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坐落於浦東新區川沙新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內史第
- 類型: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
- 坐落於:浦東新區川沙新鎮
- 名人:宋慶齡 宋美齡黃炎培
簡介,建築風格,居住在此的名人,修復,
簡介
內史第,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坐落於浦東新區川沙新鎮。在“內史第”出生的名人,有碑帖學家、書畫鑑賞家、文物圖書收藏家沈樹鏞,中國毛巾業先驅沈毓慶,新中國老一輩國家領導人黃炎培,中華人民共和國名譽主席宋慶齡及其弟、妹宋子文、宋美齡等。
“內史第”原稱沈家大院,為沈樹鏞祖上所建。清鹹豐九年(1859年)沈樹鏞中舉,官至內閣中書,沈家大院改名“內史第”。
“內史第”坐落於上海浦東新區川沙新鎮新川路218號,位於王前銜(後改為新川路),坐北朝南, 三進院落,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官宦宅第,又是一座國內罕見的名人集聚的江南民宅。東接蘭芬堂(今城東住宅區)、西沿南市街、南臨王前巷(今新川路)、北鄰鴻園(今川沙書場)。
“內史第”西南角沿街房為浦東新區文物保護單位“宋氏家族居住紀念地”。
建築風格
“內史第”占地共一千五百平方米,原是三進兩庭院兩廂式二層磚木結構的民宅。“內史第”的宅院建築風格,不僅富有清代建築濃郁的江南民居特色,而且其建築中的雕刻裝飾尤為突出。
“內史第”的石雕最為突出的是其門框圖案與門檻兩邊的石雕裝飾。黑漆鋼環的大門上面是由條石砌成的門框,門框上面用歷代戲文中的人物和各類花鳥圖案精雕細刻而成。
“內史第”門口有精緻的雕花儀門,飛檐翹角,正面有象徵晚清建築風格的“鳳戲牡丹”、“狀元遊街”等磚雕圖案,中間鑲有“華堂映日”四字,儀門背後有“鳳戲牡丹”圖、下有“德厚春秋”四字。這是典型的晚清建築設計風格;門樓兩旁為“狀元游京城”、“狀元獻寶”磚雕圖案。木雕在“內史第”建築構建中較多,尤其在“立本堂”的長窗、柱樑上廣泛運用,正梁和壁樑上面鑲著紫銅製作的各種精緻圖案,上面塗上鎏金,梁的兩旁的枕檐,都是高檔木質雕刻成的圖案。
由於建造者沈樹鏞是一位金石學家和大收藏家,“內史第”中曾經藏有計漢碑、六朝造像、唐石、宋石等眾多文物精品。俞平伯之父俞樾老先生曾感嘆內史第“文物古蹟,富甲東南”;而黃炎培也曾說過“浦東文化在川沙,川沙文化在內史第”。
居住在此的名人
“內史第”南廂房為宋慶齡以及宋美齡、宋子文等宋氏家族成員的誕生地,東廂房為黃炎培次子、民主戰士黃競武烈士,堂侄、著名音樂家黃自及其弟會計學家黃祖方的誕生地。內宅樓東首則是現在的黃炎培故居。全國政協常委黃大能、著名學者胡適等近現代名人也曾在此居住。
宋慶齡1893年誕生於內史第第一進宅院西側沿街房內,並在院內生活.
修復
1988年,“內史第”除了當時已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黃炎培故居外,內史第被拆三分之二,僅剩下最後一進黃炎培故居,面積為733平方米。2004年浦東新區正式立項修復。2009年,浦東新區啟動“內史第”復原工程,直到2010年4月才正式動工。
建築面積復建至1800平方米,與歷史原貌相比,由於現在門前是新川路主幹道,“內史第”被迫讓路,其門面向里縮進約5米,並少了一堵門牆。2012年正式對外開放。