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境內,保護區跨自興林場和興安林場,東西最長達59公里,南北最寬達42公里。保護區面積為102559.4公頃。保護區設立於2000年,是一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資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
  • 設立時間:2000年
  • 保護對象:野生動植物資源
  • 級別:自治區級
  • 位置:內蒙古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境內
  • 類型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
  • 面積:102559.4公頃
歷史沿革,地理環境,位置,地質地貌,土壤,氣候,區域範圍,保護目標,重點對象,生態系統,生態價值,

歷史沿革

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2000年。

地理環境

位置

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額爾古納市境內,保護區跨自興林場和興安林場,東西最長達59公里,南北最寬達42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9º35′-120º25′,北緯50º56′-51º19′。

地質地貌

保護區的大地構造位置處於伊勒呼里緯向複雜構造帶同蒙古弧形構造體系東翼複合部位的西側,保護區境內的各種沉積岩、岩漿岩和變質岩,亦形成不同時代、不同規模的褶皺和斷裂構造。地貌以山地為主,屬於中低山,溝谷和河谷呈枝狀、網狀散布其間。保護區最高峰大黑山高達1400米,次高峰小尖山高達1200米。
保護區概貌保護區概貌

土壤

保護區地帶性土壤為棕色針葉林土、灰色森林土和黑鈣土,垂直分布規律表現為隨海拔升高依次為黑鈣土—灰色森林土——棕色針葉林土。非地帶性土壤有草甸土沼澤土和粗骨土。

氣候

保護區氣候屬於大陸性寒溫帶氣候。氣候特點是熱量不足,各地平均溫度在0℃以下,但年較差大,無霜期短,光照充足,日照時數多,太陽總輻射量大,年降水量集中夏季。四季氣候特徵:冬季寒冷漫長少降水,多冰霧和寒潮降溫天氣;春季溫度回升快,春溫高於秋溫,多大風天,降水量少,蒸發量大;夏季溫涼短促,雨量充沛,雨熱同季,降水集中,強度小;秋季降溫快,初霜早。
保護區景觀保護區景觀

區域範圍

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為102559.4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45895.82公頃,緩衝區面積17611.23公頃,實驗區面積39052.35公頃。

保護目標

重點對象

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為保護區內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及野生動植物資源。

生態系統

植物
截至2012年,保護區內有維管束植物有384種,分別屬於58科211屬。
動物
保護區動物保護區動物
截至2012年,保護區內探明的脊椎動物有288種,其中獸類有6目14科55種;鳥類有16目41科222種,兩棲類有7種,隸屬於2目4科;爬行類4種,隸屬於2目2科。保護區內棲息著許多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如國家Ⅰ級保護野生動物有紫貂(Marteszibellina)、貂熊(Gulogulo)、白鸛(Ciconiaciconia)、金雕(Aquila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albicilla)、玉帶海雕(Haliaeetusleucoryphus)、黑嘴松雞(Tetraoparvirostris)、白頭鶴(Grusmonacha)、白鶴(Grusleucogeranus)等9種,國家Ⅱ級保護野生動物有40種。這些動物具有較高的保護價值,並且在保護區內分布比較集中。

生態價值

內蒙古額爾古納室韋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地處內蒙古大興安嶺西北麓,是以保護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及生物多樣性及其棲息的珍稀野生動物種群為主要保護對象,集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生態旅遊和可持續利用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自然保護區。該區是大興安嶺地區生物多樣性的典型地段。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具有很強的多樣性、稀有性、典型性、自然性及脆弱性,在全國生物多樣性保護中占有重要地位。保護區對於保護山地森林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維護生態平衡及拯救保護區內瀕危野生物種,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合理持續利用野生生物資源具有十分重要意義。
保護區風景保護區風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