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華達山脈冰川

內華達山脈冰川

華達山脈冰川包括位於圖拉爾郡的利普特冰川在內,這條冰川距離紅杉國家公園北部16英里(約合26公里)處。內華達山脈(Nevada,Sierra) 亦作Sierra Nevadas。 美國西南部花崗岩斷塊山,科迪勒拉山系西緣山地的組成部分。北起拉森峰,南至蒂哈查皮山口,長640千米,寬80~130千米,以大致南北走向綿亘於加利福尼亞州東部。山體形成於侏羅紀末至白堊紀初的內華達造山運動,一般海拔1800~3000米,有10座海拔4300米以上的高峰,其中惠特尼山海拔4418米,為美國本土最高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華達山脈冰川
  • 規模:長640千米,寬80~130千米
  • 海拔:1800~3000米
  • 惠特尼山海拔:4418米
綜述,地理位置,冰川成因,第六大消融冰川,相關地理概況,內華達山脈地理,山脈氣候,相關詞條,

綜述

地理位置

內華達山脈是北美洲西部一主要山脈,綿亘於美國加利福尼亞東緣。山體龐大,西界中央谷地大凹陷地區,東鄰盆地和山脈區。自莫哈維沙漠向北至加利福尼亞州北部和俄勒岡州的喀斯開山脈,綿延400多公里(250多哩),塔霍湖(Lake Tahoe)地區寬約129公里(80哩),南部寬約80公里(50哩)。有宏偉的山脊線和壯觀的地貌,為美國最壯麗的自然風景區之一。為遊樂中心,其四季設施吸引著加利福尼亞大城市地區的居民。它還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供電和水的源頭。著名的加利福尼亞「淘金熱」便集中在這一地區。

冰川成因

始於160萬年前止於1萬年前的更新世冰川期間,被河流刻蝕的山谷多次被大面積冰川覆蓋。冰川氣候至少有4次發展和消失,每次都有過量的大雪築起冰雪原野和深厚的冰川。冰川將西坡V形谷刻蝕成U形谷,谷底深至海拔約5,000呎。山頂積冰極多,結果冰川合併形成一個冰帽。此冰帽北自塔霍湖南至惠特尼峰附近的高山,綿延近322公里(200哩)。
冰帽向下伸出許多手指般的山谷冰川,較平緩的西坡冰川較長,陡峻隆起的東坡上較短。冰川造成的侵蝕十分壯觀︰有巨大的冰斗(圓形競技場狀盆地,岩壁陡峻),有冰磧(岩層堆積),還有成千上萬的冰川湖點綴在高山和半高山景觀之上。這種激動人心的壯美地形便是約塞米蒂(Yosemite)國家公園和塔霍湖盆地的主要景觀。塔霍湖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高山湖,水面面積近518平方公里(200平方哩),西北部最深處深約500公尺(1,640呎)。

第六大消融冰川

內華達山脈冰川在世界十大消融中的冰川中排第六位。內華達山脈冰川包括位於圖拉爾郡的利普特冰川在內,這條冰川距離紅杉國家公園北部16英里(約合26公里)處。利普特冰川是美國最南端的冰川。過去一個多世紀以來,內華達山脈的絕大多數冰川一直受到監視並進行拍照。雖然在上世紀80年代其中很多冰川呈擴張之勢,但現在所有冰川都在朝穩固消退的道路上前進。
三組對比照片展示了內華達山脈冰川令人吃驚的消退情況。從上至下的冰川分別為達納冰川(拍攝於1883年8月和2004年9月8日)、萊爾冰川(拍攝於1903年8月7日和2003年8月14日)以及達爾文冰川(拍攝於1908年8月14日和2004年8月14日)。內華達山脈的絕大多數較小冰川均位於北部或者面朝東北的斜坡上,明媚的加州陽光無法與它們直接接觸。然而,不斷升高的氣溫將最終敲響這些美國最南端冰川的喪鐘。

相關地理概況

內華達山脈地理

內華達山脈山勢自東向西傾斜:東坡斷崖陡峻,拔起於東鄰大盆地之上,高差達1500~3000米,
植被稀疏,多為灌木草類;西坡平緩傾向加利福尼亞中央谷地,多河流切割成的深邃峽谷,森林茂密,迎太平洋濕潤氣流而雨雪豐沛,河流、湖泊眾多,水力資源豐富,使中央谷地成為富饒的農業區。雪線高度3600多米,北部發育現代冰川,山區多古代冰川遺蹟,故1518年西班牙探險隊以本國內華達山脈命名,意為雪山。自1848年採金興起,經久不衰。有高峰、深谷、瀑布、湖泊、森林、冰川,風景壯麗,辟有約塞米蒂等3個國家公園。
內華達山脈內華達山脈
山脈較平緩的西坡為一系列河溪所切割,河流比東坡的長得多。尤巴(Yuba)河、亞美利加河、莫凱勒米(Mokelumne)河、斯坦尼斯勞斯(Stanislaus)河、默塞德(Merced)河、克恩(Kern)河等河流已將占主導地位的花崗岩和一些火山岩切割成深谷。除克恩河外,其餘河流分別匯入北面中央谷地的沙加緬度河及南面的聖華金河,兩條支流在舊金山灣匯合成三角洲,最後注入太平洋。克恩河為內陸河,注入聖華金河以南的布埃、納維斯塔湖盆地。  內華達山脈是說明人類開發利用能怎樣改變一個地區地貌的一個絕好例證。150年來先是採礦,後又伐木與旅遊,對許多地區的山川風貌造成的變化比若干千年冰川和流水造成的變化還要大。

山脈氣候

內華達山脈處於中緯地帶,又有太平洋和緩作用的影響,屬異常溫和的山地氣候。雖然山谷地帶冬季氣溫常降至-18°C(0°F)以下,但在山坡地帶很少這樣的低溫。山脈西北-東南走向恰與北美洲中部冬季暴風雨路徑相交,結果在濕季(11月~4月)向風坡(西坡)降水豐沛,背風面(東面)則出現明顯的雨影效應。西部山麓地帶平均降水760公釐(30吋),山脈北半部海拔4,500~6,500呎地帶70~80吋。背風坡降水少得多,僅20~40吋。降雪隨海拔和緯度而增加,北部山峰年降雪10~12公尺(33~38呎)。埃科峰(Echo Summit)曾一天之內降雪1.7公尺(5.5呎)之多,海拔2,160公尺(7,085呎)的唐納山口(Donner Pass)曾測出過20公尺(67呎)積雪。海拔7,000呎以上地區積雪3~4.6公尺(10~15呎)並非少見。
內華達山脈上空的風型以太平洋高壓反氣旋為主,夏季最強大,將乾燥空氣穿過山脈吹向海洋。如果此高壓帶到冬季力量仍未減弱,會出現連續幾年的乾旱,1930年代中期、70年代中期和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便發生過這種情況,此時中緯度的噴射氣流暴風路徑便會減弱、分裂或被推向北面。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