於在中國國防光學科研中所做的貢獻,王大珩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1985年,“現代國防試驗中的動態光學觀測及測量技術”項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王大珩是首席獲獎者。 1983年,王大珩調任中國科學院技術科學部主任,1983年至1987年兼任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技術中心主任、總工程師,參與領導中國科學院衛星工程...
24 曾世英.談談民族語地名音譯轉寫法及其表音深度.民族語文,1979(1):40—47.25 曾世英.關於運用漢語拼音字母拼寫我國地名的若干問題.第三屆全國地圖學術會議論文選集,1980:1—7.26 曾世英.中國地名拼寫法研究.北京:測繪出版社.1981.27 曾世英.中國地名的羅馬化.語文現代化,1981(5):202—212...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於西安公路學院(現長安大學)工程力學專業,畢業後獲得工學學士學位。1983年9月—1986年6月,就讀於西安冶金建築學院(現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結構工程專業,畢業後獲得工學碩士學位。1986年6月—9月,任西安冶金建築學院助教。1986年9月—1989年6月,就讀於蘭州大學力學專業,畢業後獲得...
2000年, 他和李建華研究成功2.5維SGILD電磁場的並行計算方法與軟體, 文章發表於同年的地球物理會議文集。(6) 1999年, 他和李建華研究成功“隨機整體積分局部微分(SGILD)電磁場正反演方法”文章發表於2000年的“地球物理”國際會議文集.(7)1998年申請者研究成功“隨機型整體積分和局部微分正反演計算方法"SGILD" ...
1954~1956年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進修。1956~1960年 由中國科學院派往前蘇聯科學院研究學習射電天文學。1960年 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從事射電天文學研究,任研究員。1992年11月~1993年6月 在瑞典科學院Onsala空間天文台從事合作研究。主要論著 1 日食觀測小組.1968年4月22日日食的3.2cm波段圓偏振觀測....
1985年,莊逢甘被選為第十屆國際計算流體力學會議(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merical Methods in F1uid Dynamics)主席。1987年,莊逢甘在美國航空和宇航學會(AIAA)第八屆計算流體動力學會議上作了“中國計算流體動力學”報告,向國際同行介紹中國計算流體力學的成就。1989年,莊逢甘擔任中國國際空間年籌備...
、地層古生物學及地質學家殷鴻福院士,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學 家金翔龍院士 ,國家自然災害防治研究 院徐錫偉院長等。社會任職 個人生活 家世背景 馬杏垣的父親從商,父親把馬杏垣送到一所叫自強國小的學校念書,學校的校訓是“自強不息”。這普通的格言,成為他終生恪守的 座右銘。婚姻家庭 馬杏垣的妻子是 沈荃 。人物...
2015年,莊小威領導研究團隊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單分子成像技術MERFISH(multiplexed error-robust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該技術可以在單細胞水平上實現空間分辨的高度多重化RNA分析,打破了目前的技術限制。莊小威帶領研究團隊發展超解析度顯微鏡技術,識別個體病毒粒子進入細胞的機理,並用單分子技術從本質...
學習培訓:2006. 05.02 – 05.19參加了國際理論物理研究中心在義大利Trieste舉辦的國際空間天氣夏季培訓班。工作經歷 2007. 01 – 2007. 03和2007. 10 – 2008. 01中國北極黃河站,觀測科學家 2008. 11 – 2010. 01英國盧瑟福阿普爾頓實驗室,博士後 2010. 03 –2013.08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大氣與空間物理學...
李崇銀,1940年4月15日出生於四川達縣,氣象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 ,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教授、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 究員。李崇銀於1963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套用地球物理系;1984年—1995年任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大氣環流與地球流體力學研究室主任;1985年—1993年任大氣...
丁儆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在提高我國兵器科學技術水平,推進爆炸理論及套用學科的發展、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和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人物貢獻 開拓新領域研究 開拓我國爆炸理論及套用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工作 爆炸是宇宙空間普遍存在的現象,深入研究爆炸的力學、物理和化學現象,掌握其發生、發展和對外界作用的...
1979年11月在濟南召開的“第二次全國泛函分析學術交流會”上,曾遠榮發表了題為《泛函分析的作用和趨勢》的報告。首次提出了“泛函式學”作為一門新的數學分支。這裡重要的是:它並非幾種項目的“混合”,而是一個由各門學科融合而成的有機整體。例如,報告中特彆強調無窮維空間(尤其是不可分空間)中的代數拓樸、...
同年7月,王之卓為陳軍《Voronoi動態空間數據模型》一書作序。 2002年5月18日,王之卓逝世 [15]。 ...加入美國攝影測量學會和美國地球物理學會,交納會費換取該會雜誌、參加學術報告會等;回國後沒交會費自然...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18] 1978年11月 中國測繪學會第二屆副理事長 1979年1月...
李春昱.從地質構造探討地震預測[J].地球物理學報,1978(01):69-77.[5]李春昱.經濟體制改革時期地質工作如何面向經濟建設[J].地質通報,2004,23(9):827-827.[6]李 春昱,王荃,劉雪亞,等.亞洲大地構造的演化[C]//中國地質科學院文集(10).1984.[7]李春昱.中國板塊構造的輪廓[C]//中國地質...
3 黃有德,李綏遠.全國鐵礦會議文集·中國東部地區矽卡岩鐵礦成礦控制及富集條件.1979 4 程先耀,黃有德.國際錫礦會議文集·論錫的原始富集.地質與勘探,1984 (6):29~35 5 黃有德,蔡宏淵,盧建春.IGCP一220第四次國際錫礦會議文集.論錫的成礦作用及礦床組合.1987 6 黃有德.大膽探索,聯合攻關,錫礦研究取得重...
1979年,閔桂榮率領空間熱物理代表團赴美參加美國宇航學會熱物理年會,這是中國航天科技工作者首次在國際會議上進行高水平的航天學術報告。1985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航空航天工業部任命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至1985年1月)。1986年,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87年7月,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邀請全國科技界各...
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陳紹澧預見到我國空間技術發展對潤滑材料的新要求,率先在蘭州化物所組織固體潤滑材料研究,親任固體潤滑研究室主任。1962年10月,由他倡議並組織在蘭州召開了我國第一次全國摩擦磨損與潤滑研究工作報告會,全國近70個研究單位和大專院校200位專業工程技術人員參加了會議,這次會議對我國摩擦磨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