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拾遺方論》,醫方著作。八卷。明末駱龍吉撰。撰年不詳。
基本介紹
- 書名:內經拾遺方論
- 作者:駱龍吉
- 類別:醫方著作
- 出版社:上海衛生出版社
- 創作年代:明代
- 標識號:14120.192
《內經拾遺方論》,醫方著作。八卷。明末駱龍吉撰。撰年不詳。
《內經拾遺方論》,醫方著作。八卷。明末駱龍吉撰。撰年不詳。內容簡介作者鑒於《內經》一書所記疾病,雖有病因、證候,但缺方劑、治法,遂摘取其中62種病症加以註解,並為之擬定處方。其後明代劉浴德、朱練又續補88種病症,體例一仿...
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之三 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之四 內經拾遺跋 方劑索引 社會影響 醫書。4卷。宋·駱龍吉原編,明·劉浴德、朱練增訂。駱氏原編名《內經拾遺》,或名《內經拾遺方論》。內容論述病症方治,以《內經》篇目為次序,先引病症原文,其次釋放並補訂其治療方劑,劉氏等鑒於《內經》中未經收入的病症頗多...
《三朝名醫方論》,共收錄三部醫方著作,即宋·駱龍吉撰《內經拾遺方論》八卷,金·劉完素著《宣明論文》十五卷,清·羅美輯《古今名醫方論》四卷。三書各具特色,或結合《內經》,闡釋病機而附系方藥;或為金元大家之一劉完素這經驗效方;或精選古今醫之名方名論,皆以說理透徹,方劑切合災用而久負盛名。然...
三神散 三神散是《內經拾遺》中藥藥方,主治寒疝、疼痛,由大茴香1錢5分,荔枝核1錢5分,橄欖核1錢5分。用法用量 空心酒調下。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①《三因極一病證方論》: 素體肝腎不足,外感風寒,惡寒,頭痛,眩暈,口眼喝斜,耳聾。②《增補內經拾遺》:腦風頭痛。附方 名稱:三五七散 組成:人參、麻黃、川芎、官桂、當歸、川烏、甘草 用法:上為末。每服二錢,茶調下,一日三次 主治:賊風入耳,口眼喎斜 出處:《扁鵲心書》名稱:三五七散 ...
當歸承氣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內經拾遺方論》卷二。具有清瀉胃熱,瀉下滋陰之功效。主治內有實熱,致發陽厥、癲狂或溺血。組成 當歸尾一兩,大黃(酒洗)、芒消、枳實各五錢,甘草(蜜炙)三錢,厚朴五錢。用法 上銼,如麻豆大。每服二兩,水一大碗,入生薑五片,大棗十枚,同煎至半碗,去滓熱服。功用 ...
調經養榮湯,中醫方劑名。出自《內經拾遺方論》卷一。主治血枯經閉。組成 歸身一錢半(4.5g),川芎七分(2.1g),白芍八分(2.5g),熟地一錢(3g),生地五分(1.5g),丹參八分(2.5g),玄胡六分(1.8g),丹皮五分(1.5g),香附一錢(3g),陳皮七分(2.1g),白朮八分(2.5g),砂仁二分...
換容散,中醫方劑名。出自《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三引《海上仙方》。主治癘風。組成 蟬蛻半斤,廣膠一斤。用法用量 上用鉛一斤,打成小盒,置前二味於內,外仍用鉛滴周圍固密,以皮消三斗,鍋內煮之,取出,去鉛盒,只用前二味為細末。每服三分,溫酒送下。紫黑風,以青松枝剪碎,煎湯洗浴;白風,以...
黃連清心飲是一種藥品,適用於滋陰清熱,養血寧心。治筋痿,白淫。《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二 別名 黃連清心湯(《古今醫鑒》卷八)。處方 黃連、生地(酒洗)、歸身(酒洗)、甘草(炙)、茯神(去木)、酸棗仁、遠志(去骨)、人參(去蘆)、石蓮肉(去殼)。功能主治 滋陰清熱,養血寧心。治筋痿,白淫。...
諸葛解甲風 諸葛解甲風是藥名,主治夏月感冒,出自《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三。【異名】發汗散(《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三)。【組成】麻黃(去根、節)250克 綠豆(連皮)300克 【用法】上為極細末。壯者每服4.5克,次者3克,十歲以下用1.5~1.8克,用水100毫升調服。不用被蓋,其汗立出,
【來源】《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三引《宦邸便方》。【組成】銀柴胡6克 黃芩4.5克 人參(去蘆) 半夏(湯泡七次)各3克 甘草1.5克 陳皮3.6克 蒼朮(泔浸)4.5克 厚朴(姜制)3克 【用法】用水400毫升,加生薑3片,紅棗2枚,煎至320毫升,來發先服。【 】。【主治】濕瘧,症見一身盡痛,手足沉重,寒...
內風,病名,因房勞汗出,風邪乘襲的病證。出於《素問·風論》。①病名 因房勞汗出,風邪乘襲的病證。出《素問·風論》:“入房汗出中風,則為內風。”《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內風》:“其狀惡風,汗流粘衣被,此其候也。大補黃芪湯。”②病理名詞 指肝風,與外風相對而言。肝為風髒,因精血衰耗,水不...
神仙九氣湯 神仙九氣湯是一款藥物,主料有薑黃等。組成: 薑黃、香附(炒)。出處: 《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三引《保生備錄》。主治: 膚脹。用法用量: 每服5-6錢,空心淡鹽湯調服;或以溫酒調服。製備方法: 上為細末。
泄風,病名。指風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或皮疹有瘙癢者。病名。①風在腠理而致汗泄的病症。《素問·風論》:“外在腠理,則為泄風。”《類經·風證》:“泄風者,表不固也。”《增補內經拾遺方論·泄風》:“腠理為滲泄之門,風若中之,外不得入,內不得出,風搏汗泄,故名泄風。”證見多汗,...
周孝垓 周孝垓 嘗編《內經病機纂要》。書以明代《增補內經拾遺方論》為藍本,載《內經》病機一百四十七證。另著《金匱要略集解》。
無憂散是一味藥物,主治心膽虛怯,晝夜不寐,百方無效者。藥方一 【來源】《仙拈集》卷二。【組成】人參3克 石膏9克 陳皮 半夏(制) 茯苓 枳實 麥冬(去心) 棗仁 甘草各4.5克 【用法】加龍眼肉5個,水煎服。【主治】心膽虛怯,晝夜不寐,百方無效者。藥方二 【來源】《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四 【異名】...
煮料豆藥方,有烏須黑髮、固齒明目功效的藥方。煮料豆藥方 【藥物組成】當歸4錢,甘草1錢,川芎1錢,廣皮1錢,白朮1錢,白芍1錢,丹皮1錢,杜仲2錢(炒),牛膝4錢,首烏8錢,菊花1錢,杞子8錢,生地4錢,熟地4錢,黃耆2錢,青鹽6錢。【處方來源】《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四。【方劑功效】烏須黑髮,...
⑾治月經久閉:蠶沙四兩(炒半黃色),無灰酒一壺。重湯煮熟,去沙,溫飲一盞。(《內經拾遺方論》蠶沙酒)名家論述 ①《綱目》:"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沙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按《陳氏經驗方》一抹膏治爛弦風眼,其功亦在去風收濕也。又同桑柴灰淋汁,煮鱉肉作丸,治腹中...
生地(酒洗)、歸身(酒洗)、甘草(炙)、茯神(去木)、酸棗仁、遠志(去骨)、人參(去蘆)石蓮肉(去殼)功用 清熱泄火,養心安神 主治 白淫,遺精,精滑 出處 《內經拾遺方論》卷二 化裁方之間的鑑別 本方與黃連清心飲相比較,兩者均可清心安神,但本方由於有黃柏、燈心等,清熱泄火之力明顯加強。
⑾治月經久閉:蠶沙四兩(炒半黃色),無灰酒一壺。重湯煮熟,去沙,溫飲一盞。(《內經拾遺方論》蠶沙酒)注意事項 《本草經疏》:癱緩筋骨不隨,由於血虛不能榮養經絡,而無風濕外邪侵犯者,不宜服。相關論述 1.《綱目》:蠶性燥,燥能勝風去濕,故蠶沙主療風濕之病,有人病風痹用此熨法得效。按《...
肝氣犯胃,食入作吐。附方 柴平湯 組成:銀柴胡6g,黃芩4.5g,人參(去蘆)、半夏(湯泡7次)各3g,甘草1.5g,陳皮3.6g,蒼朮(泔浸)4.5g,厚朴(姜制)3g。功用:和解少陽,祛濕和胃。主治:肝氣犯胃,脘腹疼痛,胸腹脹滿,痞悶不通,面黃惡食,脈濡。出處:《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引《官邸便方》
重廣補註黃帝內經素問 增補內經拾遺方論 類經 素問玄機原病式 內經知要 醫經原旨 中藏經 高注金匱要略 增注類證活人書 傷寒論條辨 千金翼方 外台秘要方 洪氏集驗方 聖濟總錄 重刊補註洗冤集錄 丹溪心法 東垣十書 儒門事親 名醫類案 生生子醫案 太素脈訣 萬病回春原本 薛氏醫案 針灸大成 醫貫 重訂...
出處:《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卷三 重要文獻摘要 《入門》:“谷疸丸治冒暑瘀熱,食谷不消,熱郁發黃。苦參三兩,草龍膽一兩,人參七錢半,梔子仁五錢。上為末,牛膽汁一方用豬膽汁和丸梧子大,以大麥粥飲下五七十丸,日二。”《三因極一病證方論》:“苦參三兩,龍膽草一兩,梔子(去皮,炒)半兩,...
5、治泄瀉不止,服諸藥罔效:梧桐葉不拘多少。用水數十碗,煎數十沸取出,只浴兩足後跟,其瀉即止。若浴之近上,大便反閉。(《增補內經拾遺方論》引《海上仙方》梧桐濯足湯)6、治小兒痢:梧桐葉三四片。煎湯洗足,三五次愈。(《蕙怡堂經驗方》)7、長發:梧桐葉半斤,大麻仁半斤。上二味,搗碎,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