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戰與危機

內戰與危機

《內戰與危機(1927-1937)》以1927─1937年間中國歷史上重大事件為線索,敘述近代社會在這段錯綜複雜的特殊時期,南京國民政府在完成名義上的統一中國後,從實施訓政、實行憲政到強化軍事、國防、教育、經濟基礎的種種努力和嘗試,中共在共產國際指導下實行農村武裝割據、創立蘇維埃共和國、發展壯大紅軍的艱難歷程。書稿以翔實可信的史料反映這一時期中國歷史舞台上兩個政府(南京國民政府和中華蘇維埃政府)、兩個黨(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曲折交涉,再現了自“九一八”事變後兩黨政策的轉變、中共統一戰線的形成和國共合作的實現這一清晰的歷史脈絡。

基本介紹

  • 書名:內戰與危機
  • 出版社: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江蘇人民出版社
  • 頁數:587頁
  • 開本:32
  • 品牌:江蘇人民出版
  • 作者:楊奎松 張海鵬
  • 出版日期:2007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4041944, 721404194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內戰與危機(1927-1937)》由江蘇人民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與統一軍政的努力
第一節 南京國民政府的建立與寧漢合流
第二節 從二次北伐到東北易幟
第三節 黨統之爭與中原大戰

第二章 國民政府的對內政策與“革命外交”
第一節 黨治、訓政與軍權統治
第二節 控制城鄉的能力與側重
第三節 財經政策與稅制改革
第四節 改訂新約與“革命外交”

第三章 蘇維埃革命與中共南方根據地的形成
第一節 蘇維埃革命的發生與中共暴動政策的實行
第二節 農村武裝割據與中共南方根據地的初創
第三節 “立三路線”從形成到終止以及六屆四中全會的召開
第四節 中共工作重心的轉移與蘇區紅紅的發展

第四章 人權、民主與專制的交鋒
第一節 黨內抗爭:第i黨、改組派的驟起驟落
第二節 黨外抗爭:從人權運動到中國民權保障同盟
第二節 文化抗爭:社會性質論戰與左翼文化運動
第四節 國民黨軍事獨裁體制的確立

第五章 “九一八”事變與蔣介石的“安內攘外”
第一節 日本占領東北與偽滿洲同的產生
第二節 從不抵抗政策到局部抵抗的開始
第三節 長城抗戰與“塘沽協定”
第四節 察省抗日事件與福建事變

第六章 輿論整合與國防建設的準備
第一節 在“攘外”與“安內”問題上的輿論整合
第二節 走向現代國家的曲折開端
第三節 加速工業及國防建設的嘗試
第四節 幣制改革與經濟的緩慢發展

第七章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消亡以及紅軍長征
第一節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誕生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的“圍剿”與蘇區政府的反“圍剿”
第三節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消亡
第四節 遵義會議與紅軍的萬里長征

第八章 華北事變與救亡運動的興起
第一節 “何梅協定”、“秦土協定”的產生及其背景
第二節 “華北自治運動”與南京的因應
第三節 “一二·九”運動與救亡熱潮的高漲
第四節 國民黨五全大會與“最後關頭”的提出

第九章 國共兩黨的政策轉變
第一節 中共統一戰線政策的形成
第二節 張學良與中共的西北大聯合計畫
第三節 國共兩黨的秘密接觸
第四節 從兩廣事變到綏遠抗戰

第十章 西安事變與中國政局的重大轉折
第一節 西安事變的發生與解決
第二節 西北善後與“三位一體”局面瓦解
第三節 國共兩黨的曲折交涉
第四節 “七君子”獲釋與國共合作的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文摘

1928年1月4日,蔣介石由滬赴寧,籌備召開二屆四中全會。6日,譚延閭、丁惟汾、陳果夫接收了南京特別委員會機關,宣布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恢復工作。9日,蔣通電正式宣布繼續行使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職權。此後經過20餘天的籌備,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於2月2日在南京丁家橋中央黨部正式舉行,出席的中央委員只有23人,加上列席的中央監察委員等也僅剛剛超過30人。引人注目的是,不僅西山會議派重要人物因受“一一·二二”慘案牽連,幾乎都未能參加,而且汪精衛、胡漢民、孫科、伍朝樞等國民黨重要領導人也都不在出席會議的名單之中。汪、胡等未能與會,是因共產黨人趁張發奎抽調主力去迎戰李濟深、黃紹茲粵桂部隊的進攻,廣州力量空虛之時,在1927年12月11日發動了廣州起義。起義雖迅速被張發奎部所鎮壓,但汪精衛等再度成為李濟深和桂系攻擊的對象。各地黨部也多有要求緝辦汪精衛、張發奎、黃琪翔、顧孟余等人的通電和要求。這一切致使16日南京國民政府不得不下令查辦汪精衛等粵方中委。汪精衛被迫於當晚秘密登輪逃離上海轉赴歐洲。負責查辦汪案的鄧澤如、古應芬於12月31日將結果報到南京國民政府,聲稱汪精衛及其黨徒對於廣州事變,不獨參與逆謀,更為發縱指示,以致“養奸成禍,害國殃民”,要求明令通緝歸案,依律嚴辦。蔣介石為籠住汪派,湊足二屆四中全會法定人數,不僅密示上海衛戍司令熊式輝拖著不辦,而且還通電邀請陳公博等出席全會。這就不免惹惱了以粵桂勢力代表自居的胡漢民,他既不恥於與汪精衛為伍,自然無法接受蔣介石如此做法,故決定不參加即將召開的二屆四中全會,以示不滿。1928年1月25日,胡漢民與孫科、伍朝樞以赴各國考察政治、經濟之名,離開了上海。這樣,二屆四中全會上也就少了汪派及粵系諸多重要人物的身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