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江市衛生志

內江市衛生志

《內江市衛生志》是李代煁、余元富、邱宗秀編著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江市衛生志
  • 作者:李代煁、余元富、邱宗秀
  • 類別:地方志
  • 內容時限:1820-1983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內江市衛生工作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衛生防疫、中醫、西醫、醫事活動、婦幼保健、農村合作醫療等。

作品目錄

封面
圖片
我市積極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城市面貌不斷改觀,多次受到省、地的表彰,1983年榮獲全省愛國衛生運動流動獎盃
搞好食品衛生,把住“病從口入”關是做預防腸道傳染病的關鍵措施,圖為市委、市政府及市愛委會領導同志親自深入檢查飲食服務的餐具衛生。
市衛生局機關,通過改革,完成“四科一室”的建制,制定了各項崗位責任制,不斷改進工作作風,有效的促進了機關建設。
1981年我市遭受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全市醫療單位及時組織醫療隊深入災區,為民眾防病治病。
我市衛生設施逐步得到裝備,現已普遍採用機動車輛清運垃圾,清灑街道。
為搞好農村飲水衛生,近年來,農村使用提壓井取水不斷增多,有效地保護了農民的健康。
為把內江市建設成清潔美麗的城市,市級機關幹部帶頭搞環境衛生。
市防站積極開展預防注射免疫工作,有效地保護了兒童的健康成長。
保護環境,消除污染。市防疫站常年定期對沱江進行引水監測;為治理水質污染,提供了科學依據。
經常開展衛生檢查評比活動,是保證愛國衛生運動不斷向縱深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圖為我市居委幹部檢查家庭衛生。
內江市人民醫院在黨的三中全會以來,發展較快,現以建成一座初具規模的綜合性醫院,圖為醫院一角。
市人民醫院新建的外科大樓,外科病房。
市人民醫院醫護人員積極鑽研技術,圖為他們在圖書室閱讀資料,學習業務情況。
內江市中醫院1982年以來多次受到省、地、市黨政領導部門的表揚,是我市出席省的先進模範單位,1983年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的稱號。
市人民醫院醫療設備逐年更新,圖為放射科。
市人民醫院五官科用先進設備,檢查病員眼底
市中醫院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地方,在小小的病房平台上,修建了小巧玲瓏,別具一格的“會仙橋”。
市中醫院積極開展“醫患共建文明醫院”活動,不斷提高醫護工作質量,改善服務態度,圖為該院的文明病房。
市中醫院是省、地、市第一批“文明禮貌單位”他們自己規劃設計,自己動手施工,初步建成了“花園醫院”,圖為“回春園一角”。
市中醫院利用屋頂陽台,建成了“屋頂花園”參觀者贊口不絕,已成為內江市一景。
市紅十字會積極培訓水上救護骨幹,圖為他們政在進行水上救護訓練。
我市積極開展各項衛生宣傳教育活動普及衛生科普知識,圖為少年兒童在宣傳站觀看病菌標本。
為保護婦女的健康,市保健院經常深入農村普查治婦女病。
市保健院積極搞好兒童保健工作,圖為醫護人員為農村兒童進行健康體檢。
新法接生,保證了產婦和新生兒童的健康,圖為市保健院手術室。
市衛幹校積極培訓我市在職衛生人員,圖為口腔專科學習班上課學習的情景。
農村衛生事業蓬勃發展,醫療備件不斷改善,圖為新建的東興鄉衛生院住院部一角。
(槔)木鎮衛生院過去房屋十分破舊,現在已經修起新的樓房。
市中醫院的醫護人員,工作認真負責,曾多次受到上極領導機關和人民民眾的讚揚,圖為醫師認真書寫病歷情景。
為了搞好衛生工作改革,我市1984年建立了口腔專科醫院。圖為建院成立會上,市人大領導為醫院剪彩。
目錄
前言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大事記
第三章機構沿革
第一節市屬機構
三、市委除害滅病領導小組
四、中國紅十字會內江市分會
五、衛生醫療機構
第二節駐市衛生醫療機構
一、地屬單位
二、縣屬單位
三、其他系統
第四章愛國衛生運動
第一節愛國衛生運動的開展
第二節調查研究及其革新成果
第三節歷年衛生先進的評比情況
第五章衛生防疫
第一節防治地方病
一、鉤蟲病的防治
二、血吸蟲病的防治
三、瘧疾病的防治
四、骨關節病((火巴)病)的防治
五、鉤端螺旋體病的防治
六、頭癬病的防治
第二節衛生宣傳教育
一、衛生宣傳教育機構
二、衛生宣傳教育工作
第三節傳染病的防治
一、疫情報告
二、預防接種
三、消毒殺蟲
四、天花、霍亂、回歸熱的消滅
五、傳染病的防治
第四節工業勞動衛生
一、開展安全大檢查及對工業衛生的業務指導工作
二、防暑降溫
三、職業病的調查與防治
第五節學校衛生
一、設定保健組織,培訓保健教師
二、學校衛生設施的監督
三、學生生長發育健康情況的調查
第六節飲食服務衛生
二、從業人員訓練
第七節環境衛生
一、飲水衛生
二、公共場所衛生
第六章中醫
第一節內江縣中醫的歷史概況
一、清代末期
二、中華民國時期
第二節中醫政策的貫徹執行
一、歷次中醫藥會議
二、西醫學習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
三、社會地位
第三節中醫人員的培養
一、各類學習班
二、跟師帶徒
三、內江市衛生人員訓練班(中醫班)
四、內江市中醫學校
第四節中醫人員
第五節中醫醫療機構
第六節草醫,草藥
第七節中醫學術的繼承與整理
第八節中醫學術的進展
一、中醫基礎理論
二、中醫內科、婦科、兒科
三、中西醫結合
四、正骨科
五、針灸、新醫療法
六、痔漏
七、中藥製劑
第九節知名中醫
張文修
梅鶴齡
閔建文
郎席珍
第七章西醫
第一節西醫的歷史概況
一、西醫藥的傳入
二、民國時期的西醫概況
第二節醫療機構、病床
一、醫療機構
二、病床
第三節西醫隊伍
一、醫務人員
二、技術隊伍的發展(晉升晉級)
第四節醫學教育
一、在職學習
二、學術講座
三、學校教育
四、進修學習,臨床帶教
第五節診療技術的發展
一、醫療設備
二、醫療技術的進展
三、臨床總結
第八章中西醫結合
第一節西醫學習中醫,中西醫結合工作
第二節中西醫結合的學術進展
第九章中、西醫藥
第一節經營管理機構及人員分布
第二節中、西藥品生產
第三節藥政管理
第十章醫事活動
第一節醫療制度的建立
第二節巡回醫療
第三節改善醫療作風
一、改善服務作風
二、開設家庭病床
三、《文明禮貌月》活動
第十一章婦幼保健
第一節民國時期的婦幼衛生
第二節建國後的婦幼保健工作
一、婦幼衛生宣傳
二、開展新法接生
三、手術開展情況及技術培養
四、建立制度
五、婦科病的普查與治療
六、兒童保健
七、圍產保健
第十二章農村合作醫療
第十三章財務
第一節財政支出
第二節業務收支
第三節基本建設
第四節公費醫療
第五節病人欠費
第十四章附錄
後續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