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民族卷》是2017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民族卷
- 作者:張建華主編
- 出版社: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年11月1日
- ISBN:9787566510181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民族卷》是2017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民族卷》是2017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民俗卷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民俗卷》是2016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由內蒙古自治區文史研究館組織區內數十名專家學者及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合作完成,歷時3年。《通覽》全卷包括歷史、文物考古、歷史地理、民族、宗教、文化、教育、藝術、文學、語言文字、民俗、人物等12卷,總計千餘萬字。編者以“力圖通覽,求所精華,注重學術,尊重歷史,面向未來”的原則,收集...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是2014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建華、薄音湖 。內容簡介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套裝共12冊)》集辛亥革命以來國內外眾多學者研究成果之大成,涵蓋了歷史、教育、地理、民族、宗教、民俗、文化、藝術、人物等諸多方面,為社會文史研究工作者和廣大讀者提供了一部內容豐富、詳實的...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人物卷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人物卷》是2016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藝術卷 《內蒙古文史研究通覽存目:藝術卷》是2014年內蒙古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2000年6月22-23日,北京大學“波斯語言文學國際研討會”,作題為《伊朗學與東亞歷史文化研究》的發言。2000年7月, 考察古代東北亞民族與文化會聚線的移動:河北、內蒙古、遼寧毗連地區。2000年9月21-22日,參加“第5屆亞太地區韓國學國際學術會議”(北京),提交論文《唐朝與新羅關係史論》並發言。2000年10月6...
在團結有"德、才、望"的文化名人;在編志、著書、文史研究和書畫創作;在開展統戰聯誼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在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14大事記 2月20日至22日,在二連浩特市著名書法家、省政府文史館員張世榮特邀參加了由二連浩特市政府、蒙古國文化體育旅遊部、內蒙古自治區文聯主辦的中蒙“...
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成立於1953年4月17日。歷史沿革 根據1952年9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頒發的《關於設定文史研究館的決定》和1952年11月1日西北軍政委員會通知,分配甘肅省館員名額80名(含銀川分館20名,蘭州主館60名。)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會決定設立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經多方籌備,甘肅省人民政府...
172.《兩周金文與莒國官制研究》,見《古莒新論》,中國文史出版社2015年5月版。173.劉雲濤編著:《序》,文物出版社2015年8月。174.《海岱一脈連通吳越——書後》《中國文物報》2016年5月10日第7版。175.《“呂尚”“師尚父”與“齊太公”稱謂次第小箋》,《太公新論——姜太公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山東...
文史館組織館員開展文史研究活動,挖掘和保存珍貴史料。先後整理出版館員撰寫的文史資料選輯20多本,九十年代,由中央文史館發起,上海文史館主編《新編文史筆記叢書》50餘冊,為當時出版界一項盛舉。現在,在中央文史館統一組織下,上海市文史館正在編撰《中國地域文化通覽·上海卷》。上海市文史館通過編輯《世紀》雜誌...
館刊《甘肅文史》已出刊109期,發表了2000多萬字的各類學術研究文章;文史館推出了大型圖書《甘肅金石錄全編》《甘肅文史集萃》《甘肅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文庫》《隴上文藏》《甘肅歷史名人畫傳》《甘肅通志》《隴原名流傳》《百年敦煌》等著作;參與了中央文史研究館《新編文史筆記》《中國地域文化通覽·甘肅卷》《...
由《中華書畫家》雜誌社編輯出版一期《中華書畫家·黑龍江省文史研究館專輯》,向全國展示黑龍江省的咨政書畫創作研究成果,這也是《中華書畫家》雜誌成立以來第一次為地方省市區全面、權威、立體盤點書畫藝術總覽;精心編撰兼具學術性、現實性和可讀性的《中國地域文化通覽·黑龍江分卷》,立足我省歷史文化,展現黑龍江...
53.《代碼形式:技術美學探索的新途徑》 臨沂師專學報1995(4) 54.《〈孫子兵法〉的歷史價值》黃河學刊1995(3) 55.《從當代觀點看康德的崇高論》中國石油大學學報1994(4) 56.《金剛經美學思想初探》文史哲1994(4)新華文摘、文匯報、高校文科學報文 57.《審美意識起源的人類學考察》黃淮學刊1993(4)高...
”四川安岳文史研究學者陶元甘認為這五種茶名都是借用漢字對譯古蜀語:“檟、葭、蔎音近,用這三個字指茶,是只取其音,未用其意。”而司馬相如《凡將篇》將茶稱為“荈詫”,《爾雅·釋木》中寫道:“檟,苦荼。”“荼”即“茶”。一個字,在蜀語中這么多叫法,其實並不稀奇。杜鵑鳥在蜀地的叫法更是...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郎紹君:這是一幅北方遊牧民族生活場景的風俗畫面,很富於地方色彩和情趣。筆法古勁,精密,色彩沉著,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後世影響 《卓歇圖》卷奠定了金代人馬畫的發展走向,即線條凝練、造型生動、畫風淳樸,著意於表現女真族勇悍和粗獷的民族個性及浪漫不羈的草原生活,並一直影響了元初的人馬...
《從“張南皮”說開去》(《當代論壇》第4期)《精密的考證、科學的預見——紀念蒙文通老師》(《文史雜誌》第1期)《酒與商代的滅亡》(《歷史知識》第5期)《略論我國西南地區的史前考古》(《四川文物》第2期)《民族瑰寶,學術華章——為創刊兩周年而作》(《四川文物》第4期)《蜀漢勝跡》(成都武侯祠...
1965年考進上海交通大學後,課餘悉心鑽研文史、學習繪畫。分配到江南造船廠之後,他仍醉心於業餘文史研究。由於他是造船工程師,造船廠綜合性、系統工程學對他具有深刻影響,也為他破譯“天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對“天書”進行了多學科的研究。首先是對其眾多的各種摹本進行分析,確認了原跡摹本作為依據。接著從古...
政務委員會現對蒙古教育極端注重,擬在遼寧、吉林、齊齊哈爾、承德、洮南各設蒙旗中國小校若干,經費由各省省庫支撥,以期造就蒙旗子弟內向中國,團結民族。《盛京時報》1929年12月24日第4版“擬設蒙旗學校”東北政務委員會前曾限定各旗於最短期間內,擇重要地點,先行成立國小數處,並將舊有及新設國小校名稱、...
由於倪勝章勤奮好學,使他在地方文史研究方面多有建樹,多次被市、縣政協評為優秀文史形容員、周口市優秀政協委員。個人簡介 2009年11月,他被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受到省領導的接見和大會表彰。2010年,被河南省文化廳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先進個人”。取得成果...
”中央音樂學院文史教研室主任方承國教授認為“在選題、分析資料、行文等各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書法學領域的傳統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超越了該學科既往的研究高度和系統性程度,它對於把握今後書壇的走勢乃至具體到技法實踐都具有較高的指引價值。”何學森教授對中國書法的發展以及書法學科建設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