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48年為縣第五區,1958年設內埠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34.9平方千米,人口2.3萬,轄內埠、上崗底、下崗底、柳溝、灣寨、黃凹、雙泉、馬坡、池子頭、東金莊、西金莊、南坡12個行政村。2005年,撤銷大安鄉,其行政區域劃歸內埠鄉管轄,內埠鄉政府駐地不變(實際情況為原大安鄉區域改為大安工業園區)。
地理交通
內埠鄉是汝陽縣交通樞紐,洛界高速、太澳高速、焦枝鐵路、省道汝安路、大蔡路交織成網,焦枝鐵路汝陽縣鐵路貨場年吞吐量80餘萬噸,距洛陽機場47公里,區位優勢居洛陽156個鄉鎮第六位。
內埠鄉鄉政府所在地內埠村距縣城21公里。內埠鄉地形西高東低,西部和北部丘陵起伏,東南部是平坦廣闊的“內埠灘”。黑石嶺從西南部的西金、南坡入境,向東延伸於灣寨,並與五縱山相接,該嶺將內埠鄉一分為二,東南部有牛家河,屬淮河流域,西北有柳溝河,匯入伊河,屬黃河水系。
氣候特徵
內埠鄉為大禹時期的古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地勢平坦,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性氣候,年平均氣溫20.5℃,平均相對濕度43%。年平均降雨量653毫米,年平均日照259天,全年無霜期228天,常年主導風向東南和西北風,氣候溫和,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雨水充沛。
產業結構
內埠鄉是一個農業大鄉,土地肥沃,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紅薯、花生、菸葉、蔬菜等農作物,素有“汝陽糧倉”之美譽,菸葉、壽衣加工、養殖、勞務輸出為主導的產業化初具規模。
內埠鄉是
洛陽市確定的工業園區,內埠鄉黨政一班人將緊緊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團結實幹,開拓爭先,早日建成文明、富裕、和諧的新內埠。
內埠壽衣,俗稱“送老衣裳”,是一種
祭品,距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壽衣作為喪葬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體現了儒家思想和道教文化,是中國古文明的一個標誌。壽衣的本質是一種文化,仍有很大的市場
潛力,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壽衣的生產和銷售呈現出產業化的發展趨勢。改革開放以後,
汝陽縣的壽衣產業在汝陽山北地區迅速發展起來。壽衣產業在整個鄉域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一個重要途徑。就內埠鄉的壽衣產業來說,全鄉12個行政村,有2500餘戶、8000餘人常年從事壽衣製作和銷售業務,每年製作和銷售壽衣高達200萬套,創造產值1.3億元,其生產能力之大,人財物投入之多,產品輻射市場之廣,堪稱“中國壽衣第一鄉”。壽衣加工布匹
原料來源於焦作博愛或
浙江、湖州等地,產品遍及寧夏以東、內蒙以南、長江以北等全國20多個地區。
行政轄區
轄內埠、馬坡、雙泉、黃灣、灣寨、上崗底、下崗底、柳溝、池子頭、東金莊、西金莊、南坡12個行政村。
轄區代碼
410326208:~200內埠村 ~201馬坡村 ~202雙泉村 ~203黃灣村 ~204灣寨村 ~205上崗底村 ~206下崗底村 ~207柳溝村 ~208池子頭村 ~209東金莊村 ~210西金莊村 ~211南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