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城河

內外城河

內外城河是如皋的護城河,人稱“雙環河”,兩道城河外圓內方,形似古錢。

內城河,又名玉帶河市河,始建於隋代,原為從運鹽河疏浚出的一條支流,內城河除北部己成平陸外,仍成半環形。東起東水關,至古玉蓮池,經泮池南閘橋至嚴家灣,折而向北迄北水關,總長2381米,最寬處在古玉蓮池和泮池,最窄處在冒家橋至文德橋段。

外城河,又名濠河城河,為明代所開鑿修建,河四面環城,北段與通揚、如泰兩河同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外城河
  • 地理位置:江蘇省如皋市
  • 內城河始建於:隋代
  • 外城河始建於:明代
簡介,城河水系,治理開發,內外城河上的橋,內城河,外城河,

簡介

內外城河風光帶有十幾處歷史文化景點,從數千年前的春秋遺址射雉亭,到傳說美妙的明代高橋迎春橋;從歷經千年風雨的隋定慧寺,到名人輩出的風水寶地宋集賢里;從冠甲江淮的道觀靈威觀,到紀念宋賢臣、學者范仲淹范公苑……歷史悠久,故事雋永有趣,名人軼事,文採風流。遊客既飽耳福,又開眼界。內外城河上的29座橋樑,形狀各異,其中一些古橋還流傳著反映如皋人文風情或古城特色的歷史故事,可以使遊客從一個側面了解如皋的風土人情和悠久的歷史文化。雙環河兩岸白石護欄蜿蜒若龍,沿線樹木蔥鬱、百花爭艷。“水環城,城包水”的奇特風景觀成為古城如皋獨具魅力的風光帶。
內外城河
內外城河
內外城河風光帶,國家 AAA級旅遊景區,位於城區內。內外兩河環城而繞,外圓內方,形似古錢。內城河古名玉帶河,形成於明成化年間(1465—1487 年)。外城河亦名濠河,開鑿於明嘉靖年間(1522—1566年)。內外城河上架有形狀各異橋樑29座,承載著許多美妙傳說和故事。

城河水系

如皋內外城河與通揚運河焦港龍遊河如海運河如泰運河,均能溝通。歷史上,內城河上的東水關北水關均與通揚運河(含如泰河)相通。1960年,在北水關新建幸福河閘;20世紀80年代末,在東水關內側(現水繪園風景區內水系),新建排灌兩用的東水關提水閘站;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的舊城改造中,拆除了北水關,保留了涵閘使內城河與通揚運河相連,平常處於關閉狀態,只在必要時可以開啟閘門,向外泄洪;而東水關近側的排灌站仍在使用中,排灌自如。
外城河的北端,東西兩側均為半開放系統,河道與北部過境的通揚運河如泰運河)直接相通。內外城河河道一級坡的頂標高與城區警戒水位一致,即3.50米(國家85高程,下同)。在河道出口內側增設了滾水壩,標高略低於警戒水位,控制常水位在3.35米。
外城河與內城河的兩處互通,一是在定慧寺玉蓮池東,以方涵與外城河相通;一是在水繪園園區水系,預留由靈威觀門前往東,亦以方涵與外城河相通,尚未實施。當城河補水時,外城河水流由南向北,而內城河水流則由東南向西、向北。
東水關近側有排灌站一座(今水繪園風景區動物園與遊樂園之間),與通揚、如泰運河溝通,可為內城河強排強灌。北水關與輪船碼頭,在20世紀90年代舊城改造時已拆除,保留幸福河閘與外溝通。

治理開發

2001年,前後共歷時兩年有餘整治如皋內外城河,清淤25萬多立方米,駁坡總長近10公里,其中內城河4380米、外城河5567米。
2019年如皋內外城河改造工程被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
2020年9月內外城河綜合提升工程開工建設。

內外城河上的橋

內城河

北水關通倉橋望月橋燕橋豐樂橋雁橋益人橋閘橋武定橋文德橋冒家橋、師範橋、育賢橋、錢家橋、迎春橋、新迎春橋、東水關水繪園風景區內的景觀橋。
益人橋

外城河

通城橋、新生橋、新皋橋、集賢橋、健康橋、南門大橋、觀風橋、東皋橋、萬壽橋、通濟橋、海陽大橋、北門橋(汽車不可行駛)、藍灣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