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區的成立,結束了內蒙古各族人民被壓迫、被奴役的歷史,實現了民族平等。半個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全區的政治、經濟、社會面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農牧業是內蒙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
1997年5月1日,為了紀念內蒙古自治區成立50周年,原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了一套《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紀念郵票。
制票參數
(參考資料)
票面圖案
《歡慶》(3-1),圖案為豎式構圖,主圖採用蒙古族民間傳統的團花圖案作造型,團花圖案中央是內蒙古自治區成立時的“五一”大會會址圖形。
《團結》(3-2),圖案為橫式構圖,主圖以草原鋼城包頭剪影為背景,描繪了在黨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內蒙古各民族人民歡聚一堂,團結攜手,共同走向繁榮富強的場景。
《奮進》(3-3),圖案為橫式構圖,主圖描繪了一匹匹駿馬歡樂奔騰在草原上的動人景象和雄偉氣勢。
郵票賞析
這套郵票圖案在藝術形式及表現手法上,採用了裝飾性畫法,抓住了客觀事物的主要特徵,運用浪漫手法進行提煉和概括誇張,創造出了比較完美的畫面。在技術上,運用了丙烯和水彩透明混合使用的渲染手法;在造型上,以流暢、挺拔、整齊的線條進行了藝術誇張變形;在色彩上,具有一種輝煌絢麗的色彩效果;在構圖上,強調了莊重、平穩、豐滿之感;在整體風格上,不僅吸收了中國傳統的裝飾繪畫長處,而且結合了郵票的藝術特點,裝飾性比較強。3枚郵票圖案分別採用紅、金、綠3個色調,使得這套郵票在色調上既整體統一,又各具風采。
《歡慶》(3-1)
畫面中,團花與會址重疊相映,寓意民族之花盛開。圖案的表現由自然形象轉變為歸納、簡化的抽象形象,突出了條理、秩序、節奏的變化。色彩的表現技法是以暖色調的紅色圍繞會址圖形由內向外、從淺到深漸變,邊紋圖案以綠、藍、紫色及檸檬黃、中黃、橘黃、玫瑰紅色強調色彩的獨立和對比的強烈,使色彩在視覺效果中互相對立又相互和諧統一。色彩艷麗的鮮花襯托出中心會址;團花下邊騰空飛舞的七色彩帶,與邊紋的七色圖案相呼應,既象徵內蒙古民族之花的枝繁葉茂,又表現了各民族人民團結一致共同繁榮歡慶祥和的節日氣氛。畫面以深紅色為底襯,色調熱烈,絢麗多彩。
《團結》(3-2)
畫面中,14個人物中有蒙古族、漢族、回族、滿族、朝鮮族、達斡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等;有手握鋼釺的工人,有懷抱金色稻穀的農婦,有手握鋼槍的戰士,有手托原子模型佩戴著眼鏡的科技工作者和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畫面前列有一位佩戴著紅領巾的小姑娘,她雙手高舉鮮花,歡樂起舞。一條潔白的哈達高高舉過頭頂,表達了內蒙古各族人民美好的祝福。畫面下方兩隻活潑、可愛的白色小羊羔,既寓意內蒙古畜牧業的興旺發展,也給圖案增添了一種天然情趣。整個圖案著力以線描平塗手法塑造人物形象,按照構圖的表現意境和視覺的心理要求,以線條分行勾線填彩,用單色的白、黃、金黃、橙紅、金色構成了人物的多姿多彩,表現了內蒙古二千三百多萬各族兒女攜手並肩,團結、建設、進步、文明、走向繁榮的精神風貌。畫面以假金色作底襯,創造出了一種燦爛輝煌的色彩效果,增添了喜慶氣氛。
《奮進》(3-3)
畫面中有太陽,有月亮,有一碧萬里的草原,有驍勇的草原人乘著追風的駿馬,既喻示著內蒙古大草原充滿勃勃生機,又象徵著內蒙古各族人民在半個世紀以來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礎上,正夜以繼日、以快速向前的步伐迎接內蒙古的美好前景,再創輝煌。畫面將駿馬的整體特徵加以誇張變形,線條流暢、抒情、優美,給此起彼伏的群馬形象增加了動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畫面背襯採用綠色,既展現出了內蒙古大草原的遼闊雄偉,也象徵著內蒙古經濟建設和人民生活猶如春天般充滿了生機和希望。
收錄情況
《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郵票被收錄進以下集郵書籍中:
國家 | 書名 | 頁碼 | 編號 | 參考資料 |
---|
| | | | |
| 《Scott 2013 Standard Postage Stamp Catalogue Volume 2》 | | | |
| 《MICHEL-China Katalog 2011/2012 Ubersee·Band 9.1》 | | | |
外界評價
中華全國集郵聯合會會員、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李克東《郵票欣賞指南》:1997-6《內蒙古自治區成立五十周年》以“歡慶、團結、奮進、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為主題採用裝飾畫法,運用浪漫手法,抓住客觀對象的主題特點,進行提煉、概括和抽象、誇張,虛實相間,變化相宜,構圖完整,色彩紛繁,整體感、韻律感強。
郵票郵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