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推拿,又稱內科按摩,是針對除外科之外的疾病進行推拿,可治療身體各個系統的疾病,科目涉及婦、內、幼等各科。相反的概念叫做外科推拿,主要治療頸肩腰腿痛等外科疾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科推拿
- 別名:內科按摩
- 作用:治療外科疾病
- 領域:醫學
簡介,治療優勢,相關書籍,醫療臨床,
簡介
推拿,又稱按摩,是中醫治療疾病的多種治療方式(中藥、針灸、推拿、膏藥、拔罐等)之一,是通過使用手、石頭、按摩棒等,作用於患者體表,起到治療作用。由於掌握人體經絡十分繁瑣難記,中醫發展歷史上出現重中藥、輕針灸推拿的思想;醫患之間的經濟往來中,重有形付出(如:藥物)、輕無形付出(如:推拿)的思維習慣,也使得行醫者更願意使用中藥。五四運動後西醫東漸,中醫受到懷疑和排斥,中藥的地位大不如以前;推拿的地位更加低落,最後退化為僅僅用於治療外科疾病,並以盲人為執業主體,內科按摩學多年來未獲發展。
其實推拿與中藥一樣,既可以治療外科疾病,也可以治療內科疾病。中醫的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學說、五臟六腑學說、經絡學說,治療上講究辨證施治。通過陰陽認識、五行認識、臟腑認識,結合望聞問切來辨證;根據辨證結果,通過醫療刺激的介質施以治療,首先讓刺激歸於經絡,然後歸於臟腑,使臟腑達到平衡,實現整體治療的整體觀念。醫療刺激的介質,出現兩條分支:一條分支是中藥,它是大家最常見、也最易從思想上接受的方式,被大家忽略的是,開中藥必須引藥歸經,讓中藥歸於經絡、刺激臟腑才是中藥治療的根本;另一條分支是直接對經絡施以穴位刺激,包括針灸、推拿等,根據辨證的結果,選取穴位,直接刺激經絡,然後把這種刺激信息傳遞到臟腑。這兩個分支相比較,使用針灸或推拿的刺激,比使用中藥的效果更直接。針灸和推拿相比,推拿有又具有安全性,也更具有可普及性。如果治療的對象是兒童,推拿更容易為兒童所接受。
治療優勢
採用推拿方法治療的最大好處是能夠繞過患者藥物不吸收的問題。有些脾胃功能本來就差,即使對於普通食物的吸收也存在問題,更不要說對於藥物了。帶有一定毒性的大量湯劑,還會刺激破壞患者的消化系統,變得更加面黃肌瘦,藥物的吸收會進一步變得困難,於是藥物對患者難以起到作用。推拿存在一種無毒無副作用的天然優勢:人體經絡本身就是天然藥庫,選取穴位進行推拿調理,可直接刺激人體經絡、臟腑,起到直接治療的作用,避免了患者脾胃虛弱體質所導致的藥物不吸收問題。另外,推拿綜合取穴,可改善患者的整體素質,從基本的消化吸收能力的改善,到身體的抵抗能力的提高,精、氣、神也隨著向好,最終實現疾病的好轉或治癒。
相關書籍
解放後,出版過主張內科推拿的書籍和教材,如王雅儒的《臟腑圖點穴法》、高雲的《內科按摩學(高等教育盲人按摩專業教材)》等,但沒有形成引導人們重新認識內科推拿的效應。近些年,曲黎敏、中里巴人等人搞保健養生講座、出書籍、錄製影像,講解《黃帝內經》、經絡、穴位,推崇推拿療法,起到了中醫科普作用,但是曲黎敏、中里巴人等人並沒有意識到他們宣導的實際上就是內科推拿學。
醫療臨床
有執著的研究者多年來將內科推拿套用於醫療臨床,發現效果確實理想,尤其是治療兒童發育不良疾病(如:自閉症、多動症、抽動症、弱視、斜視、皮炎、哮喘、鼻炎、營養不良、發育遲緩等),具有特別明顯的治療作用。
脾胃,運化飲食和水谷之臟器,脾胃好,氣鼓鼓血才生化有常,氣鼓鼓血茂盛,才幹吃得好睡得好。假如脾胃衰弱,就會變得不思飲食,面色萎黃,瘦削,氣鼓鼓短乏力,胃脘隱痛,腹脹,年夜便溏瀉。所以古稱:“脾胃為後天之本”,“脾胃為氣鼓鼓血生化之源”。養護脾胃是防病、保健的基本,而自我推拿是最簡略有用的方式。
方式一:雙手疊加,以肚臍為中間按順時針、逆時針標的目的摩揉腹部各10遍。
方式二:雙手疊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臍,微微顫抖腹部1~3分鐘,頻率為每分鐘120~180次。
方式三:雙手叩打帶脈3~5分鐘,即雙手握拳,叩打腰部兩側,以自身耐受為度。
方式四:沿足年夜趾內亂側緣、小腿內亂側脛骨內亂側緣自下而上推足太陰脾經路線,每次10遍,之後點按太利劍(位於足內亂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三陰交(位於小腿內亂側,足內亂踝尖上3微暇處)、陰陵泉(位於膝關節內亂側,脛骨內亂側髁凹陷處)及壓痛點參半分鐘。
方式五:沿足陽明胃經小腿路線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側,重點點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微暇處)、豐隆***(小腿前外側,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及壓痛點。
方式六:點揉中脘(位於肚臍上方4指處)、內亂關***(位於腕掌側,腕橫紋中心上約兩拇指的間隔)各1~3分鐘。
須要留意的是:推拿對於功效性胃腸疾病有必定療效,但對於器質性疾病如腫瘤、潰瘍病等,應當實時到病院診治,以防貽誤病情。
方式一:雙手疊加,以肚臍為中間按順時針、逆時針標的目的摩揉腹部各10遍。
方式二:雙手疊加,以一手掌心放在肚臍,微微顫抖腹部1~3分鐘,頻率為每分鐘120~180次。
方式三:雙手叩打帶脈3~5分鐘,即雙手握拳,叩打腰部兩側,以自身耐受為度。
方式四:沿足年夜趾內亂側緣、小腿內亂側脛骨內亂側緣自下而上推足太陰脾經路線,每次10遍,之後點按太利劍(位於足內亂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三陰交(位於小腿內亂側,足內亂踝尖上3微暇處)、陰陵泉(位於膝關節內亂側,脛骨內亂側髁凹陷處)及壓痛點參半分鐘。
方式五:沿足陽明胃經小腿路線自上而下推小腿前外側,重點點按足三里(膝眼直下3微暇處)、豐隆***(小腿前外側,外膝眼與外踝尖連線的中點處)及壓痛點。
方式六:點揉中脘(位於肚臍上方4指處)、內亂關***(位於腕掌側,腕橫紋中心上約兩拇指的間隔)各1~3分鐘。
須要留意的是:推拿對於功效性胃腸疾病有必定療效,但對於器質性疾病如腫瘤、潰瘍病等,應當實時到病院診治,以防貽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