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學院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原冶金工業部直屬院校
包頭鋼鐵學院的馬列教研部和基礎課部中文教研室。
1983年,面向全國冶金系統招收秘書與行政管理專業幹部進修生。
1987-1995年,面向全國統招秘書與行政管理專科生。
2003年後,學院現有學科專業曾經隸屬於政法學院、文學院和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
辦學條件
專業建設
截至2023年3月,學院學科涉及文學和法學2個門類和中國語言文學、法學、社會學3個一級學科,現有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法學、社會工作4個本科專業和法律碩士、社會工作碩士、學科教學(語文)3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法學專業為內蒙古自治區一流專業。校級一流本科課程4門,校級“課程思政”示範課程3門。
師資隊伍
截至2023年3月,學院有在崗教師60人,其中專任教師49人,教學輔助和管理崗位教師11人。博士學位獲得者26人,在讀博士3人,海外留學歸國人員2人,高學歷人才占59%。教師中教授8人,副教授21人,高級職稱教師占59%。35名教師擔任碩士生導師。1名教師入選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1名教師被授予“寶鋼優秀教師”獎;3名教師被授予內蒙古第一、二、三屆“傑出中青年法學專家”榮譽稱號;1名教師被授予內蒙古“資深法學專家”榮譽稱號;1名教師入選內蒙古自治區“新世紀321人才工程”;1名教師入選內蒙古自治區“草原英才”創新創業人才;2名教師入選卓越法律人才培養“雙千計畫”;2名教師入選包頭市“鹿城英才”;4名教師入選自治區首批社會工作督導人才庫專家;2名教師入選內蒙古自治區立法專家庫專家;1名教師入選包頭市委智庫專家;2名教師被聘為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法律顧問庫專家、中共包頭市委法律顧問、包頭市人大常委會立法諮詢顧問。1名教師被評為包頭市“鹿城教壇先鋒”;4名教師被評為“包頭市優秀教師”。
學院有10名教師擔任中國社會學會、中國民俗學會、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中國法律思想史專業委員會、中華司法文化研究會等全國性學術團體的理事或常務理事;20多名教師擔任省級學術團體常務理事或理事,10名教師擔任呼和浩特、包頭仲裁委員會仲裁員;1名教師兼任包頭市法學會副會長、包頭仲裁委員會委員等等。
組織結構
截至2023年3月,學院有漢語言文學、秘書學、法學、社會學4個教學系,內設綜合辦公室、教學辦公室、學科辦公室、學生工作辦公室、團總支、法律碩士教育中心、社會工作碩士教育中心、學科教學(語文)碩士教育中心、圖書資料情報中心等機構,建有數位化模擬法庭、社會工作實驗室、現代文秘模擬實驗室、法律援助中心等實驗實踐教學平台,30多個各類校外實踐實習實訓基地。
學院有內蒙古自治區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培育)——地方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包頭市人大常委會地方立法研究基地,包頭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基地,有內蒙古科技大學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地方法治建設與社會治理研究中心、草原絲綢之路民族文學研究中心,有內蒙古科技大學民族文化研究所和內蒙古科技大學土默特歷史文化研究所2個校級科研機構,有環境資源能源法研究所、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所等專業研究機構。社會工作專業代表內蒙古科技大學成為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理事單位。直屬內蒙古法學會的兩個全區性學術團體——內蒙古環境資源能源法研究會、內蒙古智慧財產權法研究會掛靠該院。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3月,學院教師先後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7項,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和國家語委科研項目5項。承擔內蒙古社科規劃項目等省級科研項目40餘項,包頭市社科規劃項目等地市級科研項目100餘項,累計科研經費700餘萬元。先後出版教材10部,學術專著24部,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論文70餘篇,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論點摘編或人大複印資料轉載。獲得內蒙古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政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10項,包頭市哲學社科優秀成果政府獎10餘項,在全國性學術會議等獲獎20餘項。
文化傳統
學院領導
資料來源:
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