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豐村,又稱窖內新寨,隸屬廣東省普寧市梅塘鎮轄下行政村,位於市區流沙西北11.5公里處,有人口約3500,村民多出外經商務工,部分留守以農林為業。明嘉靖年間(1522-1566),李氏一支從潮陽縣龍門遷來,初建村於崎溝,名崎溝李,接而再移居窖內,時窖內有黃、洪、謝、袁等姓聚居,後他姓相繼遷走,遂為李氏一姓村。古時,因寨處地東、西、北三面環水,南面是樹林,只有十彎八曲的小道連通內外,故名氵窖內。1962年,窖內析分為內光、內豐、內聯,內豐屬新寨,故又稱窖內老寨。現村由後寮、宅頭園、園美、前埕、新寨園、鳳園埔、新置寨、梅地、柚園、學校後等自然村角落組成。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現代興建有多處鋼筋水泥樓房。有耕地約900畝,山地800畝,農業主種水稻、蔬菜、甘薯等作物。有食品、塑膠、產品包裝、彩條布製品、鋼鐵加工等企業十多家。有國小1所。屬革命老區。梅塘-棉湖公路在村東側南北貫穿。
內豐村位於梅塘鎮西北部,東鄰橋光村,北鄰溪南村,南鄰內光村,西接內聯村。全村總面積1100多畝,總人口3300多人,650多戶,下轄8個村民小組,交通便捷,梅棉公路從村東通過,汕揭高速公路梅塘互通將擬建於轄區內。轄區內形成了食品加工業、塑膠加工業、產品包裝業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內豐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普寧市梅塘鎮
- 電話區號:0663
- 地理位置:廣東省東部普寧市梅塘鎮
- 人口:3300
- 火車站:普寧站
- 車牌代碼:粵V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發展重點,地圖信息,
村情概況
廣東省揭陽市普寧市梅塘鎮內豐村
村國小、敬老院各1所,有三山國王廟等歷史文物,民風淳樸、治安穩定,村民安居樂業。
內豐村,又稱窖內新寨,隸屬廣東省普寧市梅塘鎮轄下行政村,位於市區流沙西北11.5公里處,有人口約3500,村民多出外經商務工,部分留守以農林為業。明嘉靖年間(1522-1566),李氏一支從潮陽縣龍門遷來,初建村於崎溝,名崎溝李,接而再移居窖內,時窖內有黃、洪、謝、袁等姓聚居,後他姓相繼遷走,遂為李氏一姓村。古時,因寨處地東、西、北三面環水,南面是樹林,只有十彎八曲的小道連通內外,故名氵窖內。1962年,窖內析分為內光、內豐、內聯,內豐屬新寨,故又稱窖內老寨。現村由後寮、宅頭園、園美、前埕、新寨園、鳳園埔、新置寨、梅地、柚園、學校後等自然村角落組成。聚落呈塊狀分布,建築多為傳統貝灰三合土結構潮式民居,現代興建有多處鋼筋水泥樓房。有耕地約900畝,山地800畝,農業主種水稻、蔬菜、甘薯等作物。有食品、塑膠、產品包裝、彩條布製品、鋼鐵加工等企業十多家。有國小1所。屬革命老區。梅塘-棉湖公路在村東側南北貫穿。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農村經濟
該村全村有耕地總面積140.9畝(其中:田87.86畝,地53.04畝),人均耕地0.90畝,主要種植水稻、烤菸、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10043.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2.56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畝,草地200畝;荒山荒地200畝,其他面積7134.84畝。
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66.8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1.74萬元,占總收入的32.5%;畜牧業收入27.85萬元,占總收入的4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7頭,肉牛57頭,肉羊65隻);林業收入7.75萬元,占總收入的11.6%;第二、三產業收入7.55萬元,占總收入的11.3%;工資性收入2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2326元,農民收入以種養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萬元。常年外出務工人員3人,省內務工3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9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無路燈。全村有34戶通自來水,有34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8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6輛。該村到2009年底,34戶都居住土木結構住房。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縣內。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經濟林果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34戶,共有鄉村人口156人,其中男性85人,女性71人。農業人口156人,勞動力89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141人,漢族15人。
到2009年底;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41人,參合率80%;享受低保1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 紫溪鎮衛生院,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35公里。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34戶,占農戶總數的100%。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州立民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紫溪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10公里,距離中學35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3人,其中小學生8人,中學生5人。
村務公開
全村村務公開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3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40.9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開會通知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7人,黨員中男黨員6人,女黨員1人。該村設有團支部1個,團員11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主要突出基礎設施、文化教育、醫療衛生、人畜飲水等方面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由各村提供)。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發展核桃特色產業,種植面積50畝;發展養殖業,發展豬80頭、牛70頭、羊100隻;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2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9年的2326元增加到2600元。
地圖信息
地址:揭陽市普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