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樅陽腔吹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2021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全國樅陽腔吹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 作者:王馗
- 出版社:學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07762358
《全國樅陽腔吹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2021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全國樅陽腔吹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是2021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樅陽腔因樅陽縣而得名,是明末清初興起於安徽樅陽、石牌、安慶一帶的地方聲腔,又有石牌調、吹腔、安慶梆子、蘆花梆子、吹撥腔等諸多稱謂,在部分劇目中,...
吹腔 吹腔又稱樅陽腔、蘆花梆子等。明末清初從江西弋陽腔發展而來的四平腔,受崑腔影響,在安徽樅陽一帶形成,為徽劇主要腔調之一。京劇 一些學者認為,以西皮為特徵的“襄陽腔”形成後,不僅促成了漢劇、京劇的形成和發展,對其他地方劇種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作為襄陽腔主要聲腔的“西皮”是怎樣形成的呢?《辭海》...
吹腔是一種傳統戲曲腔調。徽劇主要聲腔之一,明末清初徽調的早期聲腔崑腔、弋陽腔受西秦腔影響,在樅陽(古桐城縣下轄鎮,今樅陽縣下轄鎮)、石牌 (今懷寧縣下轄鎮)一帶形成新的腔調故名“樅陽腔”、“石牌腔”及“安慶梆子”、“蘆花梆子”。簡介 初是曲牌體的長短句,後逐漸發展為接近板腔的七字句,十字句...
該文說,明代的西秦腔“大約在萬曆年間就從北方傳到江南的揚州一帶”,不久就在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等地流傳開來,產生許多不同的腔調,如,江蘇揚州梆子、安徽樅陽腔、江西宜黃腔、浙江紹興亂彈、廣東西秦戲的正線曲等,它們的基本曲調都是由吹腔和二凡構成,考出:上述這些地區“明代由北方傳來的西秦腔,是...
石牌腔,來自安徽。《秦雲擷英小譜》云:“弦索流於北部,安微人歌為樅陽腔(今名石牌腔,俗名吹腔);陝西人歌之為秦腔。”石牌與秦腔同出一源,統名亂彈。“亂彈誰道不邀名,石牌串法雜秦聲。”楚腔,起源於湖北之襄陽,初名“襄陽腔”,流入漢口稱“陝西皮”,漢劇正名為“西皮”,清道光間傳入贛東北。...
《談吹腔在京劇中的傳承》中國戲曲樅陽腔“吹腔”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21.4 出版作品 《京劇表演入門教程》孫惠柱、趙群、徐佳麗、吳汶聰合著,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5 《京劇旦角流派研究》趙群主編 上海書店出版社 2016 《秋聲心語-張派藝術傳習錄》趙群編著 上海音像出版社 2017 《奼紫嫣紅(京劇)》CD 趙群演唱專輯...
即“吹腔”。徽劇主要聲腔之一。明末清初徽調的早期聲腔昆弋腔受了西秦腔的影響,大樅陽(桐城所屬的鎮)、石牌一帶形成的一種新腔。最初是曲牌體,後來逐漸發展為七字句、十字句,用笛子伴奏,有正板、頓腳板、導板、疊板等板別。徽劇《奇雙會》、《巧姻緣》等都唱吹腔。京劇、婺劇、贛劇、湘劇等許多劇種都...
吹腔 戲曲腔調,徽劇主要聲腔之一,明末清初微調的早期聲腔崑腔、弋陽腔受西秦腔影響,在樅陽石牌一帶形成新的腔調,故名“樅陽腔”、“石牌腔”及“安慶梆子”、“蘆花梆子”。唱腔 桂劇用桂林方言演唱,聲調優美,抑揚有致。表演質樸細膩,唱腔委婉動人。伴奏 桂劇的伴奏樂隊亦與其他皮黃系統的劇種一樣分為文場、...
王岩,文學博士,現為國家圖書館副研究館員,中國戲曲學會樅陽腔(吹腔)研究分會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清代宮廷戲曲文學研究。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主持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國家圖書館藏清宮戲曲文獻研究”。圖書目錄 序言(李玫)緒論 上編 清代宮廷地方聲腔演出分期研究 章 弋陽腔變腔演出史 ...
昆弋腔“滾唱”部分的曲調,幾經變化,發展為後來的“亂彈三五七”和“吹腔”,它們成了清中葉以來新興戲曲聲腔的組成部分。綜觀上述情況,可以看出:①由明至清,革新後的崑山腔在各地流布,衍變為地方崑腔;弋陽腔在各地流布,衍變為弋陽諸腔及各地高腔,各自從一種地方聲腔,發展成為獨立的聲腔系統。②崑山腔、...
淵自於徽調中的吹腔。於明末清初時,由弋陽腔演變成四平腔,後又受崑山腔影響而成。舊名樅陽腔、石牌調、安慶梆子、蘆花梆子。其結構最初為聯曲體,後受青陽腔滾調影響,發展為接近板腔體的七、十字句的形式。吹腔仍保留著歷史上用笛伴奏的傳統,板式以一板三眼為主,但有一種被稱為“批”的腔調,是一板...
明末清初,亂彈聲腔傳入安徽,與地方聲腔及民間音樂結合,在安慶府的石牌、樅陽、桐城等地形成撥子。乾隆年間,撥子與四平腔脫胎而來的吹腔逐漸融合,形成二簧腔。二簧腔又與湖北西皮形成皮簧合奏,奠定了徽劇的基礎。清初,徽劇盛行於安徽及江浙一帶,在南方流布甚廣;清中期,風靡全國。清乾隆年間,"三慶"、"春台"...
據有關文獻記載,康熙至乾隆期間除昆、弋諸腔戲繼續流行外,已有下列新興地方戲曲出現:即梆子腔(包括弋陽梆子、安慶梆子、隴西梆子等)、亂彈腔(包括揚州亂彈和山西平陽、四川等地的亂彈)、秦腔、西秦腔(一名琴腔、或甘肅調)、西腔、西調、隴州調、并州腔、襄陽腔(一名湖廣腔)、楚腔、吹腔(一名樅陽腔、...
東、西兩路亂彈唱腔均以板腔體的亂彈腔為主。板式主要有二鼓頭、慢亂彈、流水板、一鼓頭等,崑腔、吹腔、羅羅和雜腔小調只用於少數特定劇目中。威縣亂彈的唱腔為以五聲音階為主的七聲音階。唱腔特點字多腔少,高亢粗獷,老藝人有“先擺字,後行腔”之說,擺字用真氣,行腔多上行,用假聲翻高,曲調較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