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含樞

朱含樞,射電天文學家,我國射電天文學最早研究者和學科開創人之一。發現類星體核心存在螺旋型磁場和非軸向噴流;提出活動星系核一種新模型;發現活動星系核中存在磁場發射現象,推進了對活動星系核的認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朱含樞
  • 外文名:Zhu Hanshu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933年10月
  • 職業:射電天文學家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簡介

浙江青田人。畢業於浙江大學機電系,進修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1956年留蘇研究學習射電天文學。現任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是國際天文學會會員,中國天文學會會員,中國電子學會高級會員。他是我國射電天文學的最早研究者和學科開創人。留蘇期間,合作發起籌措了1958年中國海南島日環食射電天文多波段聯合觀測(由紫台牽頭,兩國科學院、高教部主持),研究了日面局部活動區的偏振輻射,將射電望遠鏡技術和微波遙感技術引入國內,推動了我國射電天文學開局和迅速組建射電天文隊伍,起始研究射電望遠鏡和太陽射電。回國後負責研製成可在日面射電輻射背景中檢出黑子微弱偏振輻射的偏振射電望遠鏡,並在射電日食觀測中分解了日面局部活動區的雙核結構,獲得了較國外同期為優的進展。此項工作及參予研製的CM波段射電望遠鏡均獲1978年中科院重大成果獎。80年代後從事宇宙射電源偏振波及VLBI天體物理學研究,主要貢獻有:1.解決了射電天文學中的贗偏振理論,即射電源非偏振背景輻射如何轉生贗偏振的物理過程的難題,開拓了非常短波長上偏振觀測的可能,受到國外同行的相當重視和好評;2.首次在類星體3C147核心區發現不同於尋常的三噴流結構含主噴流,迄今未知的側向(非軸向)噴流和反常的、遠長於主噴流的反向噴流。有關新現象與迄今天體物理學研究認知的活動星系核(AGN)模型(含黑洞,吸積盤,正反對稱雙噴流,即Rees模型)及相對論性射束模型均相矛盾,因而對研究認識AGN極為重要,並揭示了AGN中存在另一種前所未知的非軸向噴射機制;3. 提出了AGN吸積盤冕物質發射和內稟非對稱噴流模型(CME With lntrinsically Asymmetric Jets Model)可解釋AGN的多種形態和前此不能解釋的現象;4. 首次發現著名劇變天體BL Lac AO 0235+164中存在過去未知的噴流方位角的快速劇變。使用了所提出的CME模型使該天體諸種長期爭論的令人困惑的劇變得到了很好的解釋;5.首次發現吸積盤冕物質發射(Accretion Disc Coronal Mass Ejection,CME)和大尺度的磁場發射;6.首次發現AGN核心處存在螺旋型磁場和確證AGN中正、反噴流的內稟非對稱性,從而使長期以來關於噴流究竟是否原本對稱的爭論得以澄清。這些新發現改進了現有對活動星系核的認識,受到國外同行的十分重視和相當好評。與多國科學家進行合作研究,曾赴瑞典執行兩國科學院關於VLBI 天體物理學的合作研究任務,多次參加重要國際學術會議,發表有影響的論文,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較多論文。被編入《2000 OUTSTANDING PEOPLE OF THE 20TH CENTURY》;《2000 OUTSTANDING SCIENTISTS OF THE 20TH CENTURY》;《THE FIRST FIVE HUNDRED》;《FIVE HUNDRED LEADERS OF INFLUENCE》;《LEADING INTELLECTUALS OF THE WORLD》;《1000 LEADERS OF WORLD INFLUENCE HALL OF FAME》等書,並獲相應的傑出成就獎、金獎,及獲『TWENTIETH CENTURY ACHIEVEMENT AWARD』成就獎;『2000 MILLENNIUM MEDAL OF HONOR』金獎;『COMMEMORATIVE MEDAL OF HONOR』金獎;『2000 GOLD RECORD OF ACHIEVEMENT AWARD』金獎;『THESIS GOLD OF WORLD ACADEMIC CONTRIBUTION PRIZE』金獎;和『OUTSTANDING MAN OF THE 20TH CENTURY』稱號。1982年在Seventh lnternational Nathiagali Summer College on Physics and Contemporary Needs獲講學金牌。另1995年獲《河外低頻變源(LFV )的視超光速運動和結構變化的VLBI研究》課題中科院自然科學二等獎。代表作有《CME and Ejecti on of Large Scale Magnetic Fields Helical Magnetic Fields,and Intrinsically Asymmetric Jets- New Findings in AGN》;《VLBI Observations of the Puzzling BL Lacertae Object 0235+164》;《AO 0235+164-A‘Heretic’BL Lac》等。
朱含樞朱含樞

人物生平

朱含樞,1933年10月12日生於浙江省青田縣,父母親都是醫生,他們是朱含樞成長過程中影響最深的第一任老師。父親朱國基是窮塾師的兒子,因目睹軍閥混戰,吏場腐敗,遂捨棄投考士官軍校的仕途機會,毅然選擇了以醫學濟世的人生道路。朱含樞少時嘗聞父親鏟完麥田,千里負笈省城求學,嚴冬以書壓被禦寒,或竟擁被坐眠的困苦情況,以及歷經千難萬苦、半工半讀,終至浙江醫科大學畢業的歷程,深受震撼和教育。後日本南侵,父親讓妻兒避難鄉間,自己則從青田醫院院長任上奔赴國難,往任戰時救護總隊外科主任。迨日本侵略軍悍然發動細菌戰,浙東一帶鼠疫橫行,父親又受命於危難之時,負責臨時省城一帶的鼠疫防治工作,秉著他“苦幹、實幹、硬幹(冒著生命危險和創造條件乾)”的精神,出生入死,日夜奮戰在第一線指揮戰鬥,終將猖獗一時的瘟疫撲滅。父親一生建多所公立醫院治癒許多垂死重傷疑難病人,匾額與病家的鞭炮鑼鼓常有所聞。母親攜子避難,仍為人治病。一次暴風雨中,她從一座十數米高的石拱橋上跌落山澗,被山洪沖走數十米,幸被颳倒的大樹攔住,得以攀援登岸,已是周身受傷,但仍踉蹌支撐詣病家接生,而自己則因受傷和風寒臥病數月。父母親那種求知好學、敬業、創業、艱苦奮鬥、服務、奉獻社會的精神對朱含樞後來的科學研究和終身的工作都是一種不竭的激勵和鞭策。另一種不竭的精神力量則來自抗戰時期所經受的顛沛流離生活和後來所認知的近百年來中國所忍受的屈辱和深重的民族災難,從而激發出來的要富國強兵和必須報效祖國的思想。

技術成就

朱含樞最初對離開原先所學專業有所不捨,希望能回到原專業方面工作。後中科院電機學研究所來人替換,但紫金山天文台台長張鈺哲未能同意,後經孫克定副台長暨其他領導以紫台之需要和青年可塑性較大相勸導,復蒙張台長遇之以器重、啟迪和教導,朱含樞遂應允留下,許紫台以驅馳。漸之,朱認識到射電天文學乃是以近代無線電電子學成就為基礎,以研究宇宙中於光學上不可見之電漿內物理過程的新興交叉學科,它將兩個饒有興趣和極富前景的領域糅合在一起,極具吸引力,且較原先專業更為寬廣,亦更貼近於自然,遂幡然歸心,皈依於天文學。
朱含樞最初參加的天文工作是紫金山天文台60cm反光望遠鏡的恢復工作。要修復這樣的望遠鏡在當時是天文界的一件大事、難事。中國科學院在當時國家經濟並不寬裕的情況下專門從民主德國請來專家組(含電氣工程師,光學、機械技師共3人)。紫台在台長領導下也成立相應的3人小組,整個工作在1953年第4季度開始,歷半年而完成。恢復後的該望遠鏡成為我國天文界的觀測主設備。
嗣後承擔的工作是為60cm望遠鏡研製配用的光電測定星光的設備,該項工作系張鈺哲台長提出,物理研究所陳芳允研究員指導,由朱含樞在物理研究所研製完成,其所設計可觀測到的極限星等為12等星,帶有一定的探索和開創性(在國內並無先例)。配用於望遠鏡後成功地觀測到了食變星御夫座WW的正弦型光變曲線。這是我國天文界第一次星光光電觀測,也是在張台長指導下朱含樞完成的第二項天文工作。
1954年朱含樞受紫台張鈺哲台長指派到中科院近代理物研究所進修及工作,師從無線電物理學家陳芳允研究員。張鈺哲並寫信將朱含樞介紹給他的摯友周培源教授。到物理所進修主要是為開展射電天文學研究工作作準備,同時也參加物理所的無線電物理研究工作。20世紀50年代初,近代物理研究所是我國各近代學科的搖籃和基地,這裡匯集了眾多的各學科第一代精英。在這裡有機會與各方面的青年科技工作者朝夕相處,與老科學家接觸,聆聽教誨,並參加各種學術活動及講習班,受到很大的得益和啟迪,這是朱含樞的第一次視野開拓,也是在物理所第一次接觸到自然辯證法。
1956年朱含樞受派作為中科院第一批留蘇研究生赴前蘇聯研究學習射電天文學。1956年8月下旬抵達列寧格勒(現為聖彼得堡)的前蘇聯科學院中央天文台(即普爾珂沃總天文台)為射電天文學研究生。
由於在物理所的工作和學習,來蘇以後很順利地接上了在前蘇聯的研究生論文工作和各項學習,並與蘇方同事打成一片。除了論文工作,即偏振射電望遠鏡的研製和太陽射電偏振輻射的觀測與研究課題以外,他還著意留心和學習,吸取其他研究室組和實驗室工作的經驗,包括宇宙射電方面研究的經驗,為日後在國內開展射電天文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簡歷

1933年10月12日 出生於浙江省青田縣。
1950~1953年 在浙江大學學習。
1953~1954年 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工作。
1954~1956年 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進修。
1956~1960年 由中國科學院派往前蘇聯科學院研究學習射電天文學。
1960年 在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從事射電天文學研究,任研究員。
1992年11月~1993年6月 在瑞典科學院Onsala空間天文台從事合作研究。

主要論著

1 日食觀測小組.1968年4月22日日食的3.2cm波段圓偏振觀測.天文學報,1974,15(2):123
2 朱含樞,徐之材,朱祖彥,等.太陽射電波流量之絕對定標問題及射電天文削後波瓣拋物面天頂輻射絕對定標方法.科研工作報導(紫台台刊)1976(9):63
3朱含樞.射電天文學.自然雜誌年鑑.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2):63
4 朱含樞.射電天文學新近的主要進展.全國射電天文學術工作討論會論文專集(北京天文台台刊,副刊),1981(1):62
5朱含樞.射電天文偏振問題.全國射電天文學術工作討論會論文專集(北京天文台台刊,副刊),1981(1):746朱含樞.射電天文絕對定標問題.全國射電天文學術工作討論會論文專集(北京天文台台刊,副刊),1981(1):74
7朱含樞.射電點源與展延射電源強度背景輻射的贗偏振轉化過程研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五十周年(台慶專集)
8朱含樞.超光速緻密射電源.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五十周年(台慶專集)。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1985,南京
9朱含樞.超光速緻密射電源—新近之觀測與其物理涵義.全國射電文學學術會議論文集(北京天文台刊,副刊),1984.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