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非資源性產業的發展研究:包括農畜產品產業化研究;內蒙古城鄉一體化建設研究;以降低生態環境壓力、提高農牧民收入為主導的新產業模式研究;內蒙古農牧業旗縣縣域經濟均衡發展研究;農牧產品安全產業對策研究;生態區建設與山地、草原生物多樣性資源綜合開發研究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蒙古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研究院
- 主管部門:內蒙古自治區科學技術廳
內蒙古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非資源性產業的發展研究:包括農畜產品產業化研究;內蒙古城鄉一體化建設研究;以降低生態環境壓力、提高農牧民收入為主導的新產業模式研究;內蒙古農牧業旗縣縣域經濟均衡發展研究;農牧產品安全產業對策研究;生態區建設與山地、草原生物多樣性資源綜合開發研究等。
內蒙古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研究院成立之初,主要從事內蒙古地區非資源性產業的發展研究:包括農畜產品產業化研究;內蒙古城鄉一體化建設研究;以降低生態環境壓力、提高農牧民收入為主導的新產業模式研究;內蒙古農牧業旗縣縣域經...
《農業經濟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研究》是一本2019年出版的圖書,由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 內容簡介 本書既注重農業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和前沿理論,又關注農業經營中*的生產實踐和政策導向,注重理論與實踐、要素與增長、產業與政策的有機結合。具體包括以下內容:農業資金、農業家庭經營、農業合作社、農產品市場與行銷...
(2003-2005年)6.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正在參加內蒙“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計畫“內蒙古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與和最佳化技術體系研究”課題(2001~2005年)7. 作為子課題負責人正在參加內蒙“十五”科技攻關計畫“西遼河流域水資源合理調控與生態型經濟協調發展”課題(2002~2005)
1.內蒙古區域開發與可持續發展問題研究(獨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年;2.中國農業地理(合著),科學出版社,2000年;3.中國大都市的空間擴展(合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1998年;4.人文地理學(合著),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1995年;5.內蒙古城市化與城鎮體系發展研究(合著),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是2024年中國商務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新階段,對農業發展的巨觀指導提出了新要求。本書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方向的著作,本書立足我國農業發展的實際,包括農業現代化概述、農業科技創新、現代數字農業等相關...
為此, 迫切需要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步伐,強化農業科技的支撐作用,進一步提高土地產出率,大幅度提高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我們將依託我們雄厚的開發能力,面向 國家戰略需求,面向世界科學前沿,加強原始性科學創新,加強關鍵性技術創新與集成,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為國家經濟建設、國家安全和社會進步不斷做出基礎 性、戰略...
《內蒙古自治區現代特色農業發展研究》是2013年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馬強、王冬霓。內容簡介 該書從內蒙古的農業基礎地位、現代農業發展階段和水平、特色農產品的比較優勢、現代特色農業區域布局、現代農業發展影響因素及戰略選擇等方面進行了深入分析和研究,闡述了本人的構想。馬強、王冬霓所著的《...
內蒙古自治區環境科學研究院始建於1979年,是內蒙古自治區唯一從事環境保護研究的非盈利性的綜合性環境科學研究機構。研究院以環境污染防治、草原生態環境保護、自然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環境與生態影響評價為科學研究方向,同時開展區域生態環境保護、生態功能保護、湖泊水環境生態、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環境標準、環境容量、...
1、主持內蒙古自治區科技創新引導獎勵資金計畫“大型露天煤礦生態修復技術集成與示範”2、主持內蒙古農業大學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蒙農三葉草1號原種基地建設”3、主持內蒙古社科聯2013年度科研課題“資源型縣域經濟產業最佳化發展模式研究”4、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加索三葉草與白三葉雜交後代育性恢復及固氮性研究”5、...
1992-1996 新疆石河子大學貿易經濟專業畢業,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96-1999 新疆石河子大學攻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碩士,畢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1999-2002 中國農業大學攻讀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畢業獲管理學博士學位。工作 2002年7月至今,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方向 從事資源、環境及農業可持續發展等領域的研究...
海南繁育不僅可以加快農作物品種更新換代,促進種植業結構調整,穩定增加糧食產量,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有利於增強在國內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打造地方綠色品牌,為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做出貢獻,還對赤峰地區實現區域農牧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只有部分省區出台了關於穀子生產的地方標準,並沒有關於穀子海南...
基於三個專題研究,提出了三項政策建議,分別是:完善我國生態補償制度的建議,消除我國草原產權界定中的偏差的建議,完善內蒙古草原資產管理監測體系的建議。作者簡介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農業資源與農村環境保護”創新團隊組建於2013年。團隊研究目標是完善生態經濟學科體系,探索和創新農業和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概念...
《中國農業生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是2001年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淑煥。目錄信息 序 言 緒 論 第一章 農業生態經濟系統可持續發展研究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 可持續發展理論 第二節 技術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 第三節 生態系統理論 第四節 農業生態經濟理論 第五節 系統理論 第六節 生態與經...
中國天然林生物多樣性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政策選擇的研究探討”;世界銀行委託的“湖北小水電項目的扶貧評估”;亞洲開發銀行委託的《新世紀貧困規劃方法論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課題“化解水資源短缺對西部經濟發展影響的對策研究”和“我國洪災防治的經濟策略研究”;水利部委託的“水土保持的經濟機制研究”;中華...
內蒙古自治區草業研究院成立於2006年4月18日,以內蒙古農業大學為主體。內蒙古自治區草業研究院的成立,是實現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的有效模式,是科技管理方式創新的大膽實踐,它必將大大提高自治區草業及畜牧業整體科技水平,進一步促進自治區草業及畜牧業按照科學發展觀實現高效可持續發展。草業研究院將突破體制障礙,抓住...
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是為了進一步完善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體系,促進國家與地方科技創新平台的有機銜接,推進不同層次創新平台的合理布局,提升區域農業科技創新能力,農業農村部遴選的部省共建重點實驗室。發展歷史 2022年8月24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印發通知,公布80個農業農村部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
於健,男,蒙族,中共黨員,正高級工程師,內蒙古水利科學研究院農田灌溉研究所所長,博士。1984年畢業於內蒙古農業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1年獲內蒙古農業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中國農業大學博士學位,1999~2001年,在以色列農業發展中心土壤與水研究所做訪問研究學者。簡介 於健教授長期堅持在科研第一線,用心地去發現...
康樂,1959年出生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籍貫河北省保定,國際著名生態基因組學專家。他長期從事生態基因組學研究,先後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MBO)外籍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非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美國昆蟲學會會士等。曾任中國...
所以,開展草業資源管理與規劃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對於促進草原地區的經濟發展、保證我國北方地區、特別是京津地區的生態安全,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和深刻的實踐價值。本研究方向以內蒙古地區廣泛分布的草原為研究對象,以草業資源的管理與合理規劃為主要研究內容,利用“3S”技術、先進的野外監測手段等,進行與植物的生長發育...
在《農業經濟問題》《農業技術經濟》《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改革》《經濟體制改革》《農村經濟》等核心期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著出版學術專著3部;研究成果獲得重慶市政府發展研究獎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等4項;重慶市第九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1項;重慶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承擔項目 01.主持...
成果受到國內同行專家的關注與好評:“成果居國際同類研究領先水平”。2008年完成的成果已為內蒙古河套灌區大型灌區節水改造中起到了技術支撐作用,為自治區的經濟建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主持的主要成果獲2008年度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成果對於我國西北地區和發展內蒙古節水灌溉農業會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和廣泛的套用...
3.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鼓勵自然資源集約利用的技術經濟政策研究——以水資源為例 4. 國家社會科學重點項目:西部大開發中的環境保護、水資源管理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研究(第2主持人)5. 中國社會科學院重點項目:黃河流域大型灌區不同管理方式的效益比較分析——以內蒙古河套灌區為例 6. 福特基金會資助課題:社區...
2006年至2011年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 研究部主任(副局級)、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委員、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委員。個人專著 1.《鄧小平社會發展戰略》(專著),23萬字,雲南人民出版社1996年12月版,為國家計委社會發展研究所主編《中國社會發展叢書》中的首部著作。叢書獲第11...
先後兼任中國民生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畜牧經濟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畜牧技術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林牧漁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山區經濟學會副會長、中國農村發展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小康建設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政策科學研究會經濟政策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農學會特色經濟...
提出了基於形成機理的的綜合災害風險理論,概括為“災害風險是危險性(致災因子)、暴露性(承災體)、脆弱性(危害程度)和防災減災能力綜合作用的結果”,並且初步建立起了比較完整和實用的災害綜合風險評價與管理程式與技術方法體系、數量模型及相應軟體系統,並成功地套用在相關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80年代後,他繼續組織、主持青藏高原的綜合科學考察等重大項目。90年代,他主持“八五”、“九五”國家攀登計畫項目“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環境變遷與生態系統研究”和“青藏高原環境變化與區域可持續發展”,使青藏高原領域的研究步入一個新階段。他從全國性資源環境問題、區域性資源開發與經濟發展戰略、典型地區資源合理...
高吉喜,男,漢族,1964年3月出生,內蒙古呼和浩特人,2005年5月加入致公黨,1989年9月參加工作,研究生文化程度(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理學博士、研究員。現任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委員,致公黨中央委員會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任。人物經歷 教育背景 1982年9月—1986...
中國農村發展研究獎(1990-2002)論文獎(2005年)中國農村婦女研究獎調研報告一等獎(2005年)出版圖書 科研成果 在研課題 持續型農民維權行動的生成機制:寨村案例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2013年度項目“案例開發項目”農村土地流轉與農村經濟,北京農合之家項目 供銷社改革與農民綜合合作體系,自設項目 東亞、歐洲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