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求說

內求說是關於人的知識、智力和道德只須向內心探求或“擴而充之”即可形成和發展的學說。與“外鑠說”相對。孟子是首倡者。《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又主張惻隱之心等“四端”只要“擴而充之”,就會形成和發展為仁義禮智等四種品德,“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達”(《孟子·公孫丑上》)。宋明道學家繼承和發展了內求說。

如二程即注重以內求為主旨的“默識心通”,“學也者,使人求於內也,不求於內而求於外,非聖人之學也”(《宋元學案》卷十五)。南宋陸九淵認為,知識和道德都存在於人的心中,只須閉門反思、內求內尋,依靠人們的自我覺悟來把握之,“義理之在人心,實天之所與,而不可泯滅焉者也。……誠能反而思之,則是非取捨蓋有隱然而動、判然而明、決然而無疑者矣”(《思則得之》)。明王守仁從“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即理”的基本觀點出發,明確主張“心外無學”;“學者學此心也,求者求此心也。”(《紫陽書院集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