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補竹葉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鬼遺》卷四。主治癰。
基本介紹
- 名稱:內補竹葉黃芪湯
- 出處:《鬼遺》卷四
- 組成:竹葉、黃芪、甘草、芍藥、黃芩、人參、桂心、大棗、乾地黃、升麻、茯苓、生薑
- 主治:癰
組成,用法用量,主治,
組成
竹葉(切)一升,黃芪四兩,甘草二兩,芍藥四兩,黃芩一兩,人參二兩,桂心一兩(如冷,用半兩),大棗十二個,乾地黃二兩,升麻三兩,茯苓、生薑各一兩。
用法用量
以水二斗,煮竹葉,澄清,取九升,納諸藥,更煮,取三升,分三次溫服。
主治
癰。
內補竹葉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鬼遺》卷四。主治癰。
內補竹葉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鬼遺》卷四。主治癰。組成竹葉(切)一升,黃芪四兩,甘草二兩,芍藥四兩,黃芩一兩,人參二兩,桂心一兩(如冷,用半兩),大棗十二個,乾地黃二兩,升麻三兩,茯苓、生薑各一兩。用法用量以水二斗,...
竹葉黃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聖濟總錄》卷一三一。具有養陰清熱,益氣生津之功效。主治①癰疽發背(有頭疽);②一切惡瘡(諸般疔腫),陰虛熱盛或氣陰兩傷,症見高熱、口乾,大渴喜冷飲者。組成 淡竹葉一握,黃芪(銼,炒)、甘草(炙,銼)、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芍藥各三兩,當歸(切,焙)、...
內補竹葉黃耆湯是一種藥,由竹葉、黃耆、甘草、芍藥、黃芩、人參、桂心、大棗、乾地黃、升麻、茯苓、生薑組成,功效是主治癰。組成 竹葉(切)1升,黃耆4兩,甘草2兩,芍藥4兩,黃芩1兩,人參2兩,桂心1兩(如冷,用半兩),大棗12個,乾地黃2兩,升麻3兩,茯苓1兩,生薑1兩。主治 癰。用法用量 以水2斗...
竹葉歸芪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校注婦人良方》卷二十一。具有清熱除煩,補氣昇陽,補血活血,養陰潤肺,益氣健脾之功效。主治產後胃氣虛熱,口乾作渴,惡冷飲食者。組成 竹葉一錢半(6g),當歸一錢(6g),黃芪二錢,白朮、人參各一錢(6g),甘草(炒)五分(3g),麥門冬(去心)七分(6g)。用法用量 水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